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領域教案《我從哪里來?》反思
中班科學領域教案《我從哪里來?》反思
1、中班科學領域教案《我從哪里來?》反思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自己從哪里來,是如何長大的。
2、激發(fā)幼兒探索自身奧秘的好奇心。
3、教育幼兒愛好媽媽的情感。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幻燈片、音樂《世上只有媽媽好》、小枕頭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
請小朋友觀察一下老師的肚子和其他老師的肚子有什么不一樣。
師:你知道你是從哪里來的嗎?
想不想知道你們在媽媽肚子里到底是什么樣子的?
二、觀看視頻《我從哪里來》,了解自己的成長過程。
師:小朋友你們在媽媽的肚子里是什么樣子的?
小結:爸爸和媽媽結婚以后,爸爸把身體里一種叫精子的東西送給了媽媽,和媽媽身體里叫做卵子的東西友好地結合在一起,留在了媽媽肚子里的小房子里,在小房子里一天天長大,這個小房子叫子宮,經(jīng)歷了280天左右,就從媽媽肚子里出來了。
三、出示圖片,了解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樣子。
種子—芝麻—花生—葡萄—西瓜
師: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是怎么吃東西的?(靠臍帶)
寶寶在媽媽肚子里做什么?(剛開始是睡覺,到后來會運動)
四、小游戲《變魔術》,學學寶寶在媽媽肚子里都干些什么。
請幼兒表演:我要做個魔術師,把小朋友們都變回媽媽的肚子里,在媽媽肚子里做個小搗蛋鬼,聽我口令(教師語言提示):肚子里的寶寶像個小蠶豆,緊緊地抱成一團,一動也不動。慢慢慢慢長大了些,寶寶說,我要當個拳擊手,左邊兩下嗨嗨,右邊兩下嗨嗨;我還要學習踢皮球,左邊兩下,右邊兩下;我還會生氣皺皺眉撅起我的小嘴巴;我還經(jīng)常舔舔我的小腳丫,揪揪我的小耳朵;好困啊,打個哈欠睡一覺吧。媽媽媽媽我要出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出來出來終于出來了。
五、小寶寶終于出生了,哇真可愛,小寶寶出生了以后就會慢慢長大可以坐起來了。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寶寶是怎樣如何長大的。(看電腦圖片)寶寶—坐—爬—走—跑。
六、情景劇表演《我來做媽媽》,體驗做媽媽的辛苦。
請小朋友每人自己的衣服里塞上一個枕頭,跟著老師的臺詞表演一位懷孕的媽媽?!薄唇處煱凑章鸫病⌒淖呗贰獜澭驋咝l(wèi)生—扶著肚子散步—彎腰撿東西—輕輕坐下〉
七、媽媽從懷你們到生出你們一直到把你們撫養(yǎng)這么大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很辛苦,你們要如何報答媽媽呢?(幼兒自由討論)
八、我們小朋友長大了、也懂事了呢!今天回家就請你們大聲的把心里話對媽媽叫出來,好不好。音樂《世上只有媽媽好》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2、大班科學領域教案《寶寶從哪兒來》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自己從哪兒來,是如何長大的。
2、激發(fā)幼兒探索自身奧秘的好奇心。
3、激發(fā)幼兒尊敬、熱愛長輩的情感。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孕婦、胎兒在母腹中的解剖圖,錄音機、磁帶,幼兒每人一張紙,勾線筆若干,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fā)興趣。討論----看圖片----討論
1.教師:昨天老師在回家的路上,聽到有一個寶寶,問他媽媽"我是從哪里來的。"今天我想問問你們,你們知道,自己是從哪來的嗎?
2.教師:"這位阿姨遇到了什么高興的事?小寶寶在出生以前住在什么地方?--幼兒議論并按自己的意愿回答。
二、觀察圖片,了解寶寶在母腹中的生活情況
1、教師:在每個媽媽的肚子里都有一間小房子,這間小房子叫"子宮",寶寶出生以前就住在這間"子宮"房子里。(出示圖片)
2、教師:小寶寶一天天的長大,他沒有牙齒,會吃東西嗎?不會吃東西怎么長大呢?
--幼兒討論--教師小結:"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還不會吃東西,可寶寶的肚子上有一根長長的帶子,叫'臍帶',媽媽把營養(yǎng)送給臍帶,臍帶再把營養(yǎng)送給寶寶。
3.教師:寶寶越長越大,'子宮'房子快裝不下寶寶了,這時,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幼兒議論--教師小結:這時媽媽就走到醫(yī)院,請醫(yī)生把寶寶接出來
三、寶寶長大了。
1.教師:寶寶出生以后不會說話不會吃飯,大人要為寶寶做哪些事情呢?
2.教師:我們應怎樣做來感謝他們呢。
四、幼兒繪畫來感謝爸爸媽媽(可以請老師幫忙寫一句感謝的話)
結束:帶著畫畫去送給爸爸媽媽。
活動反思
在備課時看到這個內(nèi)容,我有點吃驚。沒想到在大班就涉及到一些關于孕育生命的知識。在這個活動中,要讓幼兒知道寶寶是在媽媽子宮里孕育出來的,但最主要的還是讓幼兒理解媽媽孕育自己的艱辛,萌發(fā)幼兒對于母親的愛。
活動之前,由于自己經(jīng)驗與學識的不足,我上網(wǎng)查閱了一些有關知識,在充實自己之后再上這個活動心里就有個底了。活動開始是以提問的形式來導入主題的。在通過幼兒一系列的回答中引出了媽媽是如何孕育寶寶這個問題。當提到這個問題時,他們都爭先恐后的發(fā)表著自己的意見,聽著還挺有條理的,現(xiàn)在回想起來回答的很有條理的幼兒都有一個弟弟或還未出生的妹妹。當問到他們“你們知道我們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是什么樣的嗎?”他們的回答都特別的奇特,而對于他們的回答我沒有給予肯定或是否定。因此有些幼兒就反問我道:“老師,你說我們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是什么樣的啊?”于是我出示了課件,讓他們自己去尋找答案。
幼兒對于時間的概念不是特別的清楚,當我說到“寶寶在媽媽子宮里要生活10個月”的時候,他們就問道“那要多久?”“時間很長嗎?”。而我通過課件來解釋,讓他們理解媽媽孕育自己的艱辛,讓他們愛媽媽,關心媽媽,知道媽媽的偉大。很多幼兒聽了之后都紛紛討論要如何愛自己的媽媽,我是怎么去關心媽媽的。聽著他們的討論聲,我知道這個活動所要達到的要求已經(jīng)出來了。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最后我們在歌聲中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在歌聲中結束整個活動。
3、中班科學領域教案《比較粗細》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在探索活動中感受和比較物體的粗細,理解粗細是具有相對性。
2、嘗試給5個以內(nèi)物體按粗細進行正逆排序。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1、筷子、木棒、鉛筆、彩筆、記號筆、蠟筆。
2、粗細不同的吸管若干,操作材料一人一份。
3、口袋一個(里面裝有粗細不同的物體)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談話引入
1、孫悟空會變的金箍棒引題,孫悟空有一個很厲害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可以變粗也可以變細。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出示一個粗的一個細的物體,并請幼兒說一說
(1)哪個粗?
(2)哪個細?
(3)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細的?
2、教師通過變變變的游戲出示不同粗或細的物體,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3、游戲變變變 教師說變粗時幼兒兩手做出粗的樣子,師說變細時幼兒兩手做出細的樣子,通過游戲加深對粗、細的理解。
三、活動結束比較周圍環(huán)境中各種物體的粗細,回家后比較家里各種東西的粗細并做記錄。
1、觀察實物,區(qū)別粗細。
(1)教師出示筷子和木棒,引導幼兒觀察哪根粗,哪根細。
(2)分別出示鉛筆、蠟筆和記號筆,幼兒比較粗細。
(3)出示三支筆讓幼兒比較最粗和最細。
教師小結:判斷哪一種物體是粗還是細,一定要通過兩樣以上的物體進行比較,才能區(qū)別它們的粗細。
2、摸一摸,比一比。
(1)教師出示"奇妙的口袋",以神秘的口吻告訴幼兒,在口袋里有很多粗細不同的物品。
(2)做游戲"奇妙的口袋"。
游戲規(guī)則:教師出示一支水彩筆,請幼兒從口袋里摸一樣比水彩筆更粗的物品,每個幼兒一次摸出一樣的物品。
3、幼兒找找自己身上的部位,哪些是粗的,哪些是細的。
教師小結:手臂細,大腿粗;小腿細,大腿粗;手指頭細,手臂粗;大拇指粗,小拇指細等。
4、嘗試用5種以內(nèi)的物體按正逆順序排序。
(1)出示三種粗細不同的吸管,引導幼兒用吸管按從粗到細和從細到粗的順序排序出來。(教師巡回檢查)
(2)教師出示4個粗細不同的紙筒,請個別幼兒按從粗到細和從細到粗的順序排序。(集體檢驗)
(3)發(fā)操作材料,讓幼兒把5棵樹從粗到細和從細到粗的順序排序。(教師巡回檢查)
(4)請個別幼兒到黑板前演示自己的排序方法。如幼兒排對,教師給予鼓勵。
5、教師小結:在給物體排序時,如果是按從粗到細的順序排序,就要先找出最粗的排在最前面,剩下的又來比較繼續(xù)排。如果是按從細到粗的順序排序,就要把最細的排在最前面,剩下的又來比較繼續(xù)排。這樣就能準確的排出物體的粗細。
教學反思
比較的物體比較少,還沒能更好激發(fā)孩子對物體比較的粗細的興趣,老師說的多,孩子說的少,做游戲的時間比較短,整體還不錯。
4、中班科學領域教案《吃蔬菜什么部位》含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常見蔬菜的食用部位,并嘗試進行分類。
2、樂意向同伴大膽介紹自己喜歡的蔬菜,懂得多吃蔬菜身體好。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能夠?qū)⒆约汉玫男袨榱晳T傳遞給身邊的人。
活動準備:
了解、認識常見的蔬菜;蔬菜實物若干;《什么部位可以吃》操作材料包。
活動過程:
一、說菜——交流分享
1、導入:每天無論是家里還是幼兒園,我們都要吃許多的蔬菜。
2、說說我喜歡的蔬菜
3、重點提問:你喜歡吃蔬菜嗎?喜歡吃什么蔬菜,為什么?(幼兒個別交流)
小結:小朋友們都很喜歡吃蔬菜,喜歡它里面的營養(yǎng)。蔬菜的營養(yǎng)很豐富,有很多的維生素、礦物質(zhì),所以我們應該樣樣蔬菜都愛吃。
二、選菜——了解蔬菜的食用部位
1、看PPT,師:老師這里有很多蔬菜,我們一起來看看,誰認識的蔬菜多,誰的本領大?
2、剛才我們介紹了各種蔬菜,那你們知道我們吃蔬菜的什么部位嗎?(請2—3個幼兒介紹)
有只小熊也愛吃蔬菜,我們一起看看它吃對了嗎?聽故事《熊媽媽收菜》。
重點提問:小熊跟著媽媽去菜園收蔬菜,它們收了哪些蔬菜?(蘿卜、白菜、西紅柿)。你聽了故事知道蘿卜、白菜、西紅柿應該吃什么部位呢?(蘿卜吃根莖、白菜吃葉莖、西紅柿吃果實)
小結:原來,有的蔬菜要吃它的根莖,有的吃它的葉莖,還有的吃果實。
3、嘗試分類
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4個盆子,請你們幫他分一分(依次介紹根莖、葉莖、花、果實4個盆子)你們動動腦筋,看清你們的盆子上的字,想想應該挑選什么蔬菜。
4、交流統(tǒng)計
三、吃菜——加深對蔬菜的印象
1、重點提問:你們吃過這些蔬菜嗎?
