大班科學教案《認識長豆種子》反思

大班科學教案《認識長豆種子》反思

大班科學教案《認識長豆種子》反思

1、大班科學教案《認識長豆種子》反思

  【活動目標】

  1、幼兒學會通過不同感官感知種子外形及質感,激發(fā)其種植熱情。

  2、引導幼兒猜想種子的播種方法及成長過程。

  3、培養(yǎng)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4、培養(yǎng)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

  長豆果實、長豆種子、記錄表每個小朋友一份。

  【活動過程】

  1、導入

  (1)小朋友知道這是什么嗎?(長豆)

  (2)小朋友知道長豆長在哪里嗎?(長在土里)

  (3)那么長豆是怎么樣長出來的呢?(長豆種子種到土里)

  (4)小朋友知道長豆種子可以從哪兒得到呢?(長豆里)

  (5)現場剝開長豆的外皮讓幼兒觀察

  2、觀察

  將若干粒長豆種子放在投影儀上讓幼兒仔細觀察

  師:請問小朋友觀察到的長豆種子是什么樣子的呢?

  請若干幼兒描述,老師稍作總結。

  過渡:小朋友剛剛僅用眼睛觀察了長豆種子,想了解它多一點嗎?

  幼:想(有的想摸一摸,有的想聞一聞)

  3、分組觀察長豆種子,讓幼兒在看摸聞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長豆種子:

  (1)集中,請幼兒介紹自己觀察長豆種子的方法(看摸聞)

  (2)請幼兒描述通過看摸聞的方法了解到長豆種子的哪些特點

  小結并過渡:小朋友通過觀察發(fā)現了長豆種子那么多特點,它是深紫色的,小小的,很飽滿,摸上去很光滑,聞不到什么味道。了解了那么多,你們知道長豆種子是怎樣種到土里和長大的嗎?

  4、幼兒猜想種子的種植方法和成長過程并進行記錄

  5、結束:小朋友表現真棒,以后可以自己嘗試種植各種種子了。

  【活動反思】

  對于科學課,如何更好地引導幼兒動腦筋思考問題和回答問題是關鍵。

  老師在問題的設置方面應該是簡單、直接、具有邏輯性和連貫性的。

  本次記錄屬于猜想記錄,更加需要調動幼兒的參與熱情和發(fā)揮他們豐富的想象力。

2、大班科學教案《霧霾》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親自實驗和游戲來感知空氣的存在以及壓力等,知道空氣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2.激發(fā)幼兒對空氣進行觀察和實驗的興趣。

  3.了解霧霾天氣,從小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瓶子、紙團、玻璃杯、蠟燭;課件

活動過程:

  一、科學小實驗:放在瓶口的紙團能用嘴把它吹進瓶子里嗎?

  1.猜想:能不能把放在瓶口的紙團吹進瓶子里?

  2.介紹操作要求:平放瓶子,把小于瓶口的紙團放在瓶口,用力往瓶子里吹,能否吹進。

  3.幼兒操作,師觀察指導。

  4.觀看視頻總結為什么吹不進。(空氣的壓力)

  二、實驗二:不吹自滅

  1.師介紹操作要求

  2.幼兒操作,師指導。

  3.小結:空氣里有燃燒需要的氧氣,氧氣沒了蠟燭自然熄滅

  三、總結討論

  1.空氣的特點:看不見,摸不著,無色,無味。

  2.空氣的重要性:動物植物以及人類都離不開空氣。

  四、了解霧霾天氣

  1.什么是霧霾?

  2.霧霾天氣哪里來?

  3.霧霾對人類的影響。

  4.對霧霾我們(小朋友)能做什么?

活動反思:

  《指南》中提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fā)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fā)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發(fā)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并運用于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tài)度和能力。

  無處不在的空氣,在幼兒眼中蘊含著許多“小秘密”,空氣本身就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空氣的秘密》這一活動的內容實際是很抽象的,霧霾天氣更是難以理解,但對幼兒進行這方面的環(huán)保教育又是非常必要的,如何能讓幼兒理解這個知識點是個難點。對照《指南》的要求以及根據幼兒年齡的特點,我設計了一個以幼兒動手操作為核心的活動過程,過程中以“放在瓶口的紙團能用嘴把它吹進瓶子里嗎?”和“不吹自滅”兩個小實驗進行探索,實驗一是“放在瓶口的紙團能用嘴把它吹進瓶子里嗎?”,這個環(huán)節(jié)根據幼兒的經驗覺得非常容易吹進瓶子里,而結果卻讓幼兒很吃驚,不管是使勁還是輕輕吹都無法把紙團吹進瓶子里,從而在親身體驗中讓幼兒感知空氣的壓力;實驗二是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觀察了解空氣中有燃燒需要的氧氣。這兩個環(huán)節(jié)讓幼兒在玩中學,在一個輕松快樂的氛圍中,感知了空氣的特點及作用。

  最后環(huán)節(jié),抓住了今年的社會關注點“霧霾”,雖然“霧霾”對我們南方城市來說是少見的,可以說對我們而言是較遙遠的,但在現代社會里對治理霧霾又是勢在必行的。因此,本次活動后半部分從了解什么是霧霾?霧霾天氣哪里來?到霧霾對人類的影響。最后討論對霧霾我們(小朋友)能做什么?這幾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幼兒多方位了解關注“霧霾”,讓幼兒知道從小這樣做的重要性,達到對幼兒從小進行環(huán)保教育的效果。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huán)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大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3、大班科學活動教案《認識小麥》含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小麥的特征及用途。

  2.知道農民伯伯勞動的艱辛,了解糧食的來之不易。

  3.幼兒通過觀察、想象、動口、動手及語言表達,進一步加強對小麥的認識,教育幼兒愛惜每粒糧食。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小麥生長期圖片,實物麥子一小捆、麥粒一盤、面粉一小袋。

【活動過程】

  1、出示小麥生長期圖片,讓幼兒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

  2、出示實物麥子,讓幼兒觀察小麥的外形特征,知道小麥生長在土地里。小麥的莖俗稱麥秸、空心、有節(jié)、光滑,麥葉狹長。莖的頂端長麥穗,麥穗有象針一樣的麥芒,麥穗上的麥粒整齊地排列著,小麥未成熟時呈綠色,初夏成熟時是金黃色的。

  3、發(fā)給每個幼兒一個麥穗,讓幼兒看、摸,了解麥粒是橢圓形的,知道麥粒磨成面粉可以做饅頭、面條、餃子、蛋糕、餅干、油條、面包等等。

  4、讓幼兒知道麥秸可用來燒飯、燒水,也可用來蓋房子、造紙,還可編各種用品,如:草帽、扇子、涼席子、草包等等。

  5、教師引導幼兒了解農民伯伯收割麥子的情景。

  教師講解炎熱的夏天,農民伯伯收割麥子、捆麥子、搬麥子時汗水直淌,滿臉是紅的、衣服是濕濕的,腰酸悲痛,讓幼兒從中感受收割麥子是辛苦的,應當尊重農民伯伯的,愛惜糧食。

  結束部分:智力游戲《看誰說得快》

  教師提問:

  1.小麥的莖叫什么?(麥秸)麥葉是什么形狀的?(狹長)莖的頂端長什么?(麥穗)小麥未成熟是什么顏色?(綠色)初夏成熟時是什么顏色?(金黃色的)面粉可以做什么?(饅頭、油條、餅干等等)麥秸可以做什么?(草帽、扇子、涼席子等等)。

  2.以回答速度快,正確的小朋友為勝。

【活動延伸】

  1、啟發(fā)幼兒到有面粉廠的地方看麥粒如何磨成面粉的

  2、引導幼兒回家觀察媽媽加工饅頭的過程。

活動反思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始終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去發(fā)現、去思考、去學習、去實踐,從而體現了《綱要》中所規(guī)定的“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的思想。例如,認識小麥時,先讓幼兒主動去觀察;用肢體語言表現小麥的生長過程時也充分尊重幼兒個體獨特的表現力。

  新《綱要》明確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該根據需要合理的安排,因時,因內容靈活的運用。在我們以往的教學觀念中,總是以孩子學到了多少內容來定義他的學習到底好還是壞。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在幼兒園的學習,我們并不是要讓孩子學到多少,而是要積極的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在各項活動中獲得滿足和享受到樂趣,進而使這種滿足和樂趣成為孩子終身發(fā)展的需要。所以,我們教師也無須特別鐘情于我們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而是應該隨時隨地的觀察幼兒的興趣,以幼兒興趣的需要隨時調整我們的教育內容及方案。本次活動中,教師采用了親身體驗、游戲、課件等教學形式組織活動,使幼兒在看看、聽聽、玩玩、說說、演演中愉快地了解到麥子的生長過程,懂得了珍惜糧食。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非常好。

4、大班科學教案《小心肥胖》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關注自己體重的變化,初步感知體重與健康的關系。

  2、了解一些控制體重、保持健康的方法。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4、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1)經驗基礎:幼兒在園集體體檢之后;幼兒有下棋、看表格的經驗。

  2)物質準備:二塊大板;幼兒體重表;健康卡;圖片;棋子;PPT等。

活動過程:

  一、學看表格,關注變化學看體重表——關注自己體重所發(fā)生的變化

  1、出示體重表一:根據體檢結果,說說自己現在的體重。

  2、看看比比,自己體重有什么變化?

  3、出示體重表二:解讀符號“——”。

  4、將自己此次的體重數字卡貼在表二中相應的格子里。

  二、討論交流,提煉方法討論交流——提煉一些控制體重、保持健康的方法

  1、觀察表二,提問:體重是輕好還是重好?

  2、請保健老師來說說答案,同時解答幼兒的提問。(突出體重過重會影響健康)

  3、提問:是什么原因會使我們的體重增加過快呢?(出示PPT)

  4、提問:有什么好辦法能控制體重、保持健康?(出示PPT)

  三、參與游戲,鞏固知識玩“健康棋”——在游戲中鞏固所學到的方法

  1、老師介紹健康棋。

  2、將體重增加過快的原因與控制體重好辦法的圖示予以制定規(guī)則。

  (如:吃油炸食品退三格;每天運動進四格等。)

  3、幼兒放棋譜、數字卡、圖片等,共同玩“健康棋”。

  4、小結:鼓勵幼兒將所學到的方法運用到生活中去,使自己的身體變得更健康。

活動反思:

  1.小班幼兒處于直覺行動思維階段,他們的認識活動基本是在行動過程中

  進行的,因此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創(chuàng)設了幼兒生活中比較熟悉、喜愛的小豬角色,以豬媽媽帶領豬寶寶去外婆家做客的故事情節(jié)展開,讓幼兒在游戲中說一說、做一做,這種游戲化的情景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使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游戲。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始終沉浸在游戲的快樂中,興趣盎然。

  2.活動采用了課件、表演等多種生動形象的方式,如:兒歌表演中,教師以“小豬吃飯,啊嗚啊嗚,小豬睡覺,呼嚕呼嚕?!钡刃蜗笊鷦拥恼Z言和動作,調動了幼兒學習的興致,有效地促進了幼兒的整體發(fā)展,豐富了幼兒的感性知識,萌發(fā)了幼兒美的感受。

  3.師生共同游戲,使師生關系協調、和諧?;顒又薪處熞载i媽媽的角色,帶領幼兒展開游戲,讓幼兒無拘無束地投入到活動中,充分體現了教育的平等性。

5、大班科學教案《認識日歷》含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日歷基本信息和年、月、日、星期的關系,學會看日歷。

  2、了解日歷的功用,能運用日歷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幫助搜集各種掛歷、臺歷、日歷、年歷卡等布置在教室中。

  2、幼兒每人一個年歷卡片、每組一個臺歷。

  3、幼兒學習資源6第25頁。

活動過程:

  一、觀察日歷,探索日立的功用。

  1、猜謎語,引出日歷。

  可提問幼兒:你是怎么才出來的?

  2、相互交流,了解不同的日歷。

  請幼兒說說:你還見過那哪些不同的日歷。

  小結:每頁顯示一日的叫日歷,每頁顯示一周的叫周歷,每頁顯示一月的叫月歷,每頁顯示一年的叫年歷。日歷有多種形式,如掛歷、臺歷、年歷卡等,現在又有了電子日歷。

  3、出示年歷卡,了解年、月、季節(jié)的關系。知道一年有12個月,三個月是一個季節(jié),共有四個季節(jié)。

  4、學習查看日歷。直到今天是幾月幾日,能在年歷中找到當月,在月歷中找到今天的日期,找到今天是星期幾。

  二、嘗試使用年歷卡,豐富生活經驗。

  1、找出自己和親人的生日日期并做上記錄,說一說自己和親人的生日,向大家介紹在年歷卡上尋找生日日期的方法。

  2、分別在年歷卡上找出元旦、三八婦女節(jié)、五一勞動節(jié)、六一兒童節(jié)、十一國慶節(jié)等節(jié)日的具體位置,并搶答是星期幾,答對者可給與獎勵小粘貼。

  三、讓幼兒知道時間過去不會再來,懂得珍惜時間。

  提問交流:當天是星期幾?明天又是幾月幾日?知道新的一天會代替過去的一天,新的一年會代替過去的一年,時間過去后不會再回來,我們應該過好每一天。

活動延伸:

  請幼兒打開幼兒學習資源6第25頁,制作本月的月歷。

活動反思:

  大班科學活動《認識日歷》,活動一開始我就開門見山讓幼兒認識了今年的日歷,我發(fā)現大部分孩子不認識,只有小部分孩子能說上來。(快思老師.教案網出處)于是我用講一個關于年的故事來吸引孩子的注意,果然孩子們聽到有故事,興趣馬上就來了。

  通過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于幼兒理解的特點,使幼兒喜歡、理解日歷。果然,這種方式大大的激發(fā)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幼兒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 天,分別住在12個月里,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通過讓幼兒到前面來找年媽媽的孩子,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發(fā)現孩子們掌握的較好,效果也不錯。

6、大班科學教案《認識夏天》含反思

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夏天的特征──氣溫、天氣、水文、植物動物的生活、農業(yè)生產、人的生活等。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比較能力(比較夏天與春天有什么不同)。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使學生體會到,大自然是不斷變化的。

  4.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教學準備

  1.課前觀察:當地的氣溫、天氣、河湖、池塘、植物生長情況、動物的出沒、農業(yè)生產、人的衣著等,與春天相比有什么變化。

  2.掛圖或投影片──春天、夏天。

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1.提問:誰能說一說春天有什么特征?(可以用歌謠回答。)

  2.談話: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

  3.講述:這節(jié)課,我們來認識夏天有什么特征。(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比較圖中的夏天與春天有什么不同

  (1)出示掛圖或投影片──春天、夏大(也可以看課本第16、17、46、47頁的插圖)。

  (2)分組觀察、討論:夏天與春天有什么不同?