2、重點提問:你們是怎么吃的?(生吃、榨汁、炒菜、煮湯、做蔬菜色拉)
小結:蔬菜的營養(yǎng)真好,是維持我們生命不可缺少的食物。一個人可以長期不吃葷菜,但是不能不吃蔬菜,因為蔬菜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我們小朋友每天都要和蔬菜做朋友,天天吃蔬菜,把阿姨準備的蔬菜吃光光,做個健康的乖寶寶。
反思:
1、豐富幼兒對蔬菜的經(jīng)驗,在幼兒操作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一些蔬菜的部位,及它們能吃什么部位,讓幼兒了解之后再進行操作。
2、加強幼兒的合作意識,在平時活動中,多創(chuàng)設幼兒合作的機會,讓幼兒學會商量,合作。
3、在蔬菜營養(yǎng)的方面,知識還不夠全面,應了解更多的蔬菜的不同營養(yǎng),在講解的過程中,讓幼兒進一步理解,從而更好的激發(fā)幼兒喜歡吃蔬菜,多吃蔬菜的情感。
5、中班科學領域教案《制作冰花》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操作,知道冰是由水變來的。學習說:硬硬的、涼涼的、光滑的。
2.認識冰的特征,對冰的變化產(chǎn)生興趣和好奇心。
3.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xiàn)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xiàn)的結果。
活動資源準備:
1.教師熟悉多媒體課件,準備一塊冰,制作好的冰花。
2.按小組準備空果凍盒(或讓幼兒帶來)、顏料水、彩色碎紙、棉線。
3.幼兒讀本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建議
一、導入活動:觀察連線游戲。
1.師生談話:今天的天氣怎樣,我們?yōu)槭裁匆┖褚路?
2.教師點擊多媒體第一頁。
(1)師:小朋友,什么季節(jié)穿什么衣服呢,我們來玩連線游戲吧!
(2)師生一起討論問題,玩連線游戲,點擊嘗試對不對,一起做出判斷。
二、多媒體觀察游戲。
1.教師點擊多媒體第二頁。
(1)師::小朋友,請你來猜一猜這是什么呢?
(2)師生一起討論觀察,說說是什么,冰的樣子跟水有什么不同?
2.感受活動--冷冷的冰。
(1)教師出示準備好的冰塊,讓幼兒來看看摸摸,說說有什么感覺?
(2)引導幼兒用詞語來描述:硬硬的、涼涼的、光滑的。
3.教師點擊多媒體第三頁。
(1)師:讓我們大家一起來欣賞用冰塊制作的冰燈吧!
(2)點擊播放,師生一起欣賞美麗的冰燈,聽畫外音的介紹說明:
小朋友快來看啊,這美麗的冰燈你知道是用什么堆砌成的嗎?對了,是冰雕藝術家用大大的冰塊雕刻成的。
看看這匹高頭大馬,晶瑩剔透,好像要跑起來了。
這是用冰塊雕刻的房子,里面裝上五顏六色的霓虹燈,一閃一閃,你覺得好看嗎?
現(xiàn)在小朋友知道了吧,冬天不僅有雪,還有冰燈可以讓我們欣賞呢,有機會,讓爸爸媽媽帶我們?nèi)タ疵利惖谋鶡舭?
三、觀察實驗活動。
1.欣賞冰花。
(1)教師出示制作好的冰花請幼兒欣賞。
(2)請個別幼兒來描述冰花的樣子--顏色、形狀、摸上去的感覺。
2.教師點擊多媒體第四頁。
(1)師:冬天來了,我們一起來動手制作一個美麗的冰花吧!
(2)點擊制作步驟(下一組)了解制作過程:
·先準備好各種果凍盒、線繩、顏料水、彩色碎紙。
·將顏料水倒入果凍盒里。
·上面撒一些彩色碎紙。
·將線繩的一端放入盒中,然后將果凍盒放入冰箱冷凍。
·看冰花做好啦,漂亮嗎?
3.幼兒操作活動。
(1)教師示范如何制作冰花:
·將碎紙放入空果凍盒內(nèi)。
·在盒中倒入顏料水,將棉線一頭放入水中,一頭留在盒外。
·將果凍盒放入冰箱內(nèi),如果是北方的冬天可直接放在戶外結凍。
(2)教師將操作材料按小組分到幼兒手上,幼兒開始制作,教師巡回做個別指導。
(3)教師將幼兒制作好的冰花收在一起(盒子或盤子里)放到幼兒園的冰箱。
四、結束活動。
教師小結,收好操作材料。
活動拓展延伸
1.可以利用各種不同形狀的小容器制作冰花。
2.將制作好的冰花拿入房間內(nèi)或放在溫暖的地方,觀察"冰變水"的過程,進一步激發(fā)幼兒探索興趣。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huán)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6、中班科學領域教案《一籃蔬菜》含反思
活動目標:
1.知道幾種常見蔬菜的名稱與外形特征。
2.初步感受蔬菜的多種多樣。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重難點:
知道幾種常見蔬菜的名稱與外形特征
說出某些蔬菜的名字與外形特征
活動準備:
1.一個大籃子,幼兒每人準備一份常見的蔬菜卡片,如:青菜、花菜、菠菜、辣椒、胡蘿卜、土豆、黃瓜、番茄、南瓜、茄子等。
2.PPT。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活動。
小朋友,你們看看老師今天帶來了什么?哦,是一個籃子。你們知道我拿籃子帶來干什么嗎?小朋友,真聰明,我要去買菜。 你們愿意和我一起去嗎?
二、觀看PPT認識蔬菜的外形和顏色。
1.播放PPT,引導幼兒說出菜的名稱及特征。
小朋友,你認識這是什么菜嗎?誰能說說它是什么顏色?(教案.出自: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你們吃過嗎?
2.介紹自己喜歡的蔬菜。
認識這么多的菜,說說你自己喜歡的是哪種菜?你為什么喜歡它?
3.復習鞏固已認識的蔬菜。
請幼兒按照老師所說的特征去選菜送進籃子里。
4.共同小結:小朋友真能干,幫老師選了這一籃子的蔬菜,你們還記得他們叫什么名字嗎?
三、擴展關于蔬菜的經(jīng)驗。
你還見過哪些蔬菜?它們叫什么名字?都是什么樣子的?
四、借助網(wǎng)絡觀看蔬菜圖片。
剛剛我們說了那么多的蔬菜,現(xiàn)在我們一起(請你們)來看看其他(圖片上)的蔬菜。(看看,有哪些是你認識的,又有哪些是你不認識的?)
五、蔬菜除了可以吃,還有其他用途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7、中班科學領域教案《制作樹葉標本》含反思
活動目標:
1、知道制作樹葉標本的前期準備過程:采集、清潔與干燥,初步了解樹葉標本在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制作樹葉標本的基本方法與主要工具、材料。
3、感受樹葉的多樣與美麗,對植物產(chǎn)生探究的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xiàn)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中班科學領域教案《制作樹葉標本》
活動準備:
1、到戶外觀賞落葉,并撿回自己喜歡的各種落葉,要求樹葉完整、平整。
2、制作樹葉標本過程的錄像和做好的樹葉標本若干。
3、制作標本的前期準備工作所需要的工具與材料:抹布、較厚的舊書(幼兒自帶)、皺紋紙。
4、電教設備:投影儀、電腦。
活動過程:
(一)引發(fā)幼兒觀賞樹葉標本的興趣。
1、教師和幼兒一起唱歌曲《小樹葉》。
2、教師:小朋友都喜歡各種各樣的樹葉,還撿回了許多自己喜歡的樹葉。老師也很喜歡各種美麗的小樹葉,你們看這些都是老師喜歡的落葉,它們好看嗎?你們知道它們的名字嗎?
(二)教師引導幼兒認識并欣賞樹葉標本,了解制作標本的意義。
1、引導幼兒觀察樹葉標本與落葉的區(qū)別。
教師:這些樹葉和小朋友剛撿回來的樹葉一樣嗎?這些樹葉還有什么好聽的名字?(樹葉標本)
2、幼兒觀賞樹葉標本。
(1)教師引導幼兒認識樹葉標本:你們見過樹葉標本嗎?在哪里見過?
(2)教師:為什么有人要采集樹葉做標本?標本有什么用?
3、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標本就像照片一樣,它能讓大家更清楚地認識許多不同的植物,非常方便。樹葉標本不會枯掉、也不會腐爛,因此可以存放很長時間。
(三)播放錄像,讓幼兒了解制作樹葉標本的簡單方法。
1、讓幼兒猜猜、說說制作樹葉標本的方法。
2、觀看錄像,教師肯定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
3、重點討論制作樹葉標本需要做哪些前期準備工作。
(四)教師和幼兒一起整理樹葉,為制作樹葉標本做準備。
引導幼兒按照以下程序完成制作樹葉標本的初步工作:選擇完整、平整的樹葉—用抹布清潔樹葉—用皺紋紙干燥樹葉—用較厚的舊書夾壓樹葉。
活動延伸:
1、日常滲透:帶領幼兒定期為樹葉換皺紋紙,待觀察若干天樹葉完全干燥后,就可進行標本制作。
2、家園共育:請幼兒向家長了解制作樹葉標本的方法與步驟;家長利用幼兒用書《樹葉標本》,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樹葉標本的制作程序。
3、區(qū)域活動:在科學活動區(qū)提供各種樹葉標本,供幼兒認識。
活動反思:
《綱要》中的科學領域提出了以下目標:“對周圍的事物、現(xiàn)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shù)姆绞奖磉_、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等。”可見科學領域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靜態(tài)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保持孩子們永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強調(diào)幼兒運用各種感官積極地觀察、操作和實驗,對探索的結果進行推理、得出結論。
8、中班科學領域教案《認識特種車》含反思
設計意圖:
汽車是孩子們喜歡的玩具之一,特別是男孩子對汽車更是情有獨鐘。他們可以講述出很多種類型以及作用。因此通過主題活動“交通工具博覽會”,我設計了這節(jié)活動內(nèi)容。雖然準備的材料很多,但是幼兒能在這么一個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消防車、救護車、警車是執(zhí)行特殊任務的車輛,并能說出它們的特殊標志和不同作用。
2、引導幼兒根據(jù)不同車輛發(fā)出的聲音辨別是什么車,發(fā)展幼兒的判斷能力3.學會運用110、120、119三個特殊的號碼。
3、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4、對特種車有濃厚的興趣,熱愛生活樂于探索。
活動重、難點:
重點:認識消防車、救護車、警車的特征及作用。
難點:學會運用特種車的求救號碼。
活動準備:
關于特種車的課件一份,每幼兒一套特種車與求救號碼的圖片,消防車、救護車、警車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玩車,導入課題: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教室里有很多的車,大家想不想玩一玩啊?(幼兒:想)師:老師評價小朋友玩車的時候看一看你的車和其他小朋友的有什么不一樣呢?(幼兒自由玩車,教師個別指導幼兒觀察自己的車和別人的有什么不一樣。)
二、播放課件,認識特種車的特征及作用:
師:請小朋友們看一看,這有什么車?(消防車、救護車、警車)警車:
1、這是什么車(警車)。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領?(抓壞蛋)
2、警車的外形特征(演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警車。
小結:警車是用于追蹤和抓捕逃犯的車輛。沒有固定車型,車牌有專門的標記。車頭上面裝有報警器。
3、撥打電話110有小偷必須立刻報警,該撥打什么電話呢?(110)(演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撥打110及警車行動。
小結:當你見到犯罪行為時,立即撥打110,公安人員執(zhí)行任務,拉響警報,飛馳前進,其他車輛都要讓路,以保證公安戰(zhàn)士不失時機的逮捕罪犯。
救護車:
1、這是什么車?(救護車)。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領?(救人)
2、救護車的外形特征(演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救護車的車身顏色、標志,車頭和車門的特征及用途。
(1)為什么救護車上的燈會閃,還發(fā)出嘀嘟嘀嘟的聲音?(因為救護車里的病人病得很嚴重,所有發(fā)出嘀嘟嘀嘟的聲音讓人家讓開,這樣救護車開得快讓病人早點去醫(yī)院看好病)(2)你們知道救護車里面有什么嗎?它們有什么用?(因為救護車基本上救的都是生重病的人,所以車上要放一個床,讓生病的人可以躺下來)小結:救護車是專門護送危急病人到醫(yī)院的專用汽車。一般是白色或綠色,車身兩旁和后面車門上都有紅十字標志,車頭或車頂上裝有警鐘或警報器。車門在車廂的后面,便于擔架的進出。
3、急救電話120師:有人需要馬上送醫(yī)院該撥打什么電話呢?(120)(演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撥打120及救護車救人。
小結:當有危急病人時,撥打急救電話120,救護車會立即出發(fā),一路上響著警報,其他車輛都讓路,以便讓救護車盡把病人送到醫(yī)院。
消防車:
1、這是什么車?(消防車)它有什么特殊本領?(救火)
2、消防車的外形特征(演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消防車的車身顏色、車身配置及其作用。
(1)為什么消防車的身上涂上紅色?(因為紅色是很鮮艷的,人家很遠就能看見消防車身上的顏色,別的車子就知道是消防車開過來了,趕快讓開,讓它開過去救火)。
(2)消防車在滅火的時候,水是從哪里來的?(消防車上面有一根管子,把馬路上的消防栓門打開以后,水就會流動起來,就可以滅火了。)
(3)為什么消防車上有梯子,它有什么用處?(因為樓房太高,人爬上去很危險,用很長的梯子就可以滅火了)(小結:消防車是救火用的汽車。車身是紅色的,車頭上有一個警報器或警鐘,車身是急用儲水箱,兩旁有吸水管和水帶,車上有升降梯子和滅火器等救火用具。
3、火警電話119師:當火災發(fā)生時,該撥打什么電話叫消防車呢?(119)(演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撥打電話119及消防車救火小結:當發(fā)生火災時,撥打火警電話119,消防隊員立即駕駛消防車,一路發(fā)出“嗚――”的警報聲,沿途的行人和其他車輛一律讓路,讓它盡快趕到現(xiàn)場滅火,保護人民的生命和財產(chǎn)。
三、游戲:
1、開什么車師:生活中人們經(jīng)常遇到一些困難,如果有人遇到了困難,小朋友愿意幫助他們嗎?