  (3)匯報觀察、討論結果:

  認識夏天的一般特點,是為了使學生獲得關于夏天的基礎知識,從而更好地認識當地夏天的特征。

  ①天空有什么不同?(夏天的天空多云。)

 ?、跇淠居惺裁床煌?(夏天的樹葉茂密,桃樹結出了桃子。)

 ?、厶镆袄锏那f稼有什么變化?(玉米長高,小麥成熟,開始收割。)

  ④河岸、河水有什么變化?(河岸長滿綠草;河水增多,水中荷花開放。)

  ⑤人的衣著有什么變化?(換了夏裝。)

 ?、藓⒆觽冊趹敉馔媸裁?(游泳)這說明夏天的天氣怎樣?(變暖。)

  (4)觀察課本第18和48頁的圖。

  (5)分組討論:每幅圖說明夏天與春天有什么不同?

  (6)教師小結:夏天與春天的不同。(可參照下表中的內容進行小結。)

  2.比較當地的夏天與春天的不同

  (1)講述:課前,你們觀察了我們這個地方在這個季節(jié)的自然情況,下面來匯報一下。

  (2)匯報觀察結果:

  認識當天夏天的特征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傥覀冞@個地方的夏天與春天有什么個同?

 ?、谖覀冞@個地方的夏天與圖中的夏天有什么不同?

  (以上兩個問題,如果學生不能系統(tǒng)進行比較,可以分別提出一些問題──天氣、河水、樹木、莊稼、鳥、昆蟲、農業(yè)生產等進行比較。)

  (3)教師小結:各地夏天的一般特征是相似的,但具體的特征(例如天氣熱的程度、什么樹開花、什么莊稼和果實成熟、什么鳥飛來等)有所不同,夏天到來的早晚、延續(xù)的時間長短也有所不同。在我國,一般來說,南方夏天到來的早,延續(xù)的時間長,天氣特別熱;北方夏天到來的較晚,延續(xù)的時間較短,天氣也沒那么熱。

  這個問題的講解,有助于學生了解夏天的共性及地方性,避免教學的局限性。

  (三)鞏固練習

  1.講述: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夏天的特征。

  2.學習歌謠──夏天

  此歌謠只能反映夏季的一般特點,教師可以參照此歌謠,根據當地夏天的特點重新編寫。這樣,學生學起來更親切,更有意義。

  夏天天氣好炎熱,

  天氣多雨河水多。

  柳葉茂盛桃子熟,

  野草開花滿山坡。

  布谷鳥在樹上啼,

  蟬在樹上高聲歌。

  玉米長高麥收割,

  小孩游泳樂呵呵。

  (四)布置作業(yè)

  繼續(xù)觀察我們周圍的大自然,隨著季節(jié)的推移有什么變化。

教學參考知識

  夏天的特征

  (1)夏天天氣炎熱,有時會下暴雨,天亮得早,黑得晚,白天長,夜晚短;

  (2)夏天,各種昆蟲,小動物都出來活動,許多鳥開始脫羽毛,有許多獸的毛也脫落了;

  (3)夏天,植物生長十分茂盛;

  (4)夏天是農民最忙的時期,他們要進行三夏(夏收、夏種、夏管)勞動;

  (5)夏天,人們穿淺色和單薄的衣服,許多人都積極參加游泳活動。

活動反思:

  整節(jié)活動是以“夏天”這個主題開始的,考慮到幼兒的原有生活經驗,讓他們總結夏天的特色似乎很難,所以我用音樂、圖片、想象、語言為孩子提供說夏天的素材,孩子的聽、說、想、讀等各種感官均被調動起來,孩子的表達欲增強了。

  孩子很喜歡音樂,當他們聽音樂時是如此地專注,聽到昆蟲的鳴叫甚至能聯想出夏天里的小動物的叫聲,生活,孩子的課堂一下子擴大了;當說比喻句時,孩子起初似乎不知從何說起,后來和大家一起看圖片,終于思路打開,侃侃而談,如“彩虹像一座橋,彩虹像滑梯,彩虹像發(fā)卡”等。孩子在學習有感情地朗讀的同時,還了解到雨前的小動物的變化,大自然的變化使幼兒感覺神氣,更多了幾分探究的欲望。

  孩子特別喜歡背誦文章,對字并不敏感,不習慣閱讀,我們要逐漸地培養(yǎng)幼兒的閱讀習慣,讓他們喜歡讀書。在背誦時,我們可以加上動作,既增強了幼兒對短文的理解又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在第二課時我會采用此方法。

7、大班科學教案《保護環(huán)境》含反思

設計思路:

  當今世界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已成為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它關系到整個人類的生存,因此,把生態(tài)與環(huán)境保護列入幼兒科學教育內容是非常重要的。如何使幼兒從小就具有環(huán)保意識,知道大自然是個有機整體,人類既要改造自然又要保護自然環(huán)境,也是很有必要的。因而,在設計活動時著重對煙塵、污水兩個方面讓幼兒進行觀察比較組織幼兒進行討論,進一步增強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活動目標:

  1、在實驗操作的基礎上,讓幼兒了解煙塵會污染空氣,能影響人體健康和動植物的生長。

  2.引導幼兒能夠關注周圍的環(huán)境,增強幼兒的保護意識。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重點和難點:

  通過操作,讓幼兒初步了解污染的環(huán)境對自然界的危害,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活動準備:

  1、清水、污水各一盆,香煙、房屋(幼兒用積木拼搭)

  2、錄像:香煙彌漫的一間屋子、動物遠離喧鬧的城市、汽車的尾氣和廢氣等。

活動流程:

  引起興趣———實驗活動——看錄像——幼兒討論——延伸活動

活動過程:

  一、幼兒觀看木偶表演,引起幼兒的興趣

  森林里,小動物們都在快樂地游戲著,它們在草地上捉迷藏,在樹林里開演唱會,玩得真高興。忽然,附近的工廠里排出大量的黑煙,它們一個個都顯得無精打采,有的甚至昏倒在地,小動物們紛紛逃離了森林,躲到別的地方去了。

  二、實驗活動

  教師:“咦,小動物們?yōu)槭裁匆幼撸愕絼e的地方去呢?”

  1、現在我們做兩個實驗。

  (1)出示一盆清水和污水,讓幼兒從顏色、氣味和透明度等方面進行比較,把兩條小魚分別放入清水和污水中,觀察小魚在清水和污水中的不同活動情況。

  (2)出示幼兒拼搭的房屋,用一個大的薄膜罩罩住它(封閉),然后在里面放入一根點燃的香煙,過一會兒讓幼兒觀察它們的變化,會發(fā)現房屋周圍都是煙霧。

  三、錄像:讓幼兒進一步了解煙塵所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知道它的危害。

  1、觀看錄像:引導幼兒注意大街上汽車駛過飛起的灰塵;車尾排出的煙塵、廢氣,以及香煙彌漫的房子;動物們遠離城市等。

  2、提問:這些廢氣、煙塵給人們帶來了哪些危害

  3、小結:動物和人需要清潔的空氣。

  四、討論活動:煙塵、廢氣會污染環(huán)境,怎樣來預防這些危害。

  幼兒討論,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

  小結:我們都需要清潔的空氣,保持空氣的清潔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五、延伸活動:《誰是環(huán)保好娃娃》

  小朋友請講講下列圖中誰是保護環(huán)境的好娃娃,為什么?并給環(huán)境好娃娃畫上一個五角星。

活動反思:

  《環(huán)境保護》這節(jié)課的整個教學過程,作為老師的我也真正體會到和學生們一起交流,一起學習的快樂,整個課堂氣氛嚴肅而不失活潑,和諧而平等。我也從學生們的精彩想象、回答中學到了不少的知識,如造成大氣污染的原因有哪一些,應該如何治理等。一點很深的體會就是教師是否真正融入到課堂中去,融入到學生中去,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在本堂課中,我主要通過引導學生,讓他們自由討論,大膽發(fā)言,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我感到整個課堂不會像教師唱獨角戲那樣沉重。

  教然后知不足,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一節(jié)課上留下些許遺憾在所難免。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在最后讓學生們一起探究大氣污染的治理時,由于時間過于倉促,沒能讓學生充分結合一些具體的實例,發(fā)揮學生的主人翁精神,讓學生充分體會一個環(huán)保工作者的樂與趣,學生的環(huán)保觀念落實可能會不好。另外,在組織學生討論大氣污染的危害時,沒能引導學生到實際中去,只是通過為學生提供一些大氣污染的圖片,學生的觀察和實踐能力受到了影響。還有在最后總結的時間稍顯緊張。

  總之,化學教學中要求我們反思的層面是很多的,我們應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下,加強對教學情節(jié)的回顧、反思和分析,總結教學得失,改進教學方法,使自己的教學理念與時俱進,教學實踐更趨合理。當然,也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教學工作才能不斷創(chuàng)新。

8、大班科學教案《認識蚯蚓》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捉蚯蚓活動,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習性及用處。

  2.培養(yǎng)認真觀察的習慣。

  3.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可樂瓶底若干個,小木棒若干根。

活動過程:

  1.捉蚯蚓。

  (1)帶領幼兒在草地上或花壇中挖幾條蚯蚓,并看看它在泥土中是怎樣活動的。

  2.觀察蚯蚓的外形特征。

  蚯蚓的身體像什么?什么顏色的?有沒有腳、眼睛和耳朵?是怎樣運動的?

  蚯蚓的身體細長、圓圓、光滑、柔軟;全身由許多環(huán)節(jié)組成。頭較尖,嘴長在身體最前面。它沒有眼睛、鼻子和耳朵,也沒有腳,它是靠身體的一伸一縮向前移動的。

  3.了解蚯蚓的生活習性何用處。

  蚯蚓生活在什么地方?它吃什么?有什么本領和用處?

  蚯蚓生活在濕土中,吃土中腐爛東西,有時也鉆出地面,吃地面上腐爛的葉子。它喜歡在土壤中鉆洞,人們稱它為松土能手。它的糞便是好肥料。蚯蚓還可以做中藥治病,也是家禽、家畜的好飼料。

  4.講述故事《青蛙和蚯蚓》

活動反思:

  活動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幼兒興奮緊張的場面比如:在摸蚯蚓環(huán)節(jié)時有的孩子膽小不敢摸、或者壯大膽把蚯蚓捏死的意外,我們要給予幼兒正確的指導和處理好該事情,讓幼兒處于一種輕松、自然地狀態(tài)下完成認知。《綱要》提出: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tài)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勵它們大膽探索與表達。整個過程關注幼兒在生活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的覺察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應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

9、大班科學教案《認識蒙古族》含反思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了解蒙古族服飾的特點、生活習俗,激發(fā)幼兒熱愛少數民族的情感。

  2.通過欣賞蒙古族音樂,讓幼兒嘗試創(chuàng)編民族舞蹈。

  3.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的結果。

活動準備:

  1.課前準備:事先裝扮一名蒙古小客人,蒙古族音樂。

  2.電腦課件。

活動過程:

  (一)以蒙古族小客人導入,讓幼兒了解蒙古族服飾的特點。

  (二)結合課件,讓幼兒進一步了解蒙古族的風俗習慣。

  1.視聽結合,初步感知。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

  重點引導幼兒用語言和動作表現蒙古族的風俗特點。

  2.再次觀看課件,了解蒙古族“那達慕”盛會。

  提問:“那達慕”盛會上舉行了哪些活動?

  (三)舉行“那達慕”盛會。

  在感知蒙古族音樂特點的基礎上,嘗試創(chuàng)編動作。

  1.賽馬。

  2.歌舞。

  (四)結束

活動反思:

  本堂活動設計,打破了以往只是教師講幼兒聽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起幼兒自己看,認,講,跳等,讓幼兒在歡樂的氣氛中學習認識蒙古族,從中了解少數民族是一家。達到本活動的目標。

10、大班上學期科學教案《認識整點》含反思

  活動由來: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與生活是永遠無法剝離的。近階段,"上小學"成了我們大班孩子共同的熱點話題,經常會聽到孩子們三五成群地圍在一起討論有關上小學的內容,我意識到:上小學對孩子們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何利用這一契機,引導幼兒圍繞上小學展開深入與全面的探究,使幼兒在期待上小學的情況下主動獲得一些有助成長的生活經驗?認識鐘表,學會看時間,加強時間觀念,懂得愛惜時間是很有必要的。這類的活動具有較強的系統(tǒng)性、科學性和邏輯性,比較枯燥,因此在設計時我不斷的思考,怎樣讓孩子們"動起來"。這個"動"包含著兩層意思,讓孩子們的思維"動"起來,讓孩子們的身體也動起來,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積極地探索,發(fā)現時鐘的奧秘,對看時間產生濃厚的興趣。終于,一個充滿活力,撥動孩子思維琴弦的活動誕生了。

  活動目標:

  1、認識時鐘及它的用途。

  2、初步了解時針與分針的運轉關系,學會看整點。

  3、知道在什么時間應做什么事,培養(yǎng)幼兒的秩序感。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幼兒園大班上學期科學教案《認識整點》

  活動準備:幼兒帶來的鐘、課件、不同時間的鐘面、時間記錄卡、教師用大撥鐘、人手一面小鐘

  活動過程:

  一、引題:

  請幼兒聽聲音,猜猜看是什么物體發(fā)出的聲音?

  二、參觀"時鐘商店",認識鐘面主要結構。

  1、幼兒觀察"鐘表展"上各種各樣的鐘,發(fā)現它們的共同點。

  提問:

  (1)你們剛才看到的鐘是什么樣的?(顏色不一樣,形狀、指針的樣子不一樣。)

  (2)它們有什么一樣的地方呢?(啟發(fā)幼兒發(fā)現鐘面上都有數字和指針)

  2、認識鐘面結構,區(qū)分時針、分針提問:這兩根指針長得一樣嗎?它們叫什么名字?

  三、認識時針、分針的運行方向、運轉規(guī)律

  1、通過觀察動畫,了解時針分針的運行特點。

  引導幼兒發(fā)現指針是繞著圈跑,順著數字1、2、3這個方向一直跑到12。

  2、啟發(fā)幼兒尋找時針分針的運轉規(guī)律。

  提問:

  (1)它們倆誰跑的快?

  (2)分針從數字1跑到數字12,跑了一圈,這個時候時針跑了多少呀?

  (3)時針跑了一格,是多長時間呢?

  四、講解演示,認識整點

  1、引導幼兒發(fā)現三個鐘面的共同點:分針都指在數字12,時針指向的位置不同。

  2、了解用數字符號的方式記錄整點時間。

  (1)提問:這是8點整,它可以用什么數字來表示?(出示"8:00")

  (2)引導幼兒觀察記錄卡:8點整用數字8表示,后面兩個點、兩個0。

  (3)出示多張時間記錄卡,請幼兒嘗試找出9點整和3點整的記錄卡

  3、集體游戲《喜洋洋和灰太狼》,鞏固幼兒對整點的認識。

  (1)介紹玩法和規(guī)則幼兒當喜羊羊,教師當灰太狼。喜羊羊問"灰太狼灰太狼幾點鐘"?;姨鞘帜贸鲆幻骁?,等灰太狼說:"喜羊羊喜羊羊幾點鐘"的時候,喜羊羊就說出鐘面上的時間。如果看到12點的鐘,喜羊羊要趕快跑回家。

  (2)師幼共同游戲,在游戲中發(fā)現12:00鐘面的特點。

  (3)再次游戲,鞏固幼兒對整點的認識在游戲中觀察幼兒撥鐘的情況,以修鐘的形式及時糾錯。

  4、總結時鐘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關系

  五、分組活動

  1、連線:看看每個時間里小朋友該做什么事,把它連起來。

  2、修時鐘:觀察鐘面上顯示的時間和記錄是否一樣,如果不符進行修改。

  3、撥鐘:根據時間記錄卡撥鐘,是時間相對應。

  4、設計小學生的一天:記錄下小學生每個時間段的具體安排。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通過幼兒觀察發(fā)現了解時鐘的表面結構,動手操作認識整點,知道分針正指12,時針指數字幾就是幾點鐘,學會看整點。如果重新上這節(jié)課,我會教幼兒制作鐘,以更好地掌握知識。

11、大班科學教案《認識空氣》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讓幼兒初步感知空氣的存在及特性。

  2、培養(yǎng)幼兒探索的興趣和能力。

  3、激發(fā)幼兒熱愛大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情感。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塑料袋、吸管、一次性塑料杯、彩紙、氣球、魚缸、游泳圈、皮球等。

活動過程:

  一、塑料袋里有什么

  1、提問:小朋友,看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師出示兩個分別裝有水果玩具和藥盒的塑料袋)

  2、師:這些東西都裝在什么里面?(幼:塑料袋)

  3、出示第三個裝有空氣的塑料袋,提問:咦?這里面裝的是什么呢?有沒有東西啊?(幼兒觀察、思考、自由回答)

  4、小結:對,這里面裝的就是空氣,那為什么剛才小朋友說里面沒有東西呢?對,空氣就是看不見的。

  二、抓空氣

  1、 師:這里的空氣是老師裝的,你們想不想試試?好,請你們拿出自己的“魔術袋”去抓空氣。注意安全,抓完以后趕快用手捏緊袋口,不要讓空氣寶寶跑掉了!好,去吧!

  2、提問:哦!你們的收獲可真不小,來,說說看,你是在什么地方抓到的?(個別提問)

  3、師小結:好!把你的“魔術袋”裝進口袋里。是呀!空氣寶寶其實就在我們周圍。來,摸摸看。(幼兒感知)空氣就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三、證明空氣是流動的

  1、師:但是,空氣的本領還大著呢!來,試試看。跟老師這樣做。(幼兒在手背上吹氣)

  提問:你有什么感覺?風是從哪里來的?(幼兒思考并做出回答)

  2、師:原來我們用力吹氣的時候,空氣就流動了,這樣就讓我們感到有一陣風,涼涼的,這就是空氣的本領。下面。我們再來做一個實驗,用桌上的紙折一把小紙扇,折好以后扇一扇,有什么感覺?待會兒在告訴老師。好!開始吧!(幼兒動手操作)

  3、幼兒完成以后相互交流、討論,教師個別提問。

  4、小結:對,其實空氣是流動的,它形成的風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好處,在我們周圍還有什么東西可以形成風的?(引導幼兒思考空氣流動帶來的好處)

  四、空氣的重要性

  1、“我們的生活真的離不開空氣,不信,我們就來試試。等一會兒說說你有什么感覺?來,一、二、三?!?幼兒嘴巴閉起來,用手捏住鼻子)

  2、呼吸空氣,說出自己的感覺。個別提問。知道空氣的重要性。

  3、小結:我們在任何時候都離不開空氣,動物和植物也離不開它。

  4、出示兩幅空氣污染的圖片,幼兒觀察,個別提問。

  5、師:工廠里排出的廢氣污染空氣,人們呼吸后對身體有害。所以,我們要保護空氣這個好朋友,不要傷害它,讓它變得更健康,我們也健康了。

  五、探索活動

  1、出示粉筆,幼兒猜猜里面有沒有空氣。

  2、 實驗:將粉筆扔進水里,幼兒觀察現象。證明粉筆里面有空氣的存在。

  3、 示吸管,提問:這里面有空氣嗎?(幼兒動手做實驗,用吸管輕輕地往水里吹氣,觀察現象,個別提問。使幼兒知道空氣存在于一些物體中。)

  4、 幼兒了解空氣在實際生活中的用途。出示皮球、游泳圈,讓幼兒知道里面是有空氣的。說出它們給人們帶來的好處。

  六、結束活動

  1、現在我們來玩?zhèn)€踩氣球的游戲,把里面的空氣寶寶放出來吧!

  2、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活動反思:

  一、充分突出科學本質,體現濃濃的科學味

  我們經常說科學課要有科學味,科學課要突出科學本質。那科學本質是什么?首要是實證意識了。在這節(jié)課中我有意在認識空氣、魔術揭秘等活動中滲透這方面內容的教育。這節(jié)課,學生在通過科學的方法證實了自己印象中的“空氣”是怎樣的,學生對空氣的概念從模糊到清晰,甚至從錯誤到正確。另外,從學生一開始對魔術產生迷惑到后來利用實驗揭開其中秘密的眼神我看出了,他們已以懂得了用證據說話的道理。實證的科學意識從此在他們身上扎根。

  在這節(jié)課中,我還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因為觀察能力是各項科學探究能力中最基礎的。但往往觀察又容易流于形式。學生在認識空氣的活動中,會了先想好要求、想好怎么做再觀察,同時學生在觀察時也會運用眼看、耳聽、手摸等感官,學生還在推測“空氣為什么能讓杯子外面的水進不來”的過程中邊觀察邊思考。這些活動表現都告訴我,他們懂得觀察要有目的性、觀察要借用感官、借用一定的工具,他們的觀察能力開始提高。

  科學課程是以科學探究為核心的,那科學探究又以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為核心,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是一項重要任務。這節(jié)課中,學生并沒有急著開展實驗,而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對探究問題進行分析。學生不但學會“做中學”還在“思中學”。

  這節(jié)課時時處處都能力看到學生智慧的花朵在綻放,到處飄著濃濃的科學味。

  二、以活動產生合力,構建高效的課堂。

  在設計中,我大膽地重整了教材,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目的在于構建高效的課堂。學生對我安排的小魔術活動產生了極大的好奇心,并自地探究其中的奧秘,形成了學習的驅動力。在認識空氣、魔術揭秘的活動中,學生通過動腦、動口、動手、動眼等多元體驗學得有滋有味,積極主動,形成了內驅力。學生對課外探究活動“紙的奇遇”,也產生了濃厚興趣,很好地延伸了探究了熱情,形成了延展力。相信,學生課外的科學探究學習一定不比課堂差。這三種力在課堂中形成了合力,學生成功地構建了科學概念,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三、問題

  這節(jié)課中,由于是異地教學,對學生的了解程度還不夠深,因此課堂調控方面還需要加強,也因如此,以后的教學中還應該扎扎實實地提高自身的基本功,把每一節(jié)科學課上得更好!

12、大班科學優(yōu)秀教案《認識風》含反思

活動目的:

  1、讓幼兒知道空氣流動形成風。

  2、讓幼兒具體感知風,并讓他們知道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只能感覺到。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感知能力,了解風的好處與壞處,以及人們怎樣利用風和戰(zhàn)勝風災。

  4、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fā)現。

  5、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課前引導幼兒觀察風給外界帶來的變化,如:紅旗、水、頭發(fā)等的變化。

  2、一把扇子,每人一個氣球,碎紙屑許多,小風車每人一個。

  3、有關風的課件。

活動過程:

  1、談話:這幾天老師讓小朋友觀察了樹枝搖動,紅旗飄,水面起波紋,你們知道是誰引起的嗎?

  2、讓幼兒感知空氣流動形成風。

  (1)教師引導幼兒玩氣球,通過玩氣球親自感受空氣流動形成風。

  (2)幼兒自己動手做小實驗:讓幼兒用自己的小手扇動空氣,使空氣流動形成風。

  (3)小結:空氣流動形成風,哪里有空氣流動,哪里就有風。

  3、了解風的特性。

  (1)讓幼兒用自己的小手當小扇子,扇動空氣,說出扇的快臉上有什么感覺,扇的慢臉上又有什么感覺?(幼兒自由發(fā)言)

  教師小結:扇的快,空氣流動的快,風就大,扇的慢,空氣流動的慢,風就小。

  (2)老師給小朋友扇扇子,請小朋友試一試能不能抓住風?瞪大眼睛看一看能不能看到風?

  小結:風看不見,抓不著,只能感覺到。

  4、玩紙屑。

  (1)分給幼兒每人一小堆紙屑,讓他們想辦法玩紙屑,看誰最聰明,想的玩法多。

  (2)討論:玩完后讓幼兒自由討論,說一說自己是用什么辦法產生風使小紙屑動的。

  5、了解風的好處與壞處。

  幼兒討論,教師講解。

  (1)(看課件)風為人們做了許多好事。風吹干了媽媽洗的衣服;使人涼快;讓風箏飛上天;風車轉動帶動發(fā)電機發(fā)電……。

  可是有的風卻做了許多壞事。它把房子推倒了;把樹木刮斷了;打翻了魚船……這樣的風很可恨。

  (2)小結:現在的人們本領可大了,想出了許多辦法不讓風做壞事,人們建起了防風林,把風擋住,還提前預報風,這就減少了風給人們帶來的危害。

  6、玩"風車轉轉轉"游戲。

  幼兒每人一個風車,想辦法讓風車轉起來。請幾名幼兒到前面演示講解后,幼兒自由玩風車。

  帶幼兒到戶外玩風車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huán)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13、大班科學教案《認識正方體》含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正方體的基本特征,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2.學習觀察、比較與合作,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

  3.教幼兒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

  4.激發(fā)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毛線、紙、水彩筆、正方體若干、立方體若干、大小不同的泡沫板。

  活動過程

  1.導入環(huán)節(jié)

  用禮物的形式引出認識的對象——正方體,初步認識正方體。

  2.基本部分

  (1)玩一玩:幼兒進行第一次探索。

  幼兒觀察正方體的特征,自由拼搭。

  教師總結:正方體是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組成的。正方體有6個面。請幼兒進行驗證。

  (2)搭一搭:幼兒進行二次拼搭。

  在第一次拼搭的基礎上進行二次拼搭,要求6人一組合作搭出正方體。

  總結:幼兒在拼搭的時候要找大小相同的六個正方形泡沫板才能拼搭出一個正方體。(banzhuren)少一個正方形和六個大小不一的正方形都不能拼成一個正方體。

  (3)量一量:找出正方體

  利用提供的工具量一量找出正方體。

  總結:突出個別的,把不正確的進行講解。

  3.結束:找一找

  小朋友真棒,在我們幼兒園中也有好多的正方體,我們出去找找吧。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我通過比較法、觀察法、對比法,讓幼兒能直觀看到形與體的區(qū)別和本質聯系,從而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點,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使活動有效開展。活動開展中,幼兒興趣濃厚,經過操作比較,能大膽表達形與體的區(qū)別,知道體是在形的基礎上構成的,而且在拓展環(huán)節(jié),幼兒能拓展思維,積極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體的,使經驗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內化。

14、大班科學教案《風來了》含反思

設計背景

  風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也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一種自然現象。從風的形成、風的種類到風的作用,其中包含著非常豐富的科學知識。讓幼兒淺顯地了解這些知識,可以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增強科學素養(yǎng)。通過動手“制造風”,還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協調能力等,從而開發(fā)幼兒的潛能。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風的利與弊,引導幼兒辯證的看待事物,從小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2.知道怎樣做才能減少風災,可以利用風來做什么。

  3.在活動中能和同伴協調配合,在合作中互相學習。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重點難點

  怎樣做才能減少風災,可以利用風來做什么。

活動準備

  1.請家長與孩子一起觀察一些與風有關的現象:掛在室內的裝飾小花、小鳥掛件在飄動;樹的搖動;水中的浪等。

  2.物品準備:注射器、氣球、扇子、羽毛、吹管、細繩、噴霧器、電吹風、蚊香、風扇、碎紙屑、紙板、飲料瓶等。

  3.知識準備:風的諺語;尋找不同的風等。

活動過程

  一、動手實驗,了解風產生的原因

  1.教師用注射器吹起一個氣球,并用細繩扎好。在吹氣球的過程中,與幼兒互動。

  師:氣球有什么變化?

  幼:變大了。

  師:為什么變大了?

  幼:因為有“氣”進入氣球。

  師:“氣”從哪兒來?

  幼:從針筒中來。

  師:針筒中的“氣”從哪兒來?

  幼:從空氣中來。

  小結:我們周圍都是空氣(為下面認識風產生的原因打下基礎)。

  2.教師打開電風扇,讓幼兒感受到“風”。

  師:現在將風扇關閉,小朋友還能感覺到風嗎?