(1)這里發(fā)生什么事了?(著火了)小朋友快想想辦法,我們該叫輛什么車呢?消防車的電話號碼是多少呢?(119)
(2)他怎么了?(生病了,受傷了)這可怎么辦呢?該叫什么車呢?救護車的電話號碼是多少?(120)
(3)這里發(fā)生什么事了?有小偷,壞蛋。怎么辦呢?打什么電話,電話號碼是多少?(110)
2、《出車》
幼兒找一輛自己喜歡的玩具車,在專用號碼的指揮下隨音樂依次開出活動室。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9、中班科學領域教案《顏色變變變》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鞏固對紅黃藍三種顏色的認識。
2.掌握紅黃藍三種顏色混合變出的新顏色。
3.對色彩變化的活動產(chǎn)生興趣和探究欲望。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裝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15個。
2.瓶蓋里分別涂紅黃藍三種顏色。
3.ppt。
活動過程:
一、用“變魔術”引入,集中幼兒注意力。
1.引導語:老師今天要給你們表演一個魔術,老師還帶了一樣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提問:(1)瓶子里有什么?
(2)瓶中的水寶寶有顏色嗎?
小結:瓶子里有水,水是透明的,無色無味,會流動的。
3.過渡語:水寶寶可好玩了,現(xiàn)在它要和我們一起變魔術,不過我們要一起念“水寶寶,水寶寶變變變?!彼艜兊?,想不想試一試?(教師搖動瓶子,讓瓶子里的水接觸到蓋子上的顏料)
4.提問:瞧一瞧,老師手中的水寶寶變成什么顏色?
小結:手中的水寶寶變成了xx色,現(xiàn)在我們請小朋友當一當小小魔術師吧。
二、幼兒動手操作,初步感知水寶寶的秘密。
1.引導語:老師請幾位小朋友來變變魔術,每位小朋友只可以拿一個瓶子,記得念“水寶寶水寶寶變變變”的咒語,水寶寶才會變哦。
2.提問:(1)你的魔術顯靈了嗎?
(2)你的水寶寶變成什么顏色了?
(3)好奇怪啊,為什么水寶寶會變顏色呢?怎么一瓶變出來了,一瓶沒有變出來呢?
小結:魔術顯靈了,我的水寶寶變成了紅、黃、藍色等。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其實是老師在瓶蓋里放了顏料,蓋子里的顏料進到水里面就變成了有顏色的水,而另一個蓋子里沒有顏色當然就變不出來。
三、第二次探索,引導幼兒思考。
1.引導語:老師手里有一瓶紅色的水,我現(xiàn)在要請另一個好朋友跟他做朋友,我們來看看會發(fā)生什么吧。
2.動手操作:紅+藍、紅+黃、藍+黃,邊搖邊念咒語。
3.提問:(1)你們猜一猜我請哪種顏色和它(紅藍)做朋友?
(2)瓶子里的水有變化嗎?
(3)變成什么顏色了?
小結:紅色和藍色做朋友。瓶子里的水有變化。紅加藍變成紫色,紅加黃變成橙色,黃加藍變成綠色。
活動延伸:
我們剛才都是兩種顏色混合,那如果三種顏色混合在一起會變出什么顏色呢?回家你們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試試看。
教學反思:
整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注重激發(fā)孩子的探索興趣,滲透了學習習慣和規(guī)則意識的培養(yǎng),(如瓶寶寶正休息要悄悄的,不擁擠的取放瓶子)從幾次的變色游戲中將活動一步步推向高潮,達到綱要中對科學領域的目標要求及本次活動的目標。
10、中班語言教案《傘可以做什么?》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在理解兒歌內(nèi)容的基礎上進行仿編,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了解傘的作用,感受自由想象后用語言大膽表述的樂趣。
3、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4、通過閱讀,理解故事情節(jié)。
活動準備:
1、圖加文兒歌。
2、帶勾雨傘一把,每人一把傘。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出示雨傘,引導幼兒觀察傘的外形:
師:剛才小朋友看得很仔細,請你說說傘是什么樣的?
師根據(jù)幼兒回答小結:傘有圓圓的傘面、直直的傘柄,有的還有彎彎的傘勾。
二、基礎部分
(一)、引導幼兒了解兒歌內(nèi)容:
1、師:"傘可以做什么呀?"(擋風、遮雨、遮太陽,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及時出示圖加文的兒歌,帶領幼兒朗讀兩遍。
2、讓幼兒感知問答式兒歌的形式,(.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wǎng).)并采取一問一答的方式練習兒歌。(教師問幼兒答、幼兒問教師答、男女幼兒互問互答)
(二)、學習仿編兒歌:
1、師:除了兒歌里說的傘的用處外,傘還可以做什么?
幼兒自由回答,師采用圖加文的形式記錄下來。
2、師幼共同朗讀仿編的兒歌。(教師問幼兒答、幼兒問教師答、男女幼兒互問互答)三、結束部分和幼兒一起到戶外玩?zhèn)?,體驗傘還可以做什么。
附兒歌:
傘可以做什么?遮太陽。
傘可以做什么?避風雨。
傘可以做什么?當拐杖。
傘還可以做什么?看不見了,遮住你。
教學反思:
1. 整堂課的環(huán)節(jié)設計合理,重點突出。
2. 全班幼兒基本能念兒歌,理解兒歌內(nèi)容,了解了傘的作用。完成了教學目標。
3. 幼兒的參與面較廣,但課堂氣氛不太活躍。
4. 在仿編兒歌時,幼兒遇到了一定的困難,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將注重孩子語言表述,還有語感的培養(yǎng)。
11、中班科學領域教案《有趣的滾動》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對滾動的物體發(fā)生興趣,發(fā)現(xiàn)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征。
2、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系。
3、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4、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xiàn)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方形積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種圓的物體。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操作材料,發(fā)現(xiàn)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征。
1、出示一圓形物體,操作滾動。
小朋友,這是什么?它怎么樣了?還有哪些東西會滾動呢?(幼兒自由發(fā)言)
2、幼兒自由選擇物體,進行實驗操作。
3、教師幼兒共同總結實驗結果。
〈1〉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玩的?為什么它們會滾動呢?
〈2〉引導幼兒講述自己在玩中的新發(fā)現(xiàn)、新問題。
小朋友,在玩的時候,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啟發(fā)式提問:它們滾得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二)幼兒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圓形物體滾動軌跡的不同。
為什么有的物體滾一下不動了,有的能滾很遠。有的可以到處滾,
有的卻朝一個方向滾。為什么有的滾得很直,有的會拐彎。
(三)幼兒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系。
1、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實驗操作。
2、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為什么物體滾動的軌跡不同。
3、教師操作兩種不同的形狀的物體,驗證幼兒猜想。
4、師幼共同交流實驗結果:物體的滾動與它們的形狀有關系,茶葉筒可以滾直是因為兩頭是一樣粗的,一次性紙杯滾不直是因為兩頭粗細不一樣。
(四)幼兒滾動自己身體
小朋友,我們的身體也會滾動,大家一起試一試。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源于幼兒的生活,生于幼兒的興趣,設置游戲情境,以幼兒自主探索為主線,教師適時指導、提升為輔線,充分激發(fā)了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培養(yǎng)了幼兒尊重科學、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精神,提高了幼兒自我建構知識與經(jīng)驗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學、玩中學,達到了本次活動的教育目標。
12、中班科學游戲教案《我家的電器》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認識冰箱、空調(diào)、洗衣機、電視機等幾種常見的家用電器,初步了解家用電器的特點和用途。
2.增強使用電器的安全意識。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冰箱、微波爐、洗衣機、電視機、空調(diào)、熱水器的圖片各一張。
2.用電安全的視頻。
活動過程:
1.猜謎語的方式導入,引出電冰箱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想認識他們嗎?
幼:想
師:看,第一位小客人來了,他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謎語,如果猜對了,他就出來和我們見面,我們能猜出來嗎?
幼:能
師:聽仔細了:屋子方方,有門沒窗,屋外熱烘,屋里上霜。猜一種生活中家家都有的
幼:電冰箱
(教師出示電冰箱圖片,以示幼兒猜對了)
師:真棒,那誰告訴老師,電冰箱是干什么用的?
幼:把東西放進去不會變壞。
師:對,電冰箱可以保鮮食物,使食物不變質(zhì),誰告訴老師,為什么電冰箱能保鮮食物?
幼:因為它有電。
師:小朋友說的真好,因為電冰箱有電,才能讓我們吃到可口美味的食物。我們家里使用的一些能夠方便我們生活、使用電的機器,我們稱它們?yōu)榧矣秒娖鳌?/p>
2.借助教師教學資源講解微波爐、洗衣機、電視機等幾種常見家用電器的名稱、特點及用途。
師:電冰箱還帶來了他的好朋友,你們看是誰?
幼:洗衣機。
師:洗衣機是什么樣子的?怎么使用呢?
幼:方形的,插上電就可以洗衣服。
(依次出示微波爐、電視機、空調(diào)、熱水器的圖片,向幼兒逐一講解)
師:我們每家都有很多家用電器,空調(diào)、電視等,這些家用電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它們。
3.進行有關電器使用的安全教育。
師:我們認識了這么多家用電器,那我們使用時應該注意什么呢?
(觀察視頻,了解安全使用電器的知識。)
師:誰說說剛才視頻里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安全用電器?
幼1:不摸帶電的插座。
幼2:不把手放到電風扇里。
幼3:手上有水不摸電器。
師:小朋友都說對了,現(xiàn)在讓我們來欣賞一下兒歌里的做法。
用電器,結束一定要關閉,
不亂開,不亂拆,
濕手更不摸電器。
電風扇,風葉轉,
一葉一葉像刀片,
手指伸進多危險。
洗衣機、微波爐,
還有電視、電腦、電冰箱,
不能當做玩具玩,
安全使用最重要。
4.尋找電器,結束活動。
師:我們今天認識了這么多家用電器,誰告訴老師,你家里還有哪些家用電器?
(幼兒自由討論發(fā)言)
師:剛才小朋友都表現(xiàn)得很好,給我們講了自己家里的家用電器,現(xiàn)在,我們要走出活動室,去看看我們幼兒園里還有哪些,讓我們走吧!(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課堂環(huán)節(jié)緊湊,幼兒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享受,由于在游戲過程中,我講游戲規(guī)則不到位,導致幼兒在游戲過程有的搗亂,氣氛太過度的活躍,導致我控制不住場面。今后我要加強本班的游戲規(guī)則的培養(yǎng),是幼兒愉快、友好的分享游戲樂趣。
13、中班科學領域教案《奇妙的磁鐵》含反思
教學目標:
·進一步感知磁鐵能吸鐵的特性,嘗試運用各種方法取出水中的東西并進行分類。
·大膽探索并能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體驗探索磁鐵的樂趣。
·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激發(fā)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教學準備:
磁鐵;探索材料:回形針,玩具,一元硬幣,夾子,茶葉罐等鐵制材料和非鐵制材料:積木,塑料玩具,紙杯,玻璃球,氣球……
裝水的大盆兩個;取物工具---簍子、盤子、有磁鐵的釣鉤、勺子、筷子等;空箱子2只,空盆1個
教學過程
a)情景引入
(出示大盆)師:陳老師遇到一個問題---小弟弟把許多東西一起扔到了這兩個玩水的大盆里,這可怎么辦呢?
提出問題討論:怎樣才能將這些東西拿出來呢?你們能幫我想想辦法嗎?
b)初次探索水中取物
·幼兒用磁鐵水中取物。(規(guī)則---不能用手拿)
·經(jīng)驗交流:磁鐵是怎樣幫助你取出東西來的?你取出了哪些東西?
c)分組實驗,再次探索水中取物
·幼兒嘗試用磁鐵取水里的東西。
師:磁鐵能將水里的其他東西取出嗎?請你試一試。
·討論并總結:取出的都是鐵制品,磁鐵能吸鐵。
師:你有沒有取出東西?為什么沒取出?這些東西為什么能取出來?它們有什么一樣的地方?
·討論:有哪些方法能取出水里的東西?
·幼兒用各種工具水中取物。
·幼兒交流取物經(jīng)驗。
師:你用了什么方法取出了什么東西?
·環(huán)保教育---保護環(huán)境,不亂扔東西。
d)取出物分類
·幼兒將取出物分類
·師生小結:今天,我們動腦筋將水里的東西取出,發(fā)現(xiàn)……是鐵制的,能被磁鐵吸起來;……是木頭的、塑料的、紙的,不能被吸起來。
·經(jīng)驗遷移:磁鐵的作用可大了,生活中有許多東西也用了磁鐵,你知道哪些東西請磁鐵幫忙的?發(fā)現(xiàn)了告訴大家并記錄在記錄紙上。
延伸區(qū)域游戲:杯中取物
·介紹游戲和記錄表的使用。
·幼兒游戲---按記錄表的要求將水杯里的回形針用磁鐵取出(磁鐵貼在杯外吸)
教學反思:
上完課之后我并沒有覺得頓時輕松了,我知道冷靜的反思能帶來更多的收獲。本次活動是從幼兒的興趣出發(fā)選擇活動內(nèi)容和設計活動過程,讓幼兒通過對磁鐵的探究,初步了解磁鐵的性質(zhì),產(chǎn)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讓幼兒借助對磁鐵的探究,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掌握觀察、思考、實驗等探究方法,培養(yǎng)科學探究的興趣。
14、中班科學領域教案《認識大樹》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分享與樹相處的經(jīng)驗。
2、認識大樹的不同部位,了解他們的作用。
3、知道四季樹木的變化。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重點難點】
認識大樹的不同部位,了解他們的作用。
【活動準備】
樹葉、樹枝、樹皮、樹根、花、果實分別裝盒子里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利用各種感官感知大樹的各個部分。
1、出示神秘的盒子,激發(fā)幼兒興趣。
2、幼兒利用各種感官來感知,猜猜是什么?先聞一聞有什么氣味,再摸一摸是什么感覺。
3、打開盒子看看樹葉、樹枝、樹皮、樹根、花、果實,這些是什么,在哪里見過?
4、小結:這些東西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就是大樹。
二、了解樹葉、樹枝、樹皮、樹根、花、果實,分別有什么作用。
1、請個別幼兒憑自己的經(jīng)驗向大家介紹。
2、教師小結:
樹葉——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養(yǎng)分的主要器官。
樹皮——除了能防寒防暑防止病蟲害之外,主要是為了運送養(yǎng)料。
樹枝——可以支撐樹葉,還可以運送養(yǎng)料。
樹根——從泥土中吸收水分和養(yǎng)料。
花——傳粉后可以結果。
果實——成熟后有種子。
三、請幼兒講一講,回憶與樹有關的經(jīng)驗。
——哪里有樹?你和大樹做過哪些游戲?
——大樹一年四季都一樣嗎?不同的季節(jié)有什么不同的特點?
【活動延伸】
到戶外看看大樹,找找大樹的樹葉、樹枝、樹皮、樹根、花、果實。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jīng)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chuàng)設各種學習環(huán)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xiàn)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jīng)驗。
15、中班科學領域教案《降落傘》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科學活動,體驗玩降落傘的樂趣。
2.運用觀察比較的方法,探索降落傘降落速度快慢與垂吊物重量之間的關系,大膽用完整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并記錄結果。
3.提高觀察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幼兒有玩降落傘的經(jīng)驗、了解降落傘的組成。
物質(zhì)準備:自制降落傘一個、梳理圖示兩張,塑料帶若干、重量不同的三種鐵夾子若干、勾叉記錄標志若干、記號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察"降落傘",激發(fā)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玩降落傘嗎?看!降落傘下來啦。
二、第一次探索"落的一樣快的降落傘"。(引導幼兒學習運用正確的比較方法,感知相同材料制作的降落傘,降落速度相同)
1.教師介紹實驗材料,提出活動要求。
(1)師:今天老師準備了塑料袋和夾子,想一想怎么做降落傘?
(2)提出活動要求:
A每個人制作一個降落傘。
B找一個好朋友比一比,看一看兩個降落傘是不是落的一樣快,想想怎么樣比才公平。
2.幼兒自主開展探索活動。
3.集中交流,梳理小結。
(1)幼兒大膽說出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
師:兩個降落傘落的一樣快嗎?你們剛才是怎么比的?
(2)討論:怎么比才公平。
(3)教師結合圖示梳理。
(4)幼兒再次游戲,進一步感知同樣材料的降落傘下降速度一樣。
(5)梳理小結:一樣的降落傘,他們落的一樣快。
三、第二次探索"降落傘比賽"。(引導幼兒感知降落傘降落速度快慢與垂吊物重量之間的關系)
1.教師介紹實驗操作材料,引導幼兒進行猜想。
師: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們準備了一樣的塑料袋、藍色的夾子和黑色的夾子,請你來猜猜看哪個降落傘落的快,哪個降落傘落的慢。
2.介紹實驗及觀察要求。
(1)兩個人一盤材料,每個人制作一個降落傘。
(2)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比較。
(3)根據(jù)比較的結果,給最快的降落傘貼上∨,給最慢的降落傘打X。
3.幼兒自主探究,教師指導。
4.結合記錄表進行梳理小結。
(1)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實驗過程和結果。
師:誰來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有的降落傘落的快,有的降落傘落的慢呢?
(3)教師梳理小結。
師:一樣傘面的降落傘,藍色夾子輕,降落傘落的慢,黑色夾子重,降落傘落的快。
【活動延伸】
傘面大小不一樣的兩個降落傘,他們誰落的快,誰落的慢呢?
教學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使我受益匪淺,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學到了不少的經(jīng)驗,在以后的教學中,認真學習,不斷更新教育理念,認真?zhèn)湔n,精心設計教案,備幼兒,備教法、學法,努力提高幼兒的學習積極性,發(fā)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幼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充分拓展幼兒潛能,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16、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水到哪里去了》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喜歡通過動手操作來探究生活中的問題。
2、知道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容易吸水的。
3、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xiàn)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水盆若干、教師表演魔術用的水杯兩個(兩個水杯外觀要一樣,下半部分要有杯套,一個水杯下半部分塞有干毛巾,一個不用塞),幼兒實驗用水杯人手一個(底蓋能打開,并做成紅色底蓋),酸奶盒人手一個、實驗記錄卡人手一份、水彩筆每組一盒、擦桌布每桌兩塊,將幼兒分成四組。
2、干毛巾、塑料花片、泡沫塊、海綿塊、石塊、豆子、棉花,以上物品每組若干。
活動過程:
(一)通過變魔術讓幼兒產(chǎn)生興趣
1、猜謎語:(水)
有樣東西用途大,無色、無味、透明的,魚兒愛在里面游,人們口渴喝個夠。
2、師:你們真聰明,一下子就猜到了是水。那好,今天趙老師要給你們表演一個關于水的魔術,你門想不想看?
幼:……
?、沤處熯叡硌葸呏v解:A:老師這有一個空杯子(沒有塞毛巾的杯子),請小朋友們看一看(證實杯子確實是空的),我用酸奶盒舀滿滿一盒水倒進杯中,然后把杯子倒過來(哦,水有流回到酸奶盒里了.)
B:用一塊紅布遮住,換另外一個塞有毛巾的杯子,再倒一盒水進這個杯中:“現(xiàn)在趙老師要把水變沒,我變!我變!我變變變!(邊搖晃杯子邊說).然后把杯子倒過來,(咦?水呢?到那里去了呢?誰知道?)
幼:……
師:你們說出了這么多答案,那那個是正確的呢?還是讓我來揭開秘密吧,閉上眼睛大聲數(shù)一、二、三,(幼兒數(shù)到三的同時把兩個杯子都拿出來,并把杯套取下來,讓幼兒看到原來是兩個杯子,發(fā)現(xiàn)不同,一個有毛巾一個沒有.)
幼:……
師:有的小朋友說,水跑到毛巾里去了,是不是真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把毛巾從杯中取出,擰一下,確實能擰出水來)
師:你們真聰明,猜對了,水果然是被干毛巾吸走了,那請你想一想還有什么東西也是容易吸水的呢?
幼:……
(二)讓幼兒自己進行實驗來驗證自己的想法
師:你們想出了這么多東西,真不錯.今天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有棉花、石頭子、豆子、海綿等,你們可以用這些材料試試看到底誰能吸水.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水杯,杯子紅色的底蓋是能打開的,打開后你可以把你要做實驗的物品放進去,比如說毛巾(邊說邊作示范操作)把毛巾塞進去后再把紅色底蓋蓋上,舀一盒水從杯口倒進杯里,再把杯子倒過來,看一看水是流回來還是被吸走?做完實驗后把結果記錄到你的實驗記錄卡上.(幼兒進行實驗,教師提醒幼兒實驗后記錄實驗結果)
(三)交流實驗結果,教師進行總結
師:XX用太陽來表示干毛巾能吸水;用月亮來表示石塊不能吸水,XX用“V”來表示棉花能吸水;用“X”來表示塑料花片不能吸水,老師也有自己的記錄方法,我用“”來表示XX能吸水,用“”來表示XX不能吸水.(在黑板的大記錄表上進行總結)
(四)活動延伸:
生活中還有很多能夠吸水的東西,比如你們剛才說的土壤、布、等我們還可以回家后試一試,然后自己做記錄卡,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當然在實驗過程中,也許幼兒將會發(fā)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如:為什么毛巾能吸水,石頭不能吸水?為什么往塞滿了毛巾的杯子里倒一盒水進去就能被毛巾吸掉,而再倒一盒進去,把杯子倒過來水就能流回一點來?等等,如果發(fā)現(xiàn)問題,我將引導幼兒繼續(xù)對他們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究,準備作為延伸活動或繼續(xù)組織下一次活動.)
教學反思: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通過多讓學生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的觀察能力,以及對相關資料的收集、分析、整理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進一步喚起學生對生活的親近感,使他們更加熱愛科學。
17、中班科學領域教案《什么地方可以動》含反思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什么地方可以動
活動目標:
1、能積極探索自己身體有哪些部位可以動。
2、能用紙人偶創(chuàng)造性地擺出各種造型。
3、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
畫有人體輪廓的大紙六張:關節(jié)處用圓釘固定,身體各部分可以動的約人偶,幼兒人手一個;彩筆。
活動過程:
1、幼兒分組操作。
提問:我們的身體有哪些部位?哪些地方可以動?