  幼:沒有風了。

  小結:當打開電風扇時,由于空氣流動,我們感覺到了風,當關閉電風扇時,空氣不流動,所以就沒有風了。因此,風是由于空氣流動產生的。

  二、幼兒實驗,加深對風產生原因的認識

  1.各組小朋友從自己的工作臺上選出自己喜歡的物品,試一試如何讓空氣動起來產生風。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是怎么玩的(各組選出代表)。

  2.教師將吹起的氣球發(fā)給幼兒,請他們兩人一組,將氣球里的氣放出,感受空氣被壓迫出來的動力,是否形成了風。

  3.羽毛比賽。(1)羽毛放在桌子上,提問:如果讓羽毛動起來(不用手觸到)怎么辦呢?(扇,吹動)(2)幼兒分兩組,老師同時從高處放下兩片羽毛,看哪一組的羽毛在空中停留的時間長。(幼兒共同向羽毛吹氣,運用手中的物品扇動空氣)

  4.分組討論:你在日常生活中,還能在什么時候發(fā)現風或制造風(騎車,汽車開動,快跑的時候)。

  三、歸納總結,分析風的種類

  1.根據活動準備,尋找生活中不同的風。

  現在就請大家來說一說,你們都找到了哪些風。

  (1)空調吹涼風;(2)刮大風時很冷;(3)打開冰箱有涼風;(4)臺風;(5)媽媽灑完香水后有香風;(6)電吹風里的風很熱。

  教師小結:生活中有許多不同的風,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這些風。風是一個大家族,大自然中還有許多類型的風可以按等級分,按季節(jié)分,按風向分。如一級炊煙隨風偏,二級風來吹臉面,三級風吹葉動彩旗飄,四級風吹飛紙片……;夏季的風溫暖潮濕,冬季的風寒冷干燥。

  請幼兒根據兒歌判斷現在室外風的等級。

  2.實驗風的干濕、風向。

  用風扇將噴出的水霧吹向孩子,讓大家感受風潮濕的感覺,并引導孩子回憶下雨時風的特點(有點涼,吹在身上有濕的感覺)。再用電吹風吹向幼兒的頭,感覺風很熱很干燥!

  點燃蠟燭,讓孩子拿著站在窗口、門口和走廊上,觀察火苗的方向,并說出風是從哪兒吹來的。

教師總結:

  小朋友了解了判斷風的等級、風向和風的干濕的方法,這都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這些經驗對你們以后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進一步提問:你們知道負責天氣預報的科學家是怎么預測風的等級和風向的嗎?(風向標,測風儀)

  3.動手制作風向標。

  (1)將紅蠟光紙條兩頭對折剪出頭,粘在細木棍兒上。

  (2)將吸管插入裝有沙子的飲料瓶中,再將細木棍兒插入吸管。

  四、作品展示

  鼓勵幼兒展示自己制作的風向標,最后把孩子們的作品擺放起來集中展示。

活動延伸

  帶幼兒用自制的風向標到戶外觀測風向。

教學反思

  風是我們每天都要接觸到的一種自然現象,雖然每天都能遇到,但是對于孩子來說,卻是最熟悉的陌生事物。上這節(jié)教育活動,就是為了讓幼兒了解關于風這一自然現象的一些簡單常識。我最大限度的調動自然資源,選擇生活中可利用的實物進行了此堂課,讓幼兒可以親身感受到風,只有讓幼兒親自感受到風的存在,才可以體會到單憑口說理解不了的知識。

15、大班下學期科學教案《認識鴿子》含反思

讓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認識鴿子

活動目標:

  1.認識鴿子的外形特征,簡單的生活習性、成長過程及與人類的關系。

  2.通過活動,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產生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3.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4.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鴿場飼養(yǎng)員阿姨一名。鴿籠五只,鴿子若干只放在活動室。有關鴿子的錄象,各種飼料若干。紅五星人手十顆,獎品若干。

活動過程:

  一、帶幼兒進活動室,引導幼兒觀察、了解鴿子的外形特征。

  教師:“小朋友看,這是什么小動物呀?(鴿子)鴿子是什么樣子的呢?你們仔細地去看一看,然后跟小朋友相互說一說?!?幼兒自由分散觀察,教師啟發(fā)幼兒準確的表達)

  教育反思:類似這樣的教育環(huán)節(jié),如沒有社區(qū)的支持合作,可能只靠一張圖片,即使是實物,在數量上也有很大的限制性,而現在開放性的活動場景一目了然,讓幼兒一開始就置身與驚奇、輕松、愉快的氛圍之中,從而使幼兒積極、自然、主動地進入情境,以充分滿足好奇心。

  二、介紹飼養(yǎng)員阿姨,了解游戲內容。

  1.教師:“這些可愛的鴿子是哪里來的呢?老師告訴你們,是我們南泉飛達鴿場的這一位飼養(yǎng)員阿姨送來的,掌聲有請飼養(yǎng)員阿姨!”(阿姨和小朋友相互問好)

  教育反思:為了能更好地完成教育目標,更好地體現《綱要》中與社區(qū)密切的合作,充分利用有利條件,把飼養(yǎng)員阿姨請進課堂,是本活動的最大特色,能給幼兒一種意想不到的新奇和興奮感,打破了以往傳統(tǒng)的師與生之間的單一的教育模式。

  2.教師:“今天,老師又要和小朋友一起來玩‘智力大拼搏’的游戲了,今天游戲中的問題都是和鴿子有關的,所以,我們請阿姨來做裁判,看哪個小朋友最愛動腦筋,回答問題最好,得到的紅星最多,他就是我們今天的無敵智多星!”

  3.教師:“小朋友游戲時一定要遵守游戲規(guī)則,特別是要回答對問題以后才能為自己添上紅星,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薄拔覀円黄馂樽约杭佑秃脝?我們的口號是‘無敵智多星,愛拼就會贏’,嘿!(手勢)

  教育反思:《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的教育過程,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注重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游戲之中。

  教師沒把活動設計為過去心目中的“上課”,而是以幼兒最感興趣的游戲形式,巧妙的將教育內容滲透于各個教育環(huán)節(jié)之中,使幼兒在游戲中自然的、輕松愉快的獲得知識,同時以比賽的形式讓幼兒覺得活動更有趣味,培養(yǎng)了幼兒的自信心和競爭意識,游戲規(guī)則的強調也是一種很好的情感教育。

  三、游戲,了解鴿子生活習性,成長過程及與人們的關系。

  1.教師:游戲開始,請小朋友猜一猜,小鴿子是哪里來的?(幼兒充分發(fā)揮想象猜測)

  教師:“究竟誰說對了呢?請看錄象?!?看錄象獲取正確答案,答對的幼兒在自己拳頭上添上一顆紅五星)

  2.教師:“小鴿子是爸爸孵出來的還是媽媽孵出來的?或者是爸爸媽媽一起孵出來的呢?”(幼兒猜)“究竟誰猜的對呢?請飼養(yǎng)員阿姨告訴我們?!?阿姨簡解正確答案,答對的幼兒為自己添上紅五星。)

  3.教師:“你們小時侯是吃媽媽的奶長大的,那么鴿子小時侯是不是也吃鴿媽媽的奶長大的呢?”(幼兒猜后,請阿姨講鴿媽媽怎樣喂小鴿子的,并看具體錄象。答對的幼兒添紅星)

  教育反思:精心制作的錄象直觀、生動,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也是本教育活動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想幼兒提出開放性問題,調動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喚起幼兒已有生活經驗,激發(fā)幼兒好奇心,鼓勵幼兒去探索、思考,獲取知識,而不是讓幼兒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

  4.教師:“現在我們繼續(xù)看錄象”(鴿子進食),“瞧!鴿子吃的多香啊!你們猜猜鴿子最愛吃什么?飼養(yǎng)員阿姨:“阿姨這里有好多飼料,有的是鴿子喜歡吃的,有的是鴿子不喜歡吃的,小朋友親子喂一下,看看鴿子究竟最喜歡吃什么?然后再來告訴阿姨和老師?!?幼兒喂食,提醒幼兒輕輕地、小心地喂,別嚇著鴿子。對的添上紅星)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chuàng)設各種學習環(huán)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16、大班科學活動教案《認識瓢蟲》含反思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瓢蟲

  活動目標:

  1.了解瓢蟲的外行特征,學習用橡皮泥制作瓢蟲。

  2.發(fā)展幼兒的搓,捏,團,壓等動作技能,鍛煉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3.引導幼兒初步養(yǎng)成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

  4.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意識。

  準備活動:紅,黑,橡皮泥捏成的瓢蟲一只,各種瓢蟲圖案一份。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認識瓢蟲》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

  1.提問:你們看,今天老師請來了誰(瓢蟲,先出示7星,介紹完之后再引出他還有很多朋友,我們來看看都有些誰。他們長的什么樣?

  2.你們仔細看看,他們長的那些地方是一樣的 ,哪些地方是不一樣的?(形狀一樣,背上的花紋不一樣)

  3.逐一介紹瓢蟲:這只背上的花紋是怎么樣的----它叫XX瓢蟲(7星是益蟲,其它都是害蟲)。

  4.教師指著圖讓幼兒集體說一遍瓢蟲的種類。

  (二)出示橡皮泥范例,吸引幼兒注意

  1.今天老師用橡皮泥做了一只瓢蟲,看看這只是什么瓢蟲?

  2.討論瓢蟲的制作方法,教師根據討論的結果來進行示范。(可把身體各部分都先做好,再組裝上去)。

  用紅色搓成半球體行當做身體。

  用黑色橡皮泥搓成6條圓柱體當腳,連接在身體的兩邊,再加上觸角。

  用黑色橡皮泥撮成幾個小圓 ,壓扁,貼在瓢蟲的背部。

  3.幼兒動手制作,教師向有困難的幼兒提供幫助。

  4.陳列作品,幼兒欣賞。

  請做好了的幼兒將作品擺在展覽區(qū),其他小朋友可以來觀賞(雙手藏在身背后)最后將做的好的幾只點評(這只是誰做的,這叫什么瓢蟲,哪里最可愛,我們給他取個好聽的名字)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的開展讓孩子不僅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同時也讓孩子學習到了知識還增加了見聞。在活動中幼兒不光積極思考和還踴躍回答老師的問題,充分達到了教學的效果,這是一門很有創(chuàng)意的課。在教學類容來看我也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來安排的。在上課過程中更是充分抓住了幼兒的好奇心來進行教學讓幼兒在一種愉快的氛圍匯總進行學習。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學習到了知識。相信這樣的教學方法對幼兒的學習很有幫助。

17、大班科學活動教案《認識時鐘》含反思

  活動目標:

  認識半點,能正確辨認并叫出它的名稱。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認識時鐘》

  活動過程:

  1、出示大鐘面,認識半點:

  教師出示大鐘面,把分針、時針分別撥至8:30、9:30幼兒平時在幼兒園游戲、運動、學習等活動時間。

  教師報時間,幼兒撥時針、分針。

  2、學習認識半點:

  ——“假如現在是10:00點,在鐘面上怎樣表示呢?”

  (1)、幼兒討論、嘗試撥鐘,教師告知正確的表達方法。

  (2)、幼兒聽教師報時間,撥出相應的半點。

  (3)、請個別幼兒演示。

  3、看卡片撥半點:

  教師出示卡片,幼兒撥相應的半點。

  4、幼兒書面練習:

  幼兒做《認識半點》的練習,教師觀察指導。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的目的旨在使幼兒認識時鐘,能區(qū)分時針、分針,了解鐘面上數字的排列規(guī)律,初步了解時針、分針的運轉規(guī)律,認識整點、半點。為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我采用課件教學,使幼兒在保持興趣的同時更直觀、更主動的去掌握教學目的。整節(jié)課堂上幼兒學得主動,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我用參觀鐘表店的方式引出課題,出示了形狀、大小、顏色不一的時鐘,引導幼兒充分觀察鐘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們一下子就找到了,每個小朋友都迫不及待的舉手回答問題,課堂氣氛一下子就高漲了。接著,我引導幼兒先觀察并認識鐘面上的1—12個數字,重點認識12、3、6、9這四個數字的位置。了解12個數字的排列規(guī)律,知道這些數字是按順時針方向走。然后讓幼兒認識時針與分針,讓孩子們仔細看看這兩根針有什么不同,根據指針的長短、粗細辨別時針與分針。并通過實物演示,讓幼兒知道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系,兩根指針朝著一個方向走,叫順時針方向,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通過演示,幼兒看得清晰明確,興趣濃厚。在認識整點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在課件中出示了12個整點的鐘面,讓幼兒自己通過觀察發(fā)現整點時時針在哪里,分針在哪里。接著我再出示幾個整點的鐘表讓幼兒鞏固對整點的認識。然后我就請他們拿出學具“企鵝鐘”聽老師報時,他們來撥一撥整點,這一環(huán)節(jié)因為有了實際操作,幼兒大多掌握得較好。

18、大班科學教案反思《常識種子的旅行》

  活動背景:

  在秋季來臨之際,各種植物、農作物的種子都成熟了,孩子們總是興致勃勃地拿著各種各樣的種子跑來問你:“老師,這是什么種子?它為什么會一個人掉在地上?”見到他們對種子這樣的好奇,我們大班組就開展了一個有關種子傳播的活動過程。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種子的幾種傳播方式,感知大自然事物間有趣又密切的關系。

  2、積極參與觀察探索種子傳播方式的活動并產生較強的求知欲。

  3、樂意與同伴共同討論、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知識。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幼兒能初步了解種子的幾種常見 傳播方式。

  活動準備:

  1、幼兒收集的各種種子旅行的圖片。

  2、各種實物:蒼耳、鳳仙花、蒲公英。

  3、種子旅行的課件。

  教學策略:

  集體交流、個別講述、分組討論、集體實驗、共同小結

  活動過程:

  一、教師由故事導入 (故事見大班教師指導用書第 57 頁“頂棉筐的小姑娘”)

  師:故事里講到了誰? 它們用什么好辦法讓自己旅行? 你們還知道哪些植物的旅行方法? (小結:這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幼兒從一個有趣的故事中來激起他們對種子的傳播探索的興趣,從而導入活動有關種子的幾種傳播途徑,讓幼兒的思想上有個準備:接下來我們將要討論有關種子傳播的話題,這樣也能比較容易地進入活動。)

  二、幼兒看圖片,進行交流

  師:前幾天你們都帶來了許多有關植物旅行的圖片資料,下面我就把它們發(fā)給你們,看一看,和同伴們一起交流。 (幼兒進行交流) 向幼兒解釋何為“傳播”(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

  師:請你們來講一講你們都知道哪些植物的傳播的方式?