幼兒分成五個小組,每組一張人體輪廓圖。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和實際運動情況,將身體可以動的部位,用筆標記在人體圖的相應位置上。
2、集體討論。
將五幅圖展示出來,請各個小組向大家介紹自己小組探索的結果。
師生共同討論人體的哪些部位可以動,由老師在空白的人體圖上標出。
3、幼兒自由操作。
幼兒自由操作紙人偶,用它擺出各種的動作造型。
與同伴交流自己所擺的動作,可以互相做一做自己、對方擺的動作。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jīng)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chuàng)設各種學習環(huán)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xiàn)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jīng)驗。
18、中班科學領域教案《海洋知識大比拼》含反思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海洋知識大比拼
設計依據(jù):
參觀水族館歸來,孩子們對海洋動物非常的感興趣,他們不停地交流著自己的所見所聞.為了滿足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我們組織了以“海洋動物”為主題的生成活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教育活動的組織應根據(jù)需要合理安排”、“教育活動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以此為依據(jù)我設計了這個“海洋知識大比拼”的教育活動.
活動目標:
1.了解動物的不動種類,能說出幾種動物的名稱及主要特征.
2.了解海洋動物與人之間的關系,形成愛護海洋動物的意識.
3.培養(yǎng)傾聽的習慣,激發(fā)與同伴合作、競爭的意識.
4.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xiàn)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參觀水族館.
2.開展以“海洋動物”為主題的生成活動.
3.收集相關資料(圖書、標本、vcd等).
4.藍貓、淘氣圖片各一副;沙魚、海馬、鯨的圖片及vcd.
5.邀請一位老師當裁判.
活動過程:
1.激發(fā)興趣,引起比賽
(1)出示藍貓、淘氣圖片
教師:藍貓和淘氣現(xiàn)在也在研究海洋動物,今天他們爭吵了起來,都說自己知道的海洋動物多.現(xiàn)在我們來幫幫他們好嗎?
(2)將幼兒按自愿分成藍貓隊和淘氣隊.
2.進行比賽
第一環(huán)節(jié):你說我也說
要求:
(1)說出你知道的海洋動物名稱.
(2)兩隊幼兒輪流回答,每人有一次向別人求助的機會.
(3)說的多的一組可以的五個標志,少的得四個標志.
(教師認真傾聽幼兒的回答及時肯定幼兒的表現(xiàn))
小結:
(1)按魚類和非魚類引導幼兒進行簡單分類.
(2)裁判評發(fā)小標志,激發(fā)幼兒下一步比賽的欲望.
第二環(huán)節(jié):你爭我搶
要求:
(1)根據(jù)電視畫面回答.
(2)采取搶答的方式,答對一個得一個標志.
(3)每人有一次求助的機會
問題:沙魚是怎樣捕食的?
安康魚是怎樣釣魚的?
鯨是魚嗎?
(引導游兒認真聽仔細看,根據(jù)畫面及解說來回答)
小結:請裁判評說.
第三環(huán)節(jié):大家一起說
討論:大海被污染了,海洋動物會有什么變化?我們能做什么?
要求:幼兒自由討論,兩隊可以有相同的看法.
(教師鼓勵幼兒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小結:請裁判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做出評比.
3.總結:
(1)幼兒交流感受
(3)激發(fā)幼兒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延伸活動:
(1)繼續(xù)收集資料,比一比哪隊多.
(2)創(chuàng)建海洋博物館.
活動反思:
在設計這一活動時我有一個顧慮,對于中班幼兒來說是太難了.活動中孩子們的積極反應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在老師富有創(chuàng)意的活動中,孩子們將前一段時間探索出來的知識全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了出來.在觀看電視時又表現(xiàn)出強烈的求知欲,當孩子們的小手如森林般舉起時,我才感到這才是孩子們自主的學習.
19、中班科學領域教案《誰住在皮球里》含反思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nèi)容,對皮球的動態(tài)——蹦、跳、飛產(chǎn)生興趣。
2.通過觀察、比較、理解空氣對皮球運動狀態(tài)所起的作用。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故事課件《誰住在皮球里》。
2.充足氣的皮球若干、癟皮球一個、氣針一枚。
活動重難點
重點:對皮球的動態(tài)產(chǎn)生興趣。
難點:知道皮球里面裝的是空氣。
活動過程
1.出示皮球,說說并玩玩會蹦、會跳、會飛的皮球。
(1)教師出示皮球,問:你們喜歡玩皮球嗎?誰來說說你平時會怎樣玩皮球呢?(拍皮球)師:嗯,你會拍皮球,那你能上來拍一下皮球給大家看好嗎?師:你們說這個皮球除了可以拍之外,還可以怎樣玩呢?誰來說說?分別請小朋友來說并演示皮球的不同玩法。剛才這些小朋友都很會玩皮球,真不錯!
(2)啟發(fā)幼兒說出玩皮球時,皮球的運動方式。
這些小朋友在玩皮球的時候,你們觀察到皮球它是怎樣動起來的呢?這時老師可以邊拍邊問?引導幼兒說出皮球會蹦,會跳,會滾,會轉等。哦,皮球能跳,能滾,能飛……
(3)請幼兒用肢體動作來表現(xiàn)皮球蹦跳、滾動、飛起來的狀態(tài)。
師問:小朋友你們能用你的身體來模仿皮球蹦跳、滾動、飛起來(跳,蹦,轉)的動作嗎?讓我們一起學學皮球運動的樣子。問:皮球什么形狀的?(圓形)來,讓我們把自己變成一個皮球,現(xiàn)在我們先來學學皮球跳的樣子,再來學學皮球滾。分別讓幼兒模仿。
2.欣賞故事《誰住在皮球里》。
師:剛剛小朋友模仿的真好,可你們知道為什么皮球會蹦,會跳,會滾,皮球很硬,一定有什么東西在里面,究竟是誰住在皮球里呢?
現(xiàn)在我也不知道,讓我們一起來聽個故事吧,播放故事課件《誰住在皮球里》
(1)幼兒完整欣賞故事,師問:現(xiàn)在故事看完了,你們說說皮球里到底住著誰呢?
(2)師:皮球里真的住著兔子、輪子和喜鵲嗎?教師啟發(fā)幼兒互相討論,幼兒之間互相講述皮球里住著什么?
3.了解是空氣住在皮球里。
(1)猜測、驗證皮球里住的是空氣。
啟發(fā)幼兒用多種方法探索皮球里住著什么?幼兒互相想辦法,講述自己想的辦法并做給其他幼兒看。
教師進一步引導幼兒用擠一擠、敲一敲、聽一聽、聞一聞、看一看、搖一搖等方式,探索皮球里住著誰?
請部分幼兒講講自己的探索過程。
教師將氣針插入氣門芯,將皮球里的氣體放出來,保持適度距離并朝向幼兒臉上,問幼兒感覺到了什么?
教師總結:剛剛我們放出來的就是空氣。
(2)將充滿空氣的皮球與癟皮球進行比較,理解空氣與皮球運動狀態(tài)的關系。
師問:如果皮球里沒有空氣會怎么樣?請幼兒猜想。
教師出示癟皮球,演示拍、滾、踢皮球,驗證幼兒的猜想。
(3)教師總結:原來皮球只有充滿了空氣,才能運動起來,它就像兔子那樣蹦,像輪子那樣滾,像喜鵲那樣飛起來??諝庹媪瞬黄?
4.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玩球,感受皮球的運動狀態(tài)。
教學反思:
程序上出現(xiàn)錯誤,但幸好有圖片教具,后面的提問環(huán)節(jié)達到預期效果。在剛講故事時孩子們提出的各種想法沒能很好的利用是一失誤。目標的定制對本版孩子稍淺了些,應可以在提問為什么兔子住在里面時還可增加除了兔子會跳還有誰會跳等,擴散孩子的思維,對孩子的認知效果更好些。在后面看書的環(huán)節(jié),前半部分還好,后半部分因沒能提前交代,孩子們在自己看書時直接看了下一篇的內(nèi)容。對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沒能鞏固加深,又是一失誤。總體上本課時的目標預期效果都達到了。但在過程中對孩子沒出現(xiàn)的不在預期中的反應利用與操作得不是很好。
20、中班科學領域教案《有趣的指紋》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指紋的秘密。
2積極思考,能夠根據(jù)日常經(jīng)驗,對指紋的作用大膽發(fā)表建議。
3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重點】
了解指紋的不同,以及指紋于每個人的意義。
【活動難點】
培養(yǎng)善于觀察,樂與探索的精神。
【活動準備】
教學視頻、印泥、白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播放視頻,導入指紋的作用
師:咦……他們在干什么呢?(視頻中有人用指紋打卡,開門,畫畫等)
幼:他們是在開門,那個是“指紋鎖”,用拇指在門上那個發(fā)光的地方按一下,門就開了……
師:那兩個人是在干嘛呢?他們看起來很開心,為什么在紙上按了自己的手印?
幼:他們是在商量事情,然后都同意了,就按了手印,我在電視上看過,我爸爸說,兩個人同意就會按手印!
教師總結:指紋的作用很多,可以用來開門,簽字畫押,打卡,還可以畫畫等。
二、指紋有不同,是我們每個人身份的象征
師:剛剛我們知道了指紋有這么多的作用,可是為什么我們的手指可以當鑰匙開門,可以像名字一樣代表我們每一個人呢?接下來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我們的大拇指,看看有什么不一樣?
教師總結:我們的手指上那些有的像螺旋,有的像花紋的就是我們的指紋,每個人的指紋都是不一樣的,有的長,有的短,有的大,有的小,花紋也各不一樣。它就像我們的名字一樣代表著我們每一個人。
三、指紋作畫,加強認識
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幼兒用指紋作畫,對自己的指紋進一步認識,也開發(fā)其想象力,大膽創(chuàng)新。
教學反思:
孩子們漸漸長大,他們越來越渴望探索他們身體的奧秘,在平時的活動中許多孩子無意發(fā)現(xiàn)他們手指上的線條,他們驚喜地告訴我:“老師你看我手指上有一條條的線?!钡珜τ谶@個問題卻只停留在發(fā)現(xiàn)的階段,如何將孩子的興趣點提升出來,引導他們更進一步的探索?這對孩子認識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我設計了次活動。
21、中班科學領域教案《讓“小船”轉動》含反思
目標:
1.發(fā)現(xiàn)沾了水的“小船”會吸附在塑料板上的現(xiàn)象。
2.探索讓“小船”轉動的方法,發(fā)現(xiàn)塑料板傾斜時“小船”會出現(xiàn)轉動等現(xiàn)象。
3.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xiàn)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xiàn)的結果。
4.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準備:
1.將乒乓球?qū)Π爰糸_成半球形,可將邊緣修飾成花瓣的形狀。
2.塑料墊板,裝有水的容器,抹布。
玩法說明:
幼兒將乒乓球剪成的“小船”底部沾一點水,放在塑料墊板上。只要傾斜墊板,“小船”就會旋轉著向低處移動。
指導要點:
1.在材料投放初期介紹操作步驟,引導幼兒猜測可能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激發(fā)幼兒操作的興趣。
2.觀察幼兒不同的操作方法,如果幼兒不能讓“小船”動起來,可引導其觀察學習同伴的操作方法,借鑒經(jīng)驗。
3.引導幼兒觀察“小船”的移動方式,鼓勵幼兒用語言描述觀察到的現(xiàn)象。在所有幼兒都嘗試過后,可用開放式問題如“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引導幼兒在集體中表達、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延伸活動:
在塑料墊板上用即時貼貼出“迷宮”圖案,引導幼兒控制“小船”方向,使之走出“迷宮”。
教學反思:
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幼兒們的態(tài)度積極,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創(chuàng)造力也得到發(fā)揮。
22、中班科學領域教案《沉與浮》含反思
設計意圖
孩子們在游戲及日常生活中,會發(fā)現(xiàn)一些奇怪的現(xiàn)象如船為什么會浮在水上走?為什么有些東西回會浮在水面而有些東西沉在水里?等等,為了使幼兒滿足幼兒的的好奇心,在探索身邊的的科學,接觸沉與浮的現(xiàn)象,并對沉與浮的現(xiàn)象做出簡單的分析、判斷和推理,因此設計了這個科學學習活動。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觀察、比較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
2、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大膽操作和用語言較完整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3、引導幼兒嘗試用簡單的圖畫記錄觀察和探索的結果。
4、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小泡沫板、石頭、玻璃珠、雪花片、小球、塑料瓶、操作盤放在桌子的中間。
2、記錄表、筆、水盆。
活動過程
1、教學活動的導入
幼兒進入課室室后,坐在座位上。
老師:小朋友,我們來看看托盤中都放著哪些東西?