  幼:鳳仙花是太陽曬了,自己一個人炸開來的。

  師:這種傳播方式叫彈力傳播。豆莢也是靠這種方式來傳播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他們到底是怎樣傳播的。

  (老師取出一顆鳳仙花種子,演示。如果材料充足可以每位幼兒發(fā)一個,讓他們動手試一試。)

  師:下面我們來看一個短片,看一看彈力傳播的全過程。 (觀看短片。)

  (小結:教師利用幼兒收集的各種圖片讓他們觀察,了解種子神奇的傳播途徑,并讓一些回家做過調查的孩子試著來講述,把自己了解的知識傳遞給其他幼兒。另外我們還搜索到了幾個有關種子傳播的短片,讓幼兒觀看,這樣就更直觀,更形象,更生動了。)

  三、幼兒利用實物,了解傳播方式

  師:除了彈力傳播外,你們還知道哪些傳播方式?

  幼:蒲公英是靠風來傳播的。

  (老師拿出實物,示范給幼兒看。讓他們觀察蒲公英的傳播過程。)!出自:快思老.師! 每個幼兒手里拿一個蒲公英,用自己的嘴吹動蒲公英的種子,親自感受風力的傳播。 (動物傳播,水力傳播,過程同上)

  四、老師小結 今天我們了解了許多有關植物傳播的方式,有的是靠風來傳播的,我們叫它風力傳播,如:蒲公英。

  有的是靠彈性傳播的,我們叫它彈力傳播或自身傳播,如:鳳仙花,豆莢。

  有的是靠水來傳播的,我們叫它水力傳播,如:睡蓮,椰子。

  還有的是靠動物來傳播的,如:蒼耳、龍葵。

  活動反思:

  我們在了解了第一次活動的不足之后在第二次的活動中,我們加入了大量的實物和錄象短片,這樣可以讓幼兒更加直觀地來認識這些實物,來親手觸摸,觀察,發(fā)現。如果活動中教師只提供圖片的話對于孩子來說一是提不起他們的興趣, 二是活動開展得也不深入。在第二次的活動中,孩子們不光聽老師、同伴介紹了種子的傳播方式,他們還親自試了一下,親眼見到了不同的傳播方法興趣大增,許多幼兒在活動結束后還想了解有關著方面的知識。

19、大班科學優(yōu)秀教案《神奇的種子》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讓幼兒觀察、操作、探索,了解種子的內部特征。

  2、激發(fā)幼兒的科學探索精神。

  3、樂意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種子、放大鏡、紙、記號筆、錄象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師出示各種各樣的種子,進行提問:

  1、“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2、“為什么叫種子呢?”

  (二)、操作探索

  1、師提問:“請你們猜猜種子里面有什么?”

  (幼兒將自己的答案以繪畫的形式記錄在紙上)

  2、幼兒介紹自己猜測的答案

  3、師再次提問:“種子里面到底有什么?"本,文來源:屈;老.師教;案網"種子有哪些部分組成?”

  (幼兒解剖各類種子,用放大鏡進行觀察,再次將自己的答案以繪畫的形式記錄在紙上)

  4、幼兒介紹自己觀察的結果

  (三)、觀賞結束

  1、幼兒觀賞錄象,驗證自己的答案

  2、師總結結束

  教學反思:

  幼兒對種子發(fā)芽的實驗很感興趣,本節(jié)課能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進幼兒最大限度的發(fā)展。在上課的過程中師幼配合的比較好,幼兒在觀察種子發(fā)芽的過程很專注,能每天到教室就到自然角觀察種子發(fā)芽,當發(fā)現在黑盒子里、在沒水的瓶子里和在放入很多水的瓶子里的種子不發(fā)芽時有的幼兒能主動問老師。但大多數小朋友不是很主動記錄種子發(fā)芽的過程。

20、大班科學優(yōu)秀教案《認識彈性》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活動,使幼兒初步了解什么是彈性,知道生活中有許多東西是有彈性的。

  2、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每人座位靠背上系一根松緊帶。

  2、教室桌面:彈簧、海綿、彈跳熊、高彈棉絨布玩具、橡皮筋、圓珠筆、軟橡膠玩具等。

  3、室內:小沙發(fā)、高彈棉靠墊等。

  4、室外:蹦蹦床、跳跳球、橡皮筋、皮球等。

  活動過程

  (一)探索游戲:

  教師交待要求和注意事項:今天帶小朋友到活動室玩游戲,桌子上有許多有趣的東西,你們每一個人可以去取一樣玩,玩了以后你們發(fā)現了什么?感覺怎么樣?

  1、 啟發(fā)提問引導幼兒認識彈性。

  請小朋友告訴大家,你是怎么玩的?感覺怎么樣?引導幼兒發(fā)言。(教師)你們按一按、壓一壓后發(fā)現這些東西會彈回來。

  教師小結:一樣東西,用了力氣壓下去和按下去。手松掉后,它又會彈起來,這就叫彈性。

  2、請小朋友回頭找找自己椅子背后有什么東西? (松緊帶)請你們去拉拉,發(fā)現它會怎樣?"教案來自:屈;老師教;案網."什么道理呢? 小結:對了,有力拉拉,它變長了,放松后,它又彈回來,所以說松緊帶也是又彈性的東西。

  3、 現在小朋友用壓一壓、拉一拉、按一按的方法找找身上那些地方和那些東西也是有彈性的。

  (皮膚、頭發(fā)、毛衣、襪子、松緊袖口等) 輔助提問:你是怎么發(fā)現和感覺到的? (啟發(fā)幼兒說出自己的感覺)

  (二)啟發(fā)幼兒發(fā)現彈性與自己周圍生活的聯系。

  剛才,小朋友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許多東西是有彈性的,我們生活中有許多有彈性的物品,接下來請小朋友自己想辦法去發(fā)現活動室時還有哪些東西有彈性,然后告訴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發(fā)現的? (去掉遮布,幼兒分散活動尋找,給幼兒一定時間找一找、玩一玩)

  1、老師請小朋友回到座位上組織大家一一講自己的感受,引導幼兒說出用拉、按、壓、捏、坐、跳、踩等動作感受到的彈性物品。

  2、教師小結:剛才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找到了許多有彈性的東西,有的是拉的、有的是壓的、有的是按的、有的是跳的、有的是坐的,不管哪一種方法,都是用了力氣,所以說都是用了力后,這些東西才會有彈性。

  (三)最后請大家到外面游戲場上去找一找哪些東西也是有彈性的。

  (帶領幼兒到場地上去玩有彈性的運動器具)

  活動延伸

  1、把一些小的有彈性的東西放在科學區(qū),讓幼兒進一步探索。

  2、回家后找找還有哪些有彈性的東西。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我們?yōu)楹⒆觽兲峁┝烁鞣N各樣的彈性物體,這些物體都是幼兒生活中常接觸的,他們很感興趣。通過引導幼兒動手操作、實踐,讓他們感知彈性物體的特征,探索彈性的秘密,從而使他們的觀察力、創(chuàng)造力、思維能力等得到發(fā)展。

21、大班科學優(yōu)秀教案《認識日歷》含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日歷基本信息和年、月、日、星期的關系,學會看日歷。

  2.了解日歷的功用,能運用日歷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幫忙搜集各種掛歷、臺歷、日歷等布置在教室里。

  2.幼兒每人一本臺歷。

  活動過程:

  1.觀察日歷,探索日歷的功用。

  2.謎語導入,引出日歷。

  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謎語,我們一起來猜猜看。

  一本冊子,寫滿數字,掛在墻上,記錄時間,告訴我們年月日,還能知道星期幾,你說神奇不神奇?(日歷)

  3.了解日歷的作用。

  小朋友,你知道日歷是做什么用的嗎?(教案出自:www.banzhuren.cn)讓幼兒回答。

  日歷是用來記錄或者查看時間(日期)的工具,人們學習生活都離不開它。

  4.相互交流,了解不同的日歷。

  請幼兒說說你見過什么樣的日歷。

  日歷有各種各樣的形狀,掛在墻上的叫掛歷,放在桌子上的叫臺歷,還有萬年歷,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又發(fā)明了電子日歷,有的手機手表上也有日歷。

  5.通過故事,了解年月日的關系。

  師講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媽媽,她的名字叫年,她有365個孩子,這365個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日,年媽媽非常疼愛自己的孩子,為了讓孩子住的舒服一點,年媽媽為孩子們蓋了12座房子,這12座房子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月,為了讓孩子們回家的時候不迷路, 年媽媽給每個房子都起了名字,一月、二月、三月……年媽媽非常疼愛自己的孩子,她常常擔心自己的孩子貪玩而找不到家,于是年媽媽就從一月開始數著自己孩子的名字,從早數到晚,當她數到第十二個月里的最后一個娃娃時,就要帶她的所有孩子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再也不回來了,到那個時候就會有一位新的年媽媽,帶著她自己的孩子又住進這12座月房子里,重復過著同樣的生活。

  故事講完了,小朋友你看一下,年媽媽給日寶寶蓋的這12座房子,你發(fā)現了什么?(有大有小顏色不一樣)

  我們把大小一樣,顏色相同的房子放在一起,

  大房子有幾座?(7)里面住了幾個日寶寶?(31)大月

  小房子有幾座?(4)里面住了幾個日寶寶?(30)小月

  最小的房子有幾座?(1)里面住了幾個日寶寶?(28)平月

  小朋友,我們再來看一下,每個房子里的數字有什么不同?(有紅有黑)

  紅色的數字是我們國家的法定節(jié)假日,黑色的數字代表我們上幼兒園的日子。

  每個月里第一排數字表示的是星期,從星期日開始一個星期有7天,一個月里有4個星期。

  6.學習查看日歷,豐富生活經驗。

  (1)找出自己和爸爸媽媽的生日日期,并做上記錄,說一說自己和親人的生日,向大家介紹尋找生日日期的方法。

  (2)分別在日歷上找出元旦、“三八”婦女節(jié),“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六一”兒童節(jié),“十一”國慶節(jié)等節(jié)日的具體位置,并搶答是星期幾,答對的給予獎勵。

  (3)讓幼兒知道時間過去不會再來,懂得珍惜時間。

  提問交流:今天是幾月幾號?明天又是幾月幾號?知道新的一天會代替過去的一天,新的一年會代替過去的一年,時間過去后不會再回來,我們應該過好每一天。

  活動反思:

  大班科學活動《認識日歷》,活動一開始我就開門見山讓幼兒認識了今年的日歷,我發(fā)現大部分孩子不認識,只有小部分孩子能說上來。(快思老師.教案網出處)于是我用講一個關于年的故事來吸引孩子的注意,果然孩子們聽到有故事,興趣馬上就來了。

  通過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于幼兒理解的特點,使幼兒喜歡、理解日歷。果然,這種方式大大的激發(fā)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幼兒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 天,分別住在12個月里,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通過讓幼兒到前面來找年媽媽的孩子,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發(fā)現孩子們掌握的較好,效果也不錯。

22、大班上學期科學教案《認識輪子》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了解輪子的特性及用途。

  2、激發(fā)幼兒的嘗試興趣,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3、培養(yǎng)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小筐,內有帶輪子的玩具及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積木各一塊。

  2、小推車、書若干。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玩桌上的東西,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許多東西,可以在桌上玩,也可以在地上玩,請小朋友試著玩一玩你面前的東西,看看誰玩的方法最多、最有趣。

  幼兒自由玩,教師巡回觀察指導。幼兒談一談,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樣玩的?

  2、幼兒第一次嘗試:找出能滾動的東西。

  師:剛才小朋友玩的方法很多、很有趣,現在老師請小朋友動腦筋。試一試、找一找哪些東西是可以滾動的?把不可以滾動的東西放到前面塑料筐里。幼兒嘗試并找出能滾動的東西:帶輪子的玩具、輪子。

  3、幼兒第二次嘗試:認識輪子的特性及用途。

  (1)提問:為什么這些玩具都能滾動呢?

  (2)出示輪子后提問:這是什么?(輪子)輪子是什么樣的?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如果用長方形或正方形做輪子會怎么樣呢?你還見過哪些東西是有輪子的?你發(fā)現它們有什么地方是一樣的嗎?

  4、第三次嘗試:探索輪子能省力。

  師:(出示小輪車和書)我這里有小推車和書,請兩個小朋友上來比賽,一個用小推車運書,一個小朋友用手抱書,看誰跑得快,誰愿意來試一試?為什么用小推車快呢?

  幼兒自由組合,二人一組,比賽運書、運玩具,看誰快。幼兒通過嘗試,理解輪子能省力。

  5、活動結束

  在比賽的熱烈氣氛中,自然地結束本活動。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盡量為幼兒創(chuàng)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fā)現的樂趣。

23、大班科學教案《認識圓柱體》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鞏固走線,發(fā)展幼兒的身體平衡能力。

  2、引導幼兒認識圓柱體。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CD,圓柱體積木

  活動過程:

  一、走線

  1、幼兒傾聽音樂,請男女小朋友分批走線。

  2、教師從旁提醒幼兒注意重點,雙手張開,腳尖頂腳跟,目視前方。

  二、摸一摸

  1、幼兒人手一個圓柱體積木,問:這是平面圖形還是立體圖形?

  2、幼兒左手拿圓柱體積木,右手食指中指摸一摸。(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網)問:積木有幾個底?是什么形狀的?

  3、幼兒回答教師總結

  積木的底是圓形的,像根柱子。

  三、找一找

  請小朋友找找看,我們教室里有什么東西是圓柱體的?

  固體膠,燈管小鼓…

  四、活動總結

  圓柱體有上下兩個底面,都是圓形的,像根柱子。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找找看,家里有什么東西是像圓柱體的,第二天來幼兒園告訴老師。

  活動反思:

  讓小朋友認識圓柱體,先要讓幼兒了解圓柱體是立體圖形的,與平面的圓形是有區(qū)別的。然后通過摸讓幼兒知道圓柱體的的組成,初步了解圓柱體,有上下兩個圓形底面,像根柱子,能站起來的,讓小朋友只是看著這個積木,小朋友會感覺枯燥,讓小朋友找找什么東西像圓柱體,很好的激發(fā)了小朋友的學習興趣,更好的加深了小朋友對圓柱體的認識。

24、大班科學優(yōu)秀教案《認識球體》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認識并說出球體的主要特征。

  2、能找出并說出生活中與球體相似的一些物品。

  3、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4、激發(fā)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圓紙片、乒乓球各40各;橡皮泥40塊;圓柱體積木、光盤、小球、彈珠、瓶蓋若干。

  活動過程:

  一、通過對比發(fā)現球體可向任何方向滾動。

  1、 小朋友你們來看,這是什么?(圓片)今天老師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張小圓片,你來玩玩這些小圓片,但在玩的過程中不能讓圓片離開桌面,一會我請小朋友來說一說你是怎么玩的。

  2、幼兒自由操作。

  3、 你是怎樣玩的?(轉著玩的、滾著玩的)怎樣滾著玩?(立起來滾)誰和她的玩法是一樣的?"本,文來源:屈;老.師教;案網"把小圓片立起來他可以朝哪些方向滾動?(前后,一個方向和與這個方向相反的方向)只能朝一個方向和與這個方向相反的方向滾,如果不離起來會不會滾?(不會)師總結:把小圓片立起來他可以朝一個方向和與這個方向相反的方向滾動。

  4、 出示乒乓球:這是什么?他可以向哪些方向滾呢?我也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個乒乓球,你來試試,看看乒乓球可以朝哪些方向滾。

  幼兒操作:誰來說說,乒乓球可以朝哪些方向滾動?

  師總結:乒乓球及可以朝前滾朝后滾,還可以轉著滾,他可以向任何一個方向滾動。

  二、比較乒乓球和圓片,指導球體不管從那一面看都是圓的。

  1、 請小朋友摸一摸,握一握乒乓球和圓片,然后告訴我他們在什么東方是不一樣的,有什么不一樣?

  師總結:圓片摸上去扁扁的平平的,所以在摸的時候有一條楞,乒乓球摸上去鼓鼓的,握住兩只手就會撐起來。

  2、從不同的角度看乒乓球和圓片在形狀上有什么不一樣。

  師總結:圓片看上去有兩面是圓的,但也能看到一條直線,乒乓球從不用的方向看都是圓形的。

  師總結: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像乒乓球這樣會朝任何方向滾動,摸起來鼓鼓的,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形的物體是球體。

  三、聯系生活找出并說出生活中與球體相似的一些物體。

  1、出示大盤: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準備了許多好玩的東西,你們來看看這是什么?請你找出里面的球體。相互之間看看找的對嗎?為什么不對?

  2、老師也找了一個,是球體嗎?為什么不是球體?

  3、你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東西像球體?

  四、幼兒操作:制作球體剛才玩具公司的老板給老師都打來電話,他要生產一批玩具,他想請小朋友幫忙制作一批球體,請你用橡皮泥來做一做吧。

  活動反思:

  《指南》之科學領域中強調“在尊重兒童認知發(fā)展的前提下開展數學教育”,對孩子而言行動和經驗是學習數學的最佳手段。本次數學活動是通過孩子的操作,讓孩子逐步理解扁圓形和球體的不同,從而認識球體;在此基礎上,又通過分類、講講生活中的事物,擴展了孩子的思維;最后,通過尋找不同類使活動進入高潮。 在整個活動中,我尊重每位幼兒的人格,讓孩子和我處于平等的地位,讓他們盡可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看法。盡管我的語言中不乏信息和技能的講解傳遞,但最主要還是一些試探性的提問和商談式的建議,目的是為了引出幼兒自己的探索和表達,而不是制造和控制幼兒的行為。所以不管是傳遞、示范還是提問,其目的都在于為幼兒的主動探究和表達創(chuàng)造積極的條件,營造良好的情緒。 每個活動總有不足之處,在孩子滾動小球時,有的滾到了地上,于是孩子們高興地滿地跑,現場一時比較騷亂,最后雖然安靜下來但顯然孩子們還不盡興,所以我設想,如果能將這節(jié)課改成室外課,讓孩子們玩各種球類物及扁圓的物體,如體育球類,輪胎,油桶,滾環(huán)及各種圓柱體物體,或類似球體的東西,孩子充分的感受之后,積累的經驗會更加扎實有效,只不過這樣需要教師有較強的控制活動的應對能力和張力,值得嘗試嘗試。

25、大班上學期科學教案《認識長豆種子》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幼兒學會通過不同感官感知種子外形及質感,激發(fā)其種植熱情。

  2、引導幼兒猜想種子的播種方法及成長過程。

  3、培養(yǎng)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4、培養(yǎng)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

  長豆果實、長豆種子、記錄表每個小朋友一份。

  【活動過程】

  1、導入

  (1)小朋友知道這是什么嗎?(長豆)

  (2)小朋友知道長豆長在哪里嗎?(長在土里)

  (3)那么長豆是怎么樣長出來的呢?(長豆種子種到土里)

  (4)小朋友知道長豆種子可以從哪兒得到呢?(長豆里)

  (5)現場剝開長豆的外皮讓幼兒觀察

  2、觀察

  將若干粒長豆種子放在投影儀上讓幼兒仔細觀察

  師:請問小朋友觀察到的長豆種子是什么樣子的呢?

  請若干幼兒描述,老師稍作總結。

  過渡:小朋友剛剛僅用眼睛觀察了長豆種子,想了解它多一點嗎?

  幼:想(有的想摸一摸,有的想聞一聞)

  3、分組觀察長豆種子,讓幼兒在看摸聞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長豆種子:

  (1)集中,請幼兒介紹自己觀察長豆種子的方法(看摸聞)

  (2)請幼兒描述通過看摸聞的方法了解到長豆種子的哪些特點

  小結并過渡:小朋友通過觀察發(fā)現了長豆種子那么多特點,它是深紫色的,小小的,很飽滿,摸上去很光滑,聞不到什么味道。了解了那么多,你們知道長豆種子是怎樣種到土里和長大的嗎?

  4、幼兒猜想種子的種植方法和成長過程并進行記錄

  5、結束:小朋友表現真棒,以后可以自己嘗試種植各種種子了。

  【活動反思】

  對于科學課,如何更好地引導幼兒動腦筋思考問題和回答問題是關鍵。

  老師在問題的設置方面應該是簡單、直接、具有邏輯性和連貫性的。

  本次記錄屬于猜想記錄,更加需要調動幼兒的參與熱情和發(fā)揮他們豐富的想象力。

26、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認識磁鐵》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教幼兒初步認識磁鐵,了解磁鐵的用處及特性。

  2、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養(yǎng)成愛探究的好習慣。

  3、培養(yǎng)幼兒遇事要愛動腦筋。

  4、培養(yǎng)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

  1、磁鐵每人一塊

  2、每組一只小籃子,內有學生尺、橡皮、鉛筆、樹葉、梳子、羽毛、鐵釘、針、曲別針、小刀、鎖等若干。

  3、腳下帶鐵片與不帶鐵片的雞寶寶各一只,小房子一間。

  活動過程:

  一、出示教具,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小朋友們看一看,房子里住著誰呀?(兩只雞寶寶)

  雞寶寶可喜歡小朋友啦,我們一起喊雞寶寶出來好嗎?(雞寶寶)

  老師用磁鐵把腳下有鐵片的小雞引出來。

  咦,怎么房子里還有一只小雞呀,它為什么不出來?請一位小朋友到前面來看一看,兩只小雞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幼兒通過觀察比較知道兩只小雞的腳上不一樣,一只有鐵片,一只沒有鐵片。

  請一個小朋友為沒有鐵片的小雞裝上鐵片,并喊小雞出來玩,小雞不動(老師出示"寶貝"--磁鐵,將小雞引出來)。

  二、玩磁鐵

  1、引導幼兒拿磁鐵吸小籃子內的物品,看一看,磁鐵吸哪些東西,不吸哪些東西。

  幼兒得出結論:磁鐵只吸鐵制成的東西,不吸其它制品。

  2、磁鐵碰碰頭,握握手。

  幼兒把手中的磁鐵與其他幼兒的放在一起,看看會出現什么情況。

  互斥

  相吸

  結論:磁鐵有兩極,同極相斥,不同極相吸。

  3、為磁鐵找朋友

  引導幼兒在室內為磁鐵找朋友。

  三、活動延伸

  1、老師不小心把許多釘子灑在了地上,用什么方法能又快又干凈的撿起釘子呢。

  2、在室外為磁鐵找朋友。

  活動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幼兒樂于參與,積極發(fā)現。簡單而有平常的活動準備,又為幼兒提供了全面探索的機會。簡單容易的記錄過程更適合幼兒的操作能力。在新課程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我依據幼兒的需求設計了置疑、猜測、驗證、交流等各個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們在每個環(huán)節(jié)中對磁鐵特性的了解層層深入,同時對記錄單和實驗的操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從而培養(yǎng)孩子樂于參與科學活動的興趣,提高孩子觀察、比較、發(fā)現等科學探究能力。在活動過程中首先我引導運用對比觀察的方法,引導孩子發(fā)現磁鐵的特性,從而讓孩子了解磁鐵的“同性相吸,異性相斥” 的特性。 在科學活動中參插游戲,并輔以形象生動的教具、有趣活潑的語言,會使幼兒對活動的興致加濃,而在有趣的游戲情景中,幼兒也愿意主動去探索,主動去參與,從而使幼兒的聽覺力、注意力、觀察力得到了發(fā)展。我們認為,整個活動的全過程,將“嘗試精神”滲透在了教育教學之中,基本遵循了“先練后講”的嘗試原則。讓幼兒在不斷嘗試,不斷探究,不斷發(fā)現中學習知識,認識事物的現象。

  本次活動充分體現了分層遞進,分步落實的教學特點,教學的環(huán)節(jié)比較分明,教學重點突出,時間分配得當。操作材料充足,在活動中教師言語只是一般的引導性語言,整個活動充分體現了:幼兒是學習的主體“。

  本次活動存在的問題是,我在課前還應為幼兒提供豐富的便于操作觀察的材料,讓每個幼兒都能親自進行實驗探索,從而能更加引發(fā)孩子們的探索欲望。在活動中還應認真的觀察孩子,傾聽他們的談話,在于他們的談話中發(fā)現他們的興趣和經驗,激發(fā)孩子們主動學習。個別幼兒在嘗試活動中不夠大膽,模仿性強;有些幼兒在材料的使用上還有磕磕碰碰的現象,雖然老師多次提醒,但還是影響了活動的順利進行;在活動中有時還不能做到“收放自如”,今后,在教學活動中需注意這方面的指導。

27、大班科學活動教案《認識年歷》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會看年歷,初步學習使用日歷查找日期的方法。

  2.運用年歷記錄家人生日,表達對家人的愛。

  3.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及時間觀念。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PPT課件、幼兒人手一份年歷。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用米妮生日引發(fā)幼兒對“年歷”的興趣。

  師:哇,真是個好消息,米妮要邀請我們去參加她的生日派對。

  2018年11月18日是星期幾?是不是周末?

  二、基本部分

  出示年歷,學習使用年歷查找日期。

  1.認識年份。從年歷封面判斷“年份”。

  2.認識月。一年有12個月,每頁上有單獨的數字代表“月”。12個月是按照順序排列的。

  3.認識日。當月中的小數字代表“日”。

  4.認識星期:“日”往上對齊一排的漢字代表“星期”,也稱“周”。每個月份中紅色數字代表星期六、星期日,也就是我們的雙休日。每個星期有7天。

  教師小結:年歷的作用可真大,年歷上有年、月、日、星期這么多豐富的信息。

  三、做游戲“找生日”,幫助幼兒鞏固對年歷的認識。

  請幼兒運用掌握的方法,找出自己的生日在年歷中是哪一個月的哪一天。

  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后在年歷中找到家人的生日,并在年歷中圈出來,記得在那天給他們送上祝福。

  活動反思:

  大班科學活動《認識日歷》,活動一開始我就開門見山讓幼兒認識了今年的日歷,我發(fā)現大部分孩子不認識,只有小部分孩子能說上來。(快思老師.教案網出處)于是我用講一個關于年的故事來吸引孩子的注意,果然孩子們聽到有故事,興趣馬上就來了。

  通過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于幼兒理解的特點,使幼兒喜歡、理解日歷。果然,這種方式大大的激發(fā)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幼兒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 天,分別住在12個月里,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通過讓幼兒到前面來找年媽媽的孩子,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發(fā)現孩子們掌握的較好,效果也不錯。

28、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認識空間方位》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能過掌握《擺花》的方法。

  2、培養(yǎng)幼兒的數學思維及空間方位能力、推理能力。

  3、感受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yǎng)思維的逆反性。

  重點難點

  1、理解橫著數、數著數都是5的概念。

  2、能夠用不同的空間方位進行擺花。

  活動準備

  16朵花、示范圖5張、黑板、幼兒操作材料每人1份(16朵花)、記錄紙、花壇圖片

  活動過程

  (一介紹游戲名稱,引起幼兒興趣。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花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戲,我們一起來數一數一共有多少朵花。(2個2個的數)?!?/p>

  2、教師:“一共16朵花,今天我們玩的游戲就叫做擺花。”

  (一)教師示范,發(fā)現擺花秘訣。

  1、擺花要求:“老師這里有一個四邊形的花壇,需要小朋友將16朵花擺在花壇的四周,但還要保證花壇的每一條邊都是6朵花,哪個小朋友愿意來試一試??!?/p>

  2、請一位幼兒在黑板上嘗試擺花。

  3、教師總結:“他擺的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數一數?!?/p>

  4、教師進行示范:“老師這里有一種方法,來看一看我是怎樣擺的?!?/p>

  “老師擺成功了嗎?擺成了什么形狀?老師擺成功的秘訣在哪里?”

  教師小結:我種了兩個橫排,兩個豎排,4個角上的花數了2次,即在橫排數了,也在豎排數了。

  (二)幼兒嘗試擺花

  1、給每位幼兒一套小花教具(16朵花),幼兒嘗試操作。

  2、強調要求:“16朵花要擺4排(橫排豎排都可以),每排5朵花?!?/p>

  3、教師巡回指導,擺出一種方法后舉手,教師拍照進行拍照分享。

  4、點數進行驗證

  5、介紹記錄紙:“我們又發(fā)現了一種擺法,那誰的方法和他一樣請舉手,說明你的方法也對啦。那我們把這種方法方法記錄下來,老師給你們準備了記錄紙,請把我們驗證過的方法記錄下來(花可以用圓圈表示)。”

  (三)嘗試擺花的其他方法。

  第二種方法:

  老師:“其實擺花的方法還有很多,請小朋友在嘗試擺一擺吧?!?/p>

  1、教師巡回指導,擺出一種方法后舉手,教師拍照進行拍照分享。

  2、和幼兒一起數一數進行驗證。

  3你覺得這種方法像什么?(桌子、凳子、手槍。。。。。)

  4、教師出示這兩種方法的記錄紙小結:“上面的5朵花不動,左邊5朵花不動,右邊的5朵不動,下面的三朵向上移了?!?/p>

  5、提問:“你覺得這兩種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2個橫排,2個豎排)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種出的樣子不一樣)”

  (四)繼續(xù)嘗試其他的擺法

  老師:“那請小朋友試一試還有沒有其他方法,看誰的方法和其他人不一樣?!?/p>

  2、教師巡回指導,擺出一種方法后舉手,教師拍照進行拍照分享。

  2、和幼兒一起數一數進行驗證。

  3你覺得這種方法像什么?(桌子、凳子、手槍、開字......)