2、猜測物體沉浮狀態(tài)并記錄
老師:小朋友,請你們猜一猜,這些東西放入水中后,有哪些東西會沉到水底,有哪些東西會浮在水面上?
老師:請你把猜想的寫到記錄表上,記錄表已將托盤中的材料畫好,表示下沉,表示上浮。請你在相應的位置上畫上勾,等會我們再來比比,你猜的和操作結果到底是不是一樣的。
3、實際操作物體,并記錄沉浮狀現(xiàn)象。教師給予指導。
老師:小朋友剛才都將自己的猜測記在了記錄表上,那小朋友的猜得到底對不對呢?請小朋友對照記錄將材料一個一個地放入水中,并將這個材料是沉還是浮記錄在記錄表相應的位置上。
4、幼兒對自己的實驗總結及與小朋友分享自己的實驗過程、實驗結果。教師給以鼓勵。
教學反思:
1.通過幼兒親手操作,大膽嘗試,觀察物體的沉浮現(xiàn)象。
2.在活動中提供了適宜的材料讓幼兒人人動手,滿足了中班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動手操作前利用猜一猜激發(fā)孩子的求知欲,從而增強了活動的目的性。
4.實驗結果評價中我給幼兒了充分的肯定。
5.本節(jié)課的不足在于拓展延伸時由于準備不足,孩子沒能答出人們利用水的神奇力量都做了哪些事情。
6.以后還要多探究,并及時引導孩子為以后教學工作打下基礎。
23、中班科學活動教案《為什么會浮在水面?》含反思
【活動目標】
1、知道通過改變形狀可以把沉的東西變成浮的。
2、能用符號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樂意與同伴、教師分享自己的發(fā)現(xiàn)。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物質(zhì):
1、裝水的大臉盆每組一個、毛巾若干。
2、幼兒每人一個托盤、內(nèi)裝:包裝紙、橡皮泥、蠟光紙、帶蓋玻璃瓶。
幼兒人手一份“沉浮記錄表”、筆。
【活動準備】
1、問題激趣
提出問題:誘發(fā)幼兒討論:輪船為什么會浮在水上?
2、猜測結果
組織幼兒觀察材料:看一看,托盤里有什么?
引導幼兒猜想:拿起來摸一摸,哪些東西放水里是浮的。哪些東西是沉的。
交代記錄要求:在記錄表上,把你認為會沉的東西畫上“↓”符號,會浮的畫上“↑”符號。
引導幼兒假設、猜想:我認為:橡皮泥會浮、玻璃瓶會沉。因為……。
3、驗證假設
引導幼兒將自己假設的材料放入水中,驗證沉浮事實。
引導幼兒討論驗證結果,重點觀察:沒帶蓋子的玻璃瓶是沉還是浮。
小結:通過實驗,我們了解到橡皮泥一下子就沉進水里了,沒蓋子的玻璃瓶會浮一會,一會兒過后也沉進水里了。
4、讓沉的東西變成浮的。
引發(fā)幼兒思考討論有什么辦法可以讓沉的東西浮起來?
引導幼兒用自己想出來的辦法讓提供的四種東子浮起來,如:蠟光紙、包裝紙折成船,將橡皮泥捏成碗,將空瓶子擰上蓋。
引導幼兒交流討論自己的操作和實驗結果。
教師重復幼兒的方法,做一遍總結示范。并在驗證途中加入新的發(fā)現(xiàn):在紙船和碗中可以加入新的東西,他們還可以運物。
教師小結。
活動反思:
1、事先沒有明確“浮上來,沉下去”這兩個詞組的搭配,所以在實驗結束的時候,會聽到好幾個幼兒說“浮下去,沉上來”,這個問題是我事先沒有考慮到的。
2、有幾組幼兒在做實驗的時候,出現(xiàn)爭搶實驗用品、拿杯子玩水、最后將紙船玩得變成紙漿的現(xiàn)象,這個是我事先沒有明確實驗的注意事項造成的,每一次活動過程中幼兒的常規(guī)問題還是要考慮到的。
24、中班科學領域教案《好玩的磁鐵》含反思
活動來源:
磁鐵能夠吸所有的鐵制品,這一現(xiàn)象既神奇又有趣。幼兒好奇心強,對事物有著強烈的探究欲望,而且他們已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對磁鐵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為了進一步引導幼兒感知磁鐵的特性,鼓勵幼兒在玩中發(fā)現(xiàn)身邊的科學,并嘗試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激發(fā)幼兒對探索活動的興趣,積累探索的方法,我們開展了此次科學探索活動。
活動目標
1.感知探究磁鐵吸鐵的現(xiàn)象,喜歡玩磁鐵
2.嘗試運用磁鐵的特性解決生活和游戲中的問題
3.培養(yǎng)幼兒探索興趣和思維能力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5.知道一些保持身體各部位整潔衛(wèi)生的方法。
材料準備:
人手一快磁鐵,每組數(shù)種材料(內(nèi)有積木、塑料管雪花片、回形針、鑰匙、硬幣、玻璃珠、小剪刀、瓶蓋、布、紙、鐵夾、掛墜等)
活動過程:
1.出示磁鐵,引出課題老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晃恍屡笥?出示磁鐵),你們認識嗎?
請大家把新朋友跟擺在面前的木頭、塑料比一比,看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這個新朋友比塑料和木頭沉,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磁鐵(幼兒重復一遍),它特別好玩。
2.幼兒探索活動老師:磁鐵特別好玩,你會發(fā)現(xiàn)它有許多的秘密,今天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好多東西,請大家試一試。
幼兒動手操作,老師巡回指導。
老師:剛才,小朋友玩得很開心,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舉手說一說?
提問:磁鐵能吸住什么東西?不能吸住什么東西?
小結:磁鐵會吸鐵制品,磁鐵會吸鐵,平時,我們也叫它吸鐵石。磁鐵能吸住鐵制的東西,吸不起來的就不是鐵做的。
3、自由操作:在班級周圍尋找能被磁鐵吸住的物體和玩具。
4、動腦筋、想辦法(1)打撈小汽車-一個粗心的小朋友把他的玩具汽車弄丟到金魚缸里去了,現(xiàn)在請小朋友想辦法把它打撈上來。(不能直接用手)
(2)老師有兩張漂亮的圖片想擺在鐵板上給小朋友看,可它老丟下來,怎么辦呢?
(3)老奶奶縫衣服時,一不小心針掉在了地上,老奶奶找來找去怎么也找不到,十分著急,請小朋友幫忙想辦法。
5、自制磁鐵玩具--跳舞的小兔子。讓幼兒更深的體驗磁鐵的本領。
(1)出示范例,教師演示跳舞的小兔子。(幼兒感到很好奇。)
(2)引導幼兒探索:怎樣使小兔子動起來?(幼兒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自由討論。)
(3)總結:用一個回形針插入小兔子的底部,然后用磁鐵隔著紙板去吸小兔子,此時小兔子會按磁鐵移動的方向動起來,就好象小兔子在跳舞。(讓幼兒進一步了解磁鐵隔著物品能吸鐵的特性。)
延伸活動:引導幼兒回家后自制跳舞的兔子玩具。
教學反思:磁鐵是幼兒現(xiàn)實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物品,磁鐵能夠吸鐵的特性決定了它備受幼兒青睞。在這次科學活動中,孩子們通過玩一玩、說一說、想一想、找一找等形式,知道了磁鐵能吸住鐵制的物品。所以也叫做吸鐵石。孩子們在自主的動手操作探尋中,發(fā)現(xiàn)了有趣的自然科學現(xiàn)象,在集體的相互交流中,滿足了幼兒積極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從而很好地調(diào)動了幼兒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增進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這也達到了我們"支持探索"的出發(fā)點和歸宿。
25、中班科學優(yōu)質(zhì)課教案《猜猜有什么?》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方法,推斷盒子里的東西。
2、能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樂于探索,并感受探索的樂趣。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略
活動過程:
一、出示盒子,引起探索興趣。
二、幼兒自由猜測并交流。
1、交待第一次游戲規(guī)則:不打開盒子,想辦法、猜一猜盒子里可能有什么?
2、幼兒第一次探索,猜測盒子里的東西。
3、幼兒進行交流。師:你用了什么方法?盒子里可能是什么?把你的方法做給大家看看。
4、教師小結:(結合圖片)師:每個人用的方法不一樣,猜出來的東西也不一樣。
三、觀察、比較、進一步推斷盒子里的東西。
1、教師出示盒子里可能裝的東西:毛巾、橘子、棗子、硬幣。
2、請幼兒說說四樣東西的不同。
3、交待第二次游戲規(guī)則。
(1)每人兩只盒子;(2)把自己身上的小名片貼在兩個盒子的上面(教師示范);(3)不打開盒子;猜出盒子里東西后放到前面桌上東西的前面。
4、幼兒第二次探索,(教案.出自: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并根據(jù)探索結果把盒子放在相應的地方。
5、集體交流:交流猜測方法和結果。
次序一:把毛巾找出來幼兒的兩只盒子比較。(可能的組合:毛巾-橘子;毛巾-桂圓;毛巾-硬幣)。
引導比較:發(fā)出聲音不同,輕重不同。
老師小結:毛巾放在盒子里,搖動盒子,聽上去聲音很輕。用手掂,感覺也是輕的。而且不容易滾動起來。
集體檢查:毛巾組盒子里是否都是毛巾。
次序二:把橘子找出來。
幼兒的兩只盒子比較。(可能的組合:橘子-毛巾;橘子-棗子;橘子-硬幣)。
引導比較:重量不一樣;聲音輕重不一樣;滾動不一樣;香味不一樣。
老師小結:原來,橘子有點重的,聽上去聲音噗噗噗的;橘子有點圓,容易滾動起來)集體檢查:橘子組盒子里是否都是橘子。
次序三:把棗子和硬幣找出來。
教師在棗子組和硬幣組各選出一只盒子。請幼兒進行比較。
引導發(fā)現(xiàn):搖一搖,聲音差別不大。
教師提供工具:法寶--磁鐵幼兒操作,進行比較,分出棗子和硬幣。
集體檢查:找出棗子和硬幣。
次序四:再次確定剛才沒有確定的盒子。(幼兒自己及同伴幫助)
四、延伸。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26、中班科學領域教案《拱形蛋殼》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對力作用于蛋殼凹面、凸面所出現(xiàn)的不同現(xiàn)象產(chǎn)生探索的欲望和興趣。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較大力的現(xiàn)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運用。
3、簡單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
4、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5、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1、勘兒操作材料(人手一套),蛋殼(分成兩半)、鉛筆、水、吸管、透明膠帶紙、紙條(三條,長短相同)、河流模型(可固定紙條)、小積木若干。
2、教師操作材料:桌面教具一套、記錄表、投影儀,有關橋梁、隧道、圓屋頂?shù)鹊膱D片。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引導幼兒操作感知。
1、故事《小雞出殼》引出問題:小雞是怎么啄破蛋殼的?
2、啟發(fā)幼兒用鉛筆尖代替小雞的尖嘴巴,來模擬小雞用尖嘴啄蛋殼的過程;發(fā)現(xiàn)力作用于蛋殼的凹面時,蛋殼很容易被啄破的現(xiàn)象。
3、師:試試用筆尖啄蛋殼的另外一面,看看會怎么樣?引導幼兒通過操作,驗證相同力分別作用于蛋殼凹面、凸面所產(chǎn)生的不同現(xiàn)象。
二、實驗:感知力的分散現(xiàn)象。
1、將水分別滴落在蛋殼的凹面和凸面,引導幼兒觀察兩種不同的現(xiàn)象,初步感知力的分散現(xiàn)象。
2、幼兒操作:將水滴落在蛋殼的凸面,再次感受力的分散現(xiàn)象。
3、教師出示圖l,作簡單小結:我們作用于蛋殼上的力就像水珠一樣,滴在凹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樣凝聚在一起,作用力大;滴在凸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樣流到四周,被分散,作用力就變小。
三、知識遷移,了解薄殼結構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1、師:你在生活中見到過哪些像“︿”的物體?