  你看看她像什么?(井字)

  活動總結

  幼兒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本次活動的主要目標,對大班幼兒來說,通過有挑戰(zhàn)的游戲來發(fā)展其空間知覺和推理能力,能夠更好地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本次活動中,我先用幼兒平時最常見的花壇引出,讓幼兒在操作中理解什么叫“橫著擺和豎著擺都是5朵花”的概念,將游戲的難點拋給幼兒,啟發(fā)他們思考其他的擺法。

  在幼兒自由操作中,我用電子設備將幼兒擺花的方法實時拍照記錄,并用集體分享的形式讓幼兒在大屏幕上再觀察,通過這種方式,幼兒的擺花方法得到了再次的驗證,也再一次讓幼兒了解“橫著擺和豎著擺都是5朵花,且一朵花在橫排和豎排能夠重復數”的難點。

  通過對幼兒作品成功和失敗的分享,幼兒更清晰地理解了擺花的方法,再通過豐富的材料讓幼兒操作,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

29、大班安全教案《認識斑馬線》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大部分孩子不認識斑馬線,不知道斑馬線的意義,針對這種情況,我設計了這節(jié)活動,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們知道斑馬線的意義,從小就具備較強的交通安全意識。

  活動目標

  1、認識斑馬線。

  2、理解斑馬線的意義和重要作用。

  3、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探索、發(fā)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6、培養(yǎng)幼兒動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7、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斑馬線

  難點:斑馬線在交通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活動準備

  1、紅綠燈的作用(以前學習過的知識基礎)

  2、斑馬線的 圖片;道路交通中斑馬線的幻燈片

  活動過程

  1、引入

  活動開始時,從孩子們最感興趣的汽車入手:“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汽車嗎?”

  2、認識斑馬線

  隨后,展示幻燈片(畫面上有一條斑馬線,線的旁邊有一個紅綠燈,斑馬線前面有很多汽車停著)(之前有畫過紅路燈,了解了紅路燈的意義),引導幼兒說說看到的圖畫,老師:“為什么車都停了?”“紅燈了”老師:“紅路燈前有什么?”“斑馬線”引導幼兒說說斑馬線的作用,有的說:“我和爸爸、媽媽過馬路時都是走斑馬線的?!庇械恼f:“不走斑馬線會被撞到的?!薄?/p>

  3、斑馬線的重要作用

  接著和幼兒一起討論斑馬線的外表:由很多白色的長條形組成,人走在上面很醒目……,走斑馬線是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表現。(不走斑馬線,就等于在班級上不遵守紀律,不是好孩子的)

  如果有孩子提出喜歡五顏六色的“花”斑馬線,可以先畫出來,然后告訴大家:白色的斑馬線就是為了讓司機更能清楚地看到人在上面行走,“花”的斑馬線反而不能明顯的突出行人。

  4、學畫斑馬線、游戲

  我在黑板上畫出紅綠燈、斑馬線的同時,鼓勵孩子們一起先在紙上畫,然后在教室的活動區(qū)內,老師畫一副斑馬線,請幼兒用手做方向盤開車,老師說“紅燈”時就停車,另外幾個小朋友從斑馬線上走過……玩完一次后換老師來做“車”,老師開車,孩子做紅路燈,一起玩游戲。

  最后是幼兒在紙上畫斑馬線,老師鼓勵幼兒在畫紙上自由添畫,如:汽車,花,太陽,小鳥……。

  教學反思

  反思一:尊重幼兒的想法,鼓勵幼兒放開思維大膽想象。

  小班的孩子正處于對顏色的認識期,因此幼兒在討論斑馬線的顏色對他們來說是一件開心的事,讓幼兒說出自己喜歡的顏色,并被老師畫出來,進一步引發(fā)了幼兒對顏色的興趣,,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而不能限制孩子的想象,更沒有硬性對孩子強調斑馬線就一定是由白色的長方形組成,我覺得幼兒的想象力和興趣是藝術活動最為難得的要素。

  反思二:游戲中學習。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在在很多的教育環(huán)節(jié)中,我都會適當的加入一些游戲性的活動,來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在玩開車游戲時孩子是非常的感興趣,所有的幼兒都愿意徒手在空中畫斑馬線,利用游戲進行繪畫活動,可以使枯燥的技能練習演變愉快的活動體驗,讓幼兒對繪畫更加感興趣。

  反思三:發(fā)揮想象力,鼓勵幼兒大膽創(chuàng)作。

  在幼兒繪畫前,我常常會引導幼兒自由添畫,但要先完成本課的主要內容,這樣不會忽視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如本節(jié)課主要是畫斑馬線,那么幼兒就必須先畫好斑馬線后才能在畫紙的周圍添加上自己喜歡的裝飾品,對我來說,我希望孩子不要完全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我希望孩子是處于主動的興奮狀態(tài),那樣畫面才會讓人覺得驚喜,孩子的想象力遠遠超出我們成人的想象,如果樣樣都限制了孩子,得到的結果是每幅畫都幾乎相同的,孩子就像機器一樣完成老師的“作業(yè)”,很少有想象的空間。

30、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彈力運動會》反思

  一、活動題目:彈力運動會

  二、活動目標:

  通過觀察與實驗,使幼兒進一步感知不同物體的彈性現象,培養(yǎng)幼兒觀察的敏銳性。

  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的結果。

  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三、適用對象: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皮球、橡筋、氣球、彈簧、木塊、鐵片、彈性球、動物標靶、自制彈弓(每人一個)、紙制子彈等。

  五、活動過程:拍一拍,捏一捏,感知不同物體的彈性。

  幼兒自主選擇一個皮球跟著音樂拍球,其中有些皮球是沒有氣的。

  誘導幼兒按一按、捏一捏有氣和沒有氣的皮球,共同找出原因,知道皮球打了氣會彈得高,原來空氣也有彈性。

  找一找生活中有彈性的物品。

  (1)在一大堆物品中找出有彈性的物品(如拉一拉彈簧、橡筋、捏一捏氣球、海綿等)。

  (2)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是有彈性的。如彈簧床、海棉枕頭、沙發(fā)、床墊、吹氣救生圈等。

  玩一玩。

  (1)橡筋的一端系在中指上,另一端系一只小球,并用同一只手拿著球向下投,用手掌收回小球。

  (2)橡筋一端系著中指,然后一只手拿著球向前投,隨后收回,重復投擲,可投向目標處。

  (3)固定橡筋一端,另一端手拉著小球,拉到一定的距離時放手,讓球反彈回去,超過固定物的高度。

  (4)將長橡筋的一端固定在乒乓球拍柄上,然后用球拍向上拍打小球,讓小球彈上去又拉回來,反復拍打。

  做游戲。

  (1)看誰射中靶。

  用力投擲玩一玩中的小球,使橡皮筋拉長,讓小球能打中相隔一定距離的動物標靶。

  (2)看誰彈得遠。

  一手握小彈弓的把柄,另一手用紙制子彈拉緊橡筋,然后放手,讓子彈彈出去。拉得越緊,子彈彈得越遠。

  在地上按一定距離畫三條線,超過最遠一條線得3分,超過第二條線得2分,超過第一條線得1分。

  六、注意事項

  1.小彈弓不要對著別人。

  2.可分別采用集體活動、分組活動和自由活動的形式。

  七、拓展思路

  彈簧紙偶:先把一張大的長方形紙卷成筒狀,然后在上面畫上眼睛、嘴巴、耳朵及尾巴等。用另一張小紙條來回折疊,折成彈簧狀,要求折得整齊。然后把紙筒粘在彈簧狀紙條上,用手輕輕一按,它一會兒變矮,一會兒變高。

  活動反思

  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幼兒歸納出了彈性的概念。在分類活動中,幼兒再次操作,玩中觀察,玩中發(fā)現,自然而然的將有彈性的物體和沒有彈性的物體進行了分類?;顒訒r,幼兒玩中學,學中玩,自主學習能力有了明顯的增強。

31、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認識鐘表》反思

  設計意圖

  時間與孩子們的一日生活息息相關,孩子們又將進入小學,此時對鐘表的認識非常重要。所以我選擇了這個活動。關于認識鐘表方面,這是我們第一次活動,因此我將知識性目標定位在初步了解鐘表表面結構,認識時針和分針。認識整點和半點。情感態(tài)度的目標定位在喜歡參與游戲,愿意互幫互助,團隊合作。在活動過程中,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同時又最符合孩子們學習的方式,因此我創(chuàng)設了5個游戲來貫穿整節(jié)活動,猜謎游戲、它們缺了什么?幾點了?撥撥樂、老狼老狼幾點了?

  活動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最直觀、有趣、簡單的幫助孩子們梳理已有經驗同時生成新的經驗。在活動的最后,為了讓孩子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復習同時將所學遷移到生活中,我給孩子們留一個小任務。根據自己的作息時間制作時間表。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鐘表表面的結構,認識時針和分針。

  2.喜歡參與游戲,認識整點和半點。

  3.愿意互幫互助,團隊合作。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認識時針和分針,認識整點。

  活動難點:認識半點。

  活動準備

  PPT、好玩的數學軟件、鐘表學具、場地。

  活動過程

  一.謎語游戲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猜猜是什么吧。

  謎語

  弟弟長,哥哥短,

  兩人賽跑大家看,

  弟弟跑了十二圈

  哥哥一圈才跑完。(鐘表)

  二、游戲《找不同》

  了解鐘表的表面結構,是由數字、指針組成。

  師:10秒鐘的時間請你觀察左右兩幅圖片,找出不同的部分。

  1、少數字(隨機)

  2、少指針(時針、分針)

  三、認識整點、半點

  師:請你仔細觀察這兩塊鐘表。它們顯示的時間是幾點?

  師:它們的時間不同,但哪里相同呢?

  小結:在整點的時候,分針永遠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整。(以此類推:認識半點)。

  四、游戲《搶時間》

  規(guī)則:教師出示鐘表盤,請小朋友提問現在是幾點,教師說出時間幼兒快速將鐘表盤上的時間撥正。

  五、游戲:時間爭霸賽

  規(guī)則:

  1.5人為一組

  2. 聽指令,按照指令將鐘表盤調出相對應的時間。

  六、結束

  教師小結:鐘表可以告訴我們現在是幾點了,通過看鐘表我們知道現在就要做什么事情了。時間離開我們就不會回來了。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孩子們對鐘表有了更深的認識。本次活動教師以游戲貫穿始終,教學內容由淺入深,遵循循序漸進原則,以幼兒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為手段。使幼兒操作精確,給孩子準確的概念。在觀察和實際操作的游戲中認識鐘表的表面結構以及整點和半點。同時又將活動游戲化,讓幼兒在玩中學將原本枯燥的活動變?yōu)槿の缎允恪?/p>

  此活動能緊扣目標,提供不同的內容設計。例如“認識整點、半點”環(huán)節(jié)中,根據目標提供了鐘表盤,通過讓幼兒觀察來說出鐘表的表面結構?!皶r間爭霸賽”環(huán)節(jié)在游戲中鞏固整點、半點,這樣既可以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又可用不同的形式來鞏固幼兒學習的知識,在開心快樂的氛圍中收貨了知識。

32、大班科學領域《認識時鐘》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時鐘的表面結構及時針、分針、秒針的運轉規(guī)律。

  2、會認整點與半點。

  3、感受時鐘的用途,體驗獲得學習經驗的快樂。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5、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鐘表圖片若干、PPT、Camtasia Studio軟件、背景音樂。

  活動重點:會認整點與半點。

  活動難點:了解時鐘的表面結構及時針、分針、秒針的運轉規(guī)律。

  活動過程:

  一、了解時鐘的表面結構及認識時針、分針、秒針的運轉規(guī)律。

  1、認識鐘面數字從1——12。

  2、了解鐘面有時針、分針、秒針及運轉規(guī)律。

  二、認識整點、半點。

  1、認識整點。

  (1)教師講解認識整點的方法。

  (2)小結: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整。

  2、認識半點。

  (1)教師講解認識半點的方法。

  (2)小結:認識半點的時候,分針指向6表示半點,時針過了幾就是幾點半。

  三、操作鞏固

  下面請小朋友們說一說,哪個鐘的時間是正確的。

  (1)練習整點:9點整、2點整。

  (2)練習半點:8點半、3點半。

  活動延伸:

  采用認識時鐘的兒歌《現在幾點了》對認識整點與半點進行鞏固提升。

  結束語:好了,小朋友們,今天的認識時鐘游戲就結束了,認識了時鐘,可要記得做個守時的好孩子哦!

  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我們把一天生活的作息時間也進行了演練,幼兒興趣非常高,并記住了學習時間,上學放學時間,培養(yǎng)了他們熱愛時間的好習慣。

33、大班科學教案《你喜歡什么昆蟲》反思

  目標:

  1.讓幼兒知道蝴蝶、蜻蜓、蜜蜂的基本特征和習性,知道它們都是昆蟲。

  2.使幼兒了解這些昆蟲和人們的關系,教育幼兒愛護益蟲,消滅害蟲。

  3.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4.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fā)現。

  準備:

  1.各種昆蟲的掛圖一張。

  2.操作卡片"各種昆蟲"。

  過程:

  1.組織幼兒去野外觀察并捕捉樹上、花上、地上的昆蟲。

  你捉到了什么?怎樣捉到的?

  2.引導幼兒觀察昆蟲的主要特征及習性.

  (1)(出示掛圖)圖上有什么?它們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樣子的?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蜜蜂、蜻蜒、七星瓢蟲等,它們生活在不同的場所:花上、地上、樹上,吃花蜜、蔬菜等)

  (2)它們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共同名稱叫什么?(有頭、胸、腹二部分,二對翅膀、三對足等。都叫昆蟲。)

  (3)你還知道哪些昆蟲?為什么是昆蟲?(螳螂、蚊子、蟑螂、蟋蟀、知了等)

  3.幫助幼兒分辨益蟲、害蟲。

  (1)你喜歡哪些昆蟲,不喜歡哪些昆蟲?為什么?