2、運用實物投影儀,向幼兒介紹有關拱橋、圓屋頂、隧道等的圖片,了解薄殼結構原理在生活中的運用。
四、幼兒繼續(xù)探索,并學習用簡單統(tǒng)計魄方法記錄探索的結果。
1、給幼兒一個河流模型和三張紙條,啟發(fā)幼兒嘗試建造不同弧度的拱橋,用小積木代替拱橋所受的力來進行測量,并記錄觀察的結果。(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法來記錄。)例:(圖2)
2、幫助幼兒比較分析幾種橋的受力程度,讓幼兒學習用較連貫的語言介紹自己的觀察結果。
3、師:你覺得什么樣的拱橋才是又好看又好用的呢?幫助幼兒分析實際應用中的利弊,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
五、延伸擴展:激發(fā)幼兒不斷探索的欲望。
1、啟發(fā)提問:古人利用蛋殼的這種原理建造了許多的拱橋,有的到今天還在使用,都好幾百年了。你能用蛋殼的這種原理來建造什么樣的建筑呢?
2、請幼兒用筆畫出自己設計的作品,并相互交流。(此部分可在區(qū)域活動中進行。)
【活動延伸】
在區(qū)域活動中,引導幼兒找找現(xiàn)代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橋,看看他們是用什么方法建造的,如斜拉索大橋、高架橋、立交橋、鐵路公路兩用橋等,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jīng)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chuàng)設各種學習環(huán)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xiàn)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jīng)驗。
27、中班科學領域教案《南瓜爺爺找鄰居》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觀察發(fā)現(xiàn)圖片上的線索,樂意按提供的線索積極思考。初步了解蔬菜的特征。
2、學習不受物體排列影響點數(shù)10以內(nèi)數(shù)量。
3、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激發(fā)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PPT、幼兒每人一塊泥工板(以貼上圖片)一支紅筆、一支黑筆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數(shù)客人
1、今天蔣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南瓜爺爺,南瓜爺爺家今天來了很多客人,因為南瓜爺爺要找鄰居,我們也一起去看看,好不好!
2、瞧,這就是今天南瓜爺爺家,它家門口來了很多客人,請你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位客人?(課件)
3.你數(shù)完啦,幾位客人呢(10個)你呢?幾位客人(11)一圈客人數(shù)下來,有好幾種答案。平時我們數(shù)東西都是排成一列小火車,一個一個數(shù),今天這么多的客人排成了一個圓,你有什么辦法把一圈的東西數(shù)清楚?
4、師:你是怎么數(shù)的?你從哪開始數(shù)的?
幼:從那個正方形的東西開始數(shù)的。
師:數(shù)一圈的東西是從容易記的圖形開始數(shù)。
師:那我們從正方形開始數(shù):123……101112……有沒有人發(fā)現(xiàn)問題,再數(shù)下去數(shù)字越來越大啦,我們怎么了呀?
幼:數(shù)多了。
師:那數(shù)到哪里應該停下來呢,幼:方形前面那個。
師:哦。數(shù)過的東西不能再數(shù)啦。我們再數(shù)一遍看到底是多少,先找個一個東西把它記牢了,就正方形的東西吧,記住數(shù)過的不能再數(shù)了。
5、我們一起數(shù)一遍,1、2、9.10,原來南瓜爺爺家里一共來了10位客人。
二、猜猜看你能從影子里看出它是誰嗎?第幾個可能是什么?幼兒猜測,教師引導。
我們打開看看到底是什么?看你有沒有猜對,第一個是、、、第十個是、、
三、找蔬菜鄰居
1、現(xiàn)在南瓜爺爺家門口的十位客人都被我們猜出來了。那南瓜爺爺?shù)降滓艺l做鄰居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2、出示字卡:蔬菜。這是什么字寶寶呢?(蔬菜)
3、小結:原來南瓜爺爺要找蔬菜做鄰居。那到底什么是蔬菜,聽好了蔬菜就是地里種出來的可以用來做菜的植物。
4、請你拿出椅子下的板,把你覺得是蔬菜的在它下面的格子打勾,想想老師剛才說的,蔬菜是種出來的可以用來做成菜的植物。
5、出示PPT,我們來看看哪些是蔬菜那些不是蔬菜。
第一個豆腐干是不是?為什么不是?(豆腐干是用豆經(jīng)過加工做出來的,不是直接種出來的,所以他不是蔬菜。)第三個:鴨子是從哪里來的?(鴨子是從蛋里孵化出來的,所以不是蔬菜。)第六個:蛋是從哪里來的?所以不是蔬菜6、現(xiàn)在請你拿出椅子下面的板,對照一下老師的PPT,在蔬菜圖片上直接打鉤。
7、揭示答案:咱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有幾樣蔬菜啊?(幼兒數(shù))我們數(shù)了有7樣蔬菜,出示數(shù)字卡)
四、住房子
1、我們一起請他們住進去吧。
2、南瓜爺爺找好了鄰居,你家的鄰居是誰你知道嗎?今天回家去看看你家的鄰居是誰,好不好?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蔬菜的不同特征,對生活中常見的蔬菜感興趣
2、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并樂意按提供的線索積極思考,能大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圖片、字卡、記錄卡、信封(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幻燈片,讓幼兒根據(jù)圖片內(nèi)容猜測是誰的家?
1、提問:這是誰的家?(南瓜的家)
2、出示南瓜圖片提問1:"你知道他是誰嗎?"(南瓜爺爺)提問2:"你從哪里知道他是爺爺?"提示幼兒:年紀大了會有什么變化?(胡子、眉毛)教師小結:年紀大了胡子和眉毛、頭發(fā)都會有變化
二、請客人
1、猜猜是誰來了(出示圖片的背面)我們來猜猜這些客人可能是誰,你們說的東西在哪里可以買到?
2.數(shù)客人師:今天南瓜爺爺?shù)募依飦砹撕枚嗟目腿?,請你?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位客人?(圖片背面圍繞南瓜爺爺排成一個圈)
(1)幼兒自由"數(shù)客人"師:一圈客人數(shù)下來,有好幾種答案。
(2)教師小結:平時我們數(shù)東西的時候都是排成一列小火車,一個一個數(shù),今天這么多的客人排成了一個圓,我們有什么辦法把一圈的東西數(shù)清楚呢?
(3)教師引導幼兒(以一直繞圈的形式讓幼兒自己發(fā)現(xiàn))找一個標志性物體的物體。
師:幼兒跟隨教師的指引開始數(shù)數(shù),教師以一直繞圈的形式讓幼兒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
(4)教師小結:數(shù)東西時一定要先找一個容易記住的物品開始數(shù),數(shù)過的就不能再數(shù)了。
(5)師:南瓜爺爺家來了這么多客人,我們給他們編上號。(教師在每個東西旁邊都編上對應的數(shù)字)
3、"找鄰居"師:我們一起來想一想南瓜爺爺家里今天來了這么多客人,它到底有什么事呢?小朋友你們也想想你們家里什么時候會來很多客人呢?(過年)
(1)了解"鄰居"的概念師:出示圖片,解釋什么是鄰居?(房子挨在一起,住在旁邊的朋友)南瓜爺爺找誰做鄰居呢?
師:南瓜爺爺要找蔬菜做鄰居,請幼兒自由討論什么是蔬菜,并出示卡片"蔬菜是種出來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出示信封讓幼兒把結果進行整理記錄。
(2)什么是蔬菜?
教師解釋什么是蔬菜:蔬菜是種出來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全班一起再一次將蔬菜找出來。并將找出來的蔬菜列出來。
師:所有的蔬菜我們都找出來了,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種蔬菜呢?
3、"給鄰居分配房子"師:南瓜爺爺家附近有幾間房子?可是房子只有3間而蔬菜卻有6個,那該怎么辦呢?
出示圖片,讓幼兒思考怎樣分房子合適。
師:那誰和誰擠一起比較好呢?
師:老師放一個,土豆和黃瓜,你覺得我是怎么想的?
我這樣放是有原因的。蔬菜的分發(fā)有很多,除顏色、形狀、高矮,還有很多,我們回去好好想一想。
活動結束
《南瓜爺爺找鄰居》活動實錄 一、活動背景分析:
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里,蔬菜隨處可見,它們種類繁多,對于"蔬菜"一詞我班的幼兒其實都耳熟能詳了,知道蔬菜有營養(yǎng),要多吃蔬菜,而他們最熟悉的蔬菜則是青菜,其他種類的蔬菜則一知半解,在日常生活中也常發(fā)現(xiàn)幼兒不愛吃蔬菜的現(xiàn)象。因此,有必要使幼兒形成對蔬菜正確的認識,加深對蔬菜的特征的理解,激發(fā)幼兒對蔬菜的興趣。我認為,選擇此教材有一定的季節(jié)性、必要性,就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xiàn)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fā)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jīng)驗和視野"。
同時我班幼兒在數(shù)數(shù)的技能上還停留在火車式排序數(shù)數(shù)法,數(shù)一圈物體的方法了解不多。因此在選材上我又將數(shù)學與科學兩大領域相整合,整個活動的展開以不斷地設疑、質(zhì)疑和最后的留疑為主導,讓幼兒在重復犯錯、重復性的尋找答案,注重啟發(fā)幼兒的方法,給予幼兒思考的余地,讓幼兒自己探索想出辦法解決。
二、活動目標:
1.對生活中常見的蔬菜感興趣,樂意按提供的線索積極思索。
2.觀察發(fā)現(xiàn)圖片上的線索,初步了解蔬菜的不同特征。
三、活動過程
片段(一).數(shù)客人
師:今天南瓜爺爺?shù)募依飦砹撕枚嗟目腿?將實物圖片的背面圍繞南瓜爺爺排成一個圈),請你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位?
師:你數(shù)完啦,幾位呢(10個)你呢?(11)你呢(12)一圈客人數(shù)下來,有好幾種答案。平時我們數(shù)東西都是排成一列小火車,一個一個數(shù),今天這么多的客人排成了一個圓,有什么辦法把一圈的東西數(shù)清楚呢?
師:你是怎么數(shù)的告訴大家,你從哪開始數(shù)的?
幼:從那個正方形的東西開始數(shù)的。
師:數(shù)一圈的東西是從容易記的圖形開始數(shù)。
師:我們從正方形開始數(shù):12345……91011……有沒有人發(fā)現(xiàn)問題,再數(shù)下去數(shù)字越來越大啦,有沒有人發(fā)現(xiàn)問題,你發(fā)現(xiàn)問題啦?什么問題?
幼:數(shù)多了。
師:那數(shù)到哪里應該停下來呢,
幼:方形前面那個。
師:哦。數(shù)過的東西不能再數(shù)啦。我們再數(shù)一遍看到底是多少,先找個一個東西把它記牢了,就選像鴨子的東西吧,記住數(shù)過的不能再數(shù)了。1、2、3、4、5、6、7,現(xiàn)在知道了南瓜爺爺家里一共來了7位客人,大家意見統(tǒng)一啦。
師:南瓜爺爺家來了七位客人,我們給他們編上號。(教師逐一在每個東西旁邊都編上1-7的數(shù)字)
片段(二).找鄰居
1.了解"鄰居"的概念
師:剛才楊老師告訴你們要學會看圖上面的提示???門上貼著一張紙也。把這張紙放大了給你們看!
師:(出示部分字卡找鄰居)什么是鄰居?(房子挨在一起,住在旁邊的朋友)我們班鄰居是誰?南瓜爺爺找誰做鄰居呢?
師:(出示完整字卡找蔬菜鄰居)南瓜爺爺找誰啊?什么是蔬菜啊?剛才看到的7樣菜里邊有蔬菜嗎?一會請你拿出椅子底下的板,依次念一念,找一支黑色的筆,把你覺得是蔬菜的東西勾出來,勾在上面一行。(幼兒拿出操作板,在上面一行用黑筆勾了起來。教師只是依次看過來,并不提出自己的意見。)
師:(等孩子們操作完以后)好,把筆送回去,有的人都找對啦,有的人還差一點點,到底什么是蔬菜啊?
2.什么是蔬菜?
師:楊老師看了厚厚的一本書,書上說,蔬菜是種出來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師:找一只紅色的筆,在第二行再想一想到底哪些是蔬菜,在第二行勾出來。(師:好啦。把紅筆送回去,看黑板,我這里的蔬菜和你們的一摸一樣,
師:我們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個?你找對了嗎?