  (2)昆蟲里哪些是害蟲?哪些是害蟲?為什么?

  (3)蝴蝶是益蟲還是害蟲?為什么?(教師幫助幼兒正確認識蝴蝶,蝴蝶在幼蟲時嫩菜葉等有害處,變成蝴蝶后有傳播花粉、可觀賞等益處。)

  (4)幼兒操作:每人一張畫有各種昆蟲的圖片,紅筆一支,請兒用"O"劃出益蟲,"X"劃出害蟲來。

  (5)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這些昆蟲?(保護益蟲,不隨便捕捉、弄死??吹轿米?、蒼蠅把它們打死,要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不亂倒垃圾,不隨地大小便,不讓臟水積聚等等。)

  活動反思:

  有愛心的小安妮因為喜歡昆蟲,而去收集死去的昆蟲和蛻下的皮,給昆蟲自由的生活空間,甚至在夢中,自己都變成昆蟲,感受當昆蟲的樂趣,以其獨特的方式,表達出對昆蟲的喜愛。為了讓孩子了解昆蟲,課前讓孩子們收集有關昆蟲的資料,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閱讀中來。

  1、注意學法的指導。緊扣 “愛”字,突出重點。在課堂上,以“愛”字貫穿全篇課文,在訓練語言文字的同時,突出學生思想品質的教育,在學生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滲透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思想。課文的2——5自然段結構相似,都是圍繞重點句展開敘述的,要引導學生掌握這種寫作特點來學習。在第二課時教學3——5自然段時,我讓學生圍繞課后問題“安妮很喜歡昆蟲,她是怎樣做的?”展開學習。首先,我讓學生勾畫出3——5自然段中能概括寫安妮怎樣做的句子;然后,具體指導學習第三自然段,她是怎樣喜歡收集昆蟲的;最后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學習后面的內容。

  2、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有效的指導寫作,我抓住第二自然段先概括在具體的寫法,讓孩子們在自讀自悟的基礎能夠進行仿寫,通過檢查可以證實大部分孩子學會這一寫法。課文的2——5自然段結構相似,都是圍繞重點句展開敘述的,要引導學生掌握這種寫作特點來學習。整篇文章都是圍繞我喜歡昆蟲來寫,但每個自然段寫一個方面。

34、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認識斑馬線》反思

  在幼兒園中,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斑馬線的含義是什么,針對這一現象,小編設計了本次活動,通過活動讓幼兒理解斑馬線的意義和作用,讓幼兒知道過馬路要走斑馬線,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大班安全《認識斑馬線》教案

活動設計背景

  大部分孩子不認識斑馬線,不知道斑馬線的意義,針對這種情況,我設計了這節(jié)活動,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們知道斑馬線的意義,從小就具備較強的交通安全意識。

活動目標

  1、認識斑馬線。

  2、理解斑馬線的意義和重要作用。

  3、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探索、發(fā)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斑馬線

  難點:斑馬線在交通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活動準備

  1、紅綠燈的作用(以前學習過的知識基礎)

  2、斑馬線的 圖片;道路交通中斑馬線的幻燈片

活動過程

  1、引入

  活動開始時,從孩子們最感興趣的汽車入手:“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汽車嗎?”

  2、認識斑馬線

  隨后,展示幻燈片(畫面上有一條斑馬線,線的旁邊有一個紅綠燈,斑馬線前面有很多汽車停著)(之前有畫過紅路燈,了解了紅路燈的意義),引導幼兒說說看到的圖畫,老師:“為什么車都停了?”“紅燈了”老師:“紅路燈前有什么?”“斑馬線”引導幼兒說說斑馬線的作用,有的說:“我和爸爸、媽媽過馬路時都是走斑馬線的。”有的說:“不走斑馬線會被撞到的?!薄?/p>

  3、斑馬線的重要作用

  接著和幼兒一起討論斑馬線的外表:由很多白色的長條形組成,人走在上面很醒目……,走斑馬線是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表現。(不走斑馬線,就等于在班級上不遵守紀律,不是好孩子的)

  如果有孩子提出喜歡五顏六色的“花”斑馬線,可以先畫出來,然后告訴大家:白色的斑馬線就是為了讓司機更能清楚地看到人在上面行走,“花”的斑馬線反而不能明顯的突出行人。

  4、學畫斑馬線、游戲

  我在黑板上畫出紅綠燈、斑馬線的同時,鼓勵孩子們一起先在紙上畫,然后在教室的活動區(qū)內,老師畫一副斑馬線,請幼兒用手做方向盤開車,老師說“紅燈”時就停車,另外幾個小朋友從斑馬線上走過……玩完一次后換老師來做“車”,老師開車,孩子做紅路燈,一起玩游戲。

  最后是幼兒在紙上畫斑馬線,老師鼓勵幼兒在畫紙上自由添畫,如:汽車,花,太陽,小鳥……。

教學反思

  反思一:尊重幼兒的想法,鼓勵幼兒放開思維大膽想象。

  小班的孩子正處于對顏色的認識期,因此幼兒在討論斑馬線的顏色對他們來說是一件開心的事,讓幼兒說出自己喜歡的顏色,并被老師畫出來,進一步引發(fā)了幼兒對顏色的興趣,,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而不能限制孩子的想象,更沒有硬性對孩子強調斑馬線就一定是由白色的長方形組成,我覺得幼兒的想象力和興趣是藝術活動最為難得的要素。

  反思二:游戲中學習。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在在很多的教育環(huán)節(jié)中,我都會適當的加入一些游戲性的活動,來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在玩開車游戲時孩子是非常的感興趣,所有的幼兒都愿意徒手在空中畫斑馬線,利用游戲進行繪畫活動,可以使枯燥的技能練習演變愉快的活動體驗,讓幼兒對繪畫更加感興趣。

  反思三:發(fā)揮想象力,鼓勵幼兒大膽創(chuàng)作。

  在幼兒繪畫前,我常常會引導幼兒自由添畫,但要先完成本課的主要內容,這樣不會忽視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如本節(jié)課主要是畫斑馬線,那么幼兒就必須先畫好斑馬線后才能在畫紙的周圍添加上自己喜歡的裝飾品,對我來說,我希望孩子不要完全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我希望孩子是處于主動的興奮狀態(tài),那樣畫面才會讓人覺得驚喜,孩子的想象力遠遠超出我們成人的想象,如果樣樣都限制了孩子,得到的結果是每幅畫都幾乎相同的,孩子就像機器一樣完成老師的“作業(yè)”,很少有想象的空間。

35、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認識安全標志》反思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在生活中做一個善于觀察的有心人。

  2、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觀察能力和判斷的能力。

  3、幫助幼兒認識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標志,主要認識:當心觸電當心中毒禁止煙火。

  4、懂得基本的安全知識知道發(fā)生火災以后簡單的自救方法,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5、培養(yǎng)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6、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7、教會幼兒做個膽大的孩子。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一套

  2、安全標志圖片一套

  3、掛圖四幅

  4、布置好"安全圖片展覽"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多媒體課件會說話的標志導入課題師:小朋友剛才誰在說話,提醒我們注意安全(安全標志)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有許多這樣的標志時刻提醒我們注意安全,所以需要我們去認識它小朋友看--它來了(大屏幕出現標志娃娃:小朋友們好!我是標志娃娃,今天我?guī)砹撕枚嗟呐笥?,它們都藏在活動室里,你們能找到它們和它們做好朋友?)老師和你們一起找,你能告訴老師你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嗎?是在小椅子上面還是下面找到的?

  2、基本部分:認識安全標志師:小朋友我們坐下來和你的標志朋友說說悄悄話,看他叫什么?

  提醒我們怎么做?也可以把你標志朋友的名字告訴你的好朋友。大家互相說一說。動腦筋想一想。(小朋友自由討論一分鐘)現在老師請小朋友把你的標志朋友介紹給大家,讓大家都來認識他

  (請三個小朋友上來介紹自己的標志朋友)這么多小朋友都想上來介紹你的朋友,這樣吧請大家也把你的標志朋友送到磁力板上,老師和你們一起來認識。老師有一個小小的要求:請把顏色一樣,形狀一樣的標志朋友放到一排,如果有兩個一樣的我們只留下一個就可以了。

  (老師和幼兒一起來認識安全標志)小朋友看標志娃娃也把標志朋友請到大屏幕上來了,剛才有幾個標志娃娃來晚了,我們沒有認識過,你能找到嗎?(幼兒尋找,老師操作多媒體找出三個標志:當心觸電當心中毒禁止煙火)當心觸電:警示我們這里有電,危險,告訴我們小朋友不要用手摸更不能進去玩,要遠離這個地方。

  當心中毒:提醒我們這里的物品有劇毒,千萬不能用手去摸。

  禁止煙火:告訴我們這里堆放的物品都是易燃物品,禁止在這里點火,抽煙,放鞭炮。否則會發(fā)生火災。

  小朋友,火災可怕嗎?無情的大火能吞掉一座座房屋,讓人們無家可歸,大火還能吞沒一片片森林,讓動物沒有了自己的家園,大火還能燒死人和動物,讓我們感受痛苦,所以火災太可怕了。

  小朋友,萬一我們身邊發(fā)生火災我們該怎么辦呀?(幼兒自由回答)老師這里有幾個問題請小朋友思考:如果我們身邊發(fā)生小火,該怎么辦?(用水撲滅用腳踩滅用厚的東西壓滅)萬一小火變成了大火該怎么辦呀?(立即告訴大人,打火警電話119等)如果放生火災以后我們被困在屋子里該怎么辦?(幼兒自由回答)(用濕毛巾濕衣服把門縫堵住不讓濃煙進屋子,然后打開窗戶,拿出最鮮艷的衣服大聲呼喊:救命呀!人們聽到喊聲就會來就你。我們看大屏幕上的朋友是怎么做的?(出示大屏幕讓幼兒模仿用濕布堵住嘴彎腰逃離火場的辦法)

  今天老師和小朋友認識了這么多的安全標志。還知道了發(fā)生火災以后怎么辦?我們不僅保護了自己而且還要學會幫助別人。這里有幾幅畫很多有危險的地方都沒有安全標志。我們給它貼上安全標志,這樣別人走到這里就知道該怎么做了。(幼兒分成4組給設計好的場景貼安全標志,最后老師帶領幼兒總結講評)

  3、結束部分:參觀安全圖片展覽今天小朋友表現的都很棒,以后小朋友平時要注意觀察你生活的周圍還有那些標志,提醒我們該怎樣做?我們這里還有一個標志圖片展覽,老師帶你們去參觀一下,以后我們也要做小小設計師,來設計更多的標志。

  4、活動延伸:為幼兒園設計標志

  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小班的教師,班上的孩子年齡幼小,缺乏保護自己的能力,老師就要將工作做到最細微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學習,積累,調整。我想,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們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好方法,那時,幼兒的安全問題不會再成為困擾我們的一個難題。

36、大班數學教案《認識半點鐘》反思

  (一)活動目標:

  1.會認識半點,了解時針和分針的運轉關系。

  2.學習計劃自己的片斷活動內容,感受幼兒園生活的作息時間。

  3.有初步的時間概念,知道要珍惜時間。

  4.發(fā)展辨別、分析、歸納智力和運用智力。

  5.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時鐘、自制的《半點作息表》。

  2.材料配套:幼兒活動操作材料《科學時鐘》、《科學認識整點和半點》。

  (三)活動過程:

  1.復習鞏固對整點的認識。

  師:鐘面上有幾個數字?長針叫什么,短針叫什么?分針走一圈,時針走多少?

  游戲《撥鐘報時》,教師撥鐘,幼兒報時。如教師撥8點,提問:現在是幾點整?分針指在數字幾?時針指在數字幾?

  2.出示《半點作息表》,引導幼兒觀察并認識半點。

  師:小朋友在干什么?短針指向數字8和數字9的中間,長針指數字6,是8點半。

  3.師幼梳理:半點時,分針指在數字6上,時針指向兩個數字的中間,如時針指向2和3的中間,就是2點半。

  4.引導幼兒觀察8點和8點半,比較整點與半點的不同。

  5.玩游戲&《報時撥鐘》,鞏固對整點、半點的認識。

  6.指導幼兒完成操作材料《科學認識整點烽半點》。

  (四)活動延伸:

  區(qū)域活動:引導幼兒到區(qū)域繼續(xù)游戲《報時撥鐘》。

  活動反思:

  時鐘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日常生活用品,對于學前班孩子來說,認識鐘表,加強時間觀念,懂得愛惜時間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我組織了《認識半點》這個數學活動,本次活動我從幼兒已掌握整點認識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半點的認識。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引導幼兒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樹立珍惜時間、遵守時間的觀念。

  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是:第一組通過觀察和操作,能讀出鐘面的時刻,探索鐘面半點指針的規(guī)律;第二組通過觀察和操作,在老師的幫助與輔導下能讀出鐘面的時刻,理解半點指針的規(guī)律;第三組通過觀察和操作,在老師的幫助與輔導下能指出半點指針的規(guī)律,可以跟讀鐘面的時刻;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及思維能力;教育幼兒珍惜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反思整個活動過程,我認為活動是基本成功的,幼兒在積極主動的探究過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獲得了發(fā)展,主要體現在:

  1、充分利用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 在幼兒的生活經驗里,已經有了一些鐘表的知識儲備:上學的時間、放學的時間、做課間操的時間······雖然這些認識是淺顯的、感性的,對于不同的幼兒來說層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為幼兒學習“認識鐘表”提供了經驗基礎。為此,課中我充分利用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先讓幼兒看鐘面的時刻,再想一想半時是怎樣看出來的?幼兒通過比較,異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針指著6,時針最后走過數字幾,就是幾點半?!钡囊?guī)律。

  2、充分體驗“生活數學”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在本課的活動中,我注重從幼兒的實際出發(fā),安排了“說說你在這個時間正在做什么”把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讓幼兒體驗“生活數學”。

  總之,在課堂活動中應創(chuàng)設有利于幼兒發(fā)展的情境,讓幼兒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中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學會交流,使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到數學的價值,理解并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本次活動過程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和實際接受能力來設計的,活動中孩子和教師真正融合在了一起,活動的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