師:4樣蔬菜用數(shù)字幾表示啊?(出示數(shù)字圖片4)
片段(三).給鄰居分配房子
師:(在南瓜爺爺旁邊出示三間房子)南瓜爺爺家附近有幾間房子?那要找?guī)讉€鄰居啊?
師:3間房子4樣蔬菜該怎么住啊?
幼:挨在一起住,擠一擠!
師:那誰和誰擠一起比較好呢?
幼:紅蘿卜和青菜,(為什么他倆擠一起)它們一樣長。(好主意!)
幼:南瓜爺爺和黃瓜,因為它很孤單!
師:老師放一個,土豆和黃瓜,你覺得我是怎么想的?
我這樣放是有原因的。蔬菜的分發(fā)有很多,除顏色、形狀、高矮,還有很多,我們回去好好想一想。
教學反思:
活動開始我讓幼兒猜猜從影子里看出它會是誰,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來了解幼兒對的以往經(jīng)驗了解有多少。從而使幼兒對教師所提供的影子有了一個深入的思考。由于本班幼兒經(jīng)常在區(qū)角玩找影子的游戲,所以幼兒很快就從影子中找出各種實物。在數(shù)南瓜爺爺家來了幾個客人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特意設計了一個圍合的數(shù)數(shù)方法。讓幼兒學會了圍成圈的東西也可以數(shù)的。并從中得出個結論:數(shù)圓圈時,要先找一個有特征的開始數(shù),數(shù)過的就不能再數(shù)了!無形中又讓孩子學會了一個新知識。在南瓜爺爺想找蔬菜鄰居這個環(huán)節(jié),幼兒對教師提供的物體來選擇蔬菜時,在了解了物體的形狀、大小后,幼兒對于豆腐干是不是蔬菜的討論成了一個難點。最后老師通過提供一些蔬菜生長環(huán)境的圖片,讓幼兒觀察,最后得出一個概念:蔬菜是種在地里的可以用來做成菜的植物,所以幼兒按照教師提供的線索得出了結論豆腐干不是蔬菜。在多次的選擇中,大部分幼兒能真正理解了蔬菜的概念。但還有一部分幼兒由于對蔬菜認識不夠透徹,還沒有清晰的辨認豆干和雞蛋不是蔬菜。
28、中班科學領域教案《幫小金魚換水》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探索等方式來了解虹吸原理,嘗試利用虹吸原理幫魚缸換水。
2、嘗試根據(jù)猜測和實踐填寫記錄表,學習表述自己的實驗結果。
3、樂意參與實驗,對虹吸原理產(chǎn)生興趣。
4、幫助幼兒了解身體結構,對以后的成長會具有一定的幫助。
5、了解多運動對身體有好處。
【活動準備】
吸管,酸奶勺子,一次性盒子,金魚缸,針筒一次性杯子,一次性杯子。
【活動過程】
一、視頻導入(教師拿好吸管兩頭,放進魚缸里,開始往下流水)
師:小朋友,我們?nèi)祟惿娑茧x不開呼吸,那小金魚是怎么在水里是怎么呼吸的呢?
師:小金魚在水里是靠腮呼吸的。
二、視頻停止(小金魚生活在很臟的水里)
師:看這畫面上的小金魚怎么了?(水很臟,需要換水)
師:那你有什么辦法幫小金魚換水,可以讓小金魚不從魚缸里出來?
幼兒講述。
教師小結:小朋友想了很多辦法,那我們來看看視頻里的老師是怎么幫小金魚換水的?
幼兒觀看視頻,教師捏住吸管兩頭,一頭先放進魚缸里,另一頭再放進一次性的盒子里,水開始流動。
三、探索讓吸管滿水的方法。
師:告訴我,你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換水的?
師:誰愿意來試一試?
師:為什么視頻中的老師和你用同樣的材料,她可以讓魚缸的水流下來,你不可以呢?
小結: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師的吸管中有什么秘密。
觀看視頻,教師捏住吸管之后,放開一頭,里面有水流出來。
師:老師的吸管里又什么秘密啊?
小結:原來老師的吸管里有水啊!那有水的吸管就能給魚缸換水嗎?
讓我來試一試。
教師示范,我先捏住吸管的兩頭,不能讓水流出來啊,要不然可能會失敗,一頭放進魚缸里,一定要讓它進入水里之后才能放手,另一頭對準接水的容器之后就可以放手,看看,我成功了嗎?
師:那么問題來了,怎樣讓你的吸管滿水,而且沒有空氣?
師:老師這里有幾種材料,猜猜看,什么材料可以讓吸管滿水沒有空氣,什么不可以?猜好之后把你的猜想結果記在記錄表上。
幼兒填寫記錄表。
師:誰來說說你的猜想結果,如果你覺得它可以,你準備怎么做?
師:你們的想法會不會成功呢?我們一起到后面去試一試,試一試之前,我有幾個操作要求,
記錄表放回凳子后面,4個小朋友一組,每種材料都要試一下,盡量不要讓你的水漏在桌子上,因為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應該節(jié)約用水,試完之后,要回來把你的記錄表填寫完整,你的實驗結果是不是和你猜的一樣,開始行動吧!
四、幼兒操作。
師:誰來說一說,你的實驗結果。
師:結果已經(jīng)出來了,看來用針筒來給吸管吸滿水是最可行的,那么怎樣正確的讓你的吸管吸滿水,而沒有空氣呢?這個需要兩個小朋友一起合作完成。那我也要請張老師來幫我一下。
兩位教師示范:首先,一位小朋友,吸管兩頭手中拿,對對齊,另一位小朋友,小針筒,手中拿,吸滿水,慢慢對準吸管口,輕輕按下小針筒,小眼睛,看看好,吸管滿水針筒就停止,兩手捏住吸管頭,小心別讓水流走。然后就是我們剛才看的視頻,一頭放進魚缸里,到了水里之后,手再放開,另一頭再放進一次性的盒子里,手再放開,水開始流動。
師:這個方法學會了嗎?那你們可以和視頻中的老師一樣合作給小金魚換水嗎?
幼兒給金魚缸換水,教師巡回指導。
五、教師總結,講述虹吸原理
師:小金魚說,謝謝你們幫它們換水,剛才我們做的這個換水實驗運用了一種科學原理,叫“虹吸原理”,它是利用大氣對水的壓力把水從高的容器導入到低的容器里,所以你們知道剛才為什么要把魚缸放在高一點的小椅子上了吧!你們回去后,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我們生活中有哪些事情用到了這個虹吸原理。
活動反思:
小班幼兒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對周圍世界充滿了驚奇,不僅喜歡觸摸、擺弄、操作,還會提出種種問題,表現(xiàn)他們渴望認識周圍世界和學習科學的需要。班級的自然角里養(yǎng)了金魚,幼兒已有了一些對金魚的了解,但了解的較膚淺,不全面,較分散?;顒又袑⒉捎帽容^豐富多樣的方式來幫助幼兒學習內(nèi)容。將根據(jù)幼兒自己的獨特的認知特點,采用讓幼兒看看、給金魚喂食,觀察金魚吃食,模仿小金魚在教師里游來游去等活動認識金魚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
29、中班科學領域教案《飼養(yǎng)員請客》含反思
活動:飼養(yǎng)員請客
活動目標:
1、嘗試按照動物的不同特征進行多重分類。
2、能夠區(qū)分家禽和家畜。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課件、操作包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觀察農(nóng)場場景。
1、今天,我們一起去農(nóng)場里看看吧!你看到了農(nóng)場里有些什么動物?
2、簡單認識農(nóng)場里的小動物,說說各種動物的外形特征并進行比較(幾條腿,有無長翅膀等)
他們都是我們的好朋友,小豬長得什么樣?(胖胖的身體、肥肥的腳、尖尖的耳朵、四條腿)
(鵝、雞)小雞和白鵝哪些地方長得一樣的?(2只腳,翅膀)
3、這些動物都生活在農(nóng)場里,為什么呢?
小結:以前這些動物也生活在大自然中,在森林里、河邊、水里。由于這些動物能幫人們做很多事情,人類把它們?nèi)︷B(yǎng)了起來,所以它們現(xiàn)在都一起生活在農(nóng)場里。
二、飼養(yǎng)員請客,按動物特征進行分類。
1、新年到了,飼養(yǎng)員叔叔要請動物們吃大餐,他請來了雞、鴨子、鴿子、鵝、豬、羊、馬和牛。飼養(yǎng)員叔叔想請我們小朋友來幫忙:看看這些小動物哪些地方長得一樣的,把他們放在一組,一共有幾組?(強調(diào):怎么樣的動物放在一組)動動小腦筋,看仔細哪些地方長得一樣的。
2、幼兒按動物們的某個特征進行分類。
3、交流不同的分類方法,并說一說各自的理由。
(1)你是怎么分的,他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小結:家禽是兩條腿,有羽毛和翅膀。會生蛋的鳥類;而家畜是四條腿、沒有翅膀的哺乳類。
(3)鞏固認識家禽和家畜。
什么樣的動物叫家禽?什么樣的動物叫家畜?
三、動物就餐
1.現(xiàn)在,飼養(yǎng)員要請小動物們吃飯啦,其中家禽們坐在一桌,家畜們坐在一桌,請小朋友們來幫忙分一分吧?(教師手拿一張操作紙,請幼兒討論)
2.分發(fā)給幼兒操作紙及工具人手一份,請幼兒分別剪下小動物,粘貼在位子上,提醒將家禽和家畜分類。
3.說說家禽、家畜各喜歡吃什么食物?并在每個動物前面的盤子里為它們畫上各自喜愛的食物。
四、動物去散步
1.播放課件【動物散步】的畫面,請幼兒觀察農(nóng)場里有哪些美麗的地方?
2.小動物們吃飽了,飼養(yǎng)員要請他們?nèi)ネ饷嫔⒉?,你們猜,它們都喜歡去哪里?
請幼兒參與課件游戲,按動物們喜歡去的地方進行分組,可以分幾組、每組有幾種動物?
活動延伸:
1.欣賞課件【視頻欣賞】,請幼兒進一步欣賞農(nóng)場里的動物們。
2.回家和爸爸媽媽收集關于家禽、家畜的資料,帶至幼兒園與同伴交流。
活動反思:
活動中孩子樂于思考, 善于傾聽,體驗活動的快樂。但由于孩子受到經(jīng)驗、能力等諸方面的影響,在活動的過程中容易產(chǎn)生矛盾、問題、心理上也會出現(xiàn)不良反應,此時老師應根據(jù)不同情況進行有效引導,調(diào)整策略,在活動中,注意回應,幫助梳理,提升經(jīng)驗,整體推進孩子的發(fā)展。在多重分類的經(jīng)驗基礎上幫助孩子提升關于家禽與家畜的概念。 整個活動力求讓孩子玩的開心,學的有效,從而提高活動的有效性。
30、中班科學優(yōu)秀教案《這就是我》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照著鏡子大膽地畫出自己臉上細微的部分。(重難點)
2、認識自己,知道自己和別人的不同之處。
3、能選擇幾種材料裝飾自己的畫像。
4、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1、《幼兒畫冊》(第3冊第7頁)、水彩筆,每人一份。
2、在有大鏡子的活動室進行,或每人一面小鏡子。
【活動過程】
一、比較自己與別人在外貌上面的不同。
1、提問:我們的名字一樣嗎?我們長得一樣嗎?
2、請幼兒找各朋友,看看兩個人什么地方不一樣。(幼兒自由結伴,自己照鏡子與同伴相互比較)
二、談談自己和同伴的興趣、愛好等方面的不一樣:我們除了長得不一樣,還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我們除了長得不一樣,喜歡的事情也各不相同。
三、在鏡子面前畫自己。
1、鼓勵幼兒使用合適的水彩筆畫出自己。鼓勵幼兒畫出自己臉上細微的部分,如頭發(fā)、眉毛的粗細、眼睛的大小等,并使用合適的水彩顏料畫出自己上衣的顏色。
2、啟發(fā)幼兒選用皺紋紙、彩紙等裝飾畫像中自己的頭發(fā)和臉部。
四、幼兒觀察圖畫,猜猜畫面上畫的是誰?
【教后反思】
活動前我們一起對著鏡子描述自己的外貌特征,陳怡如說"我的頭長得像草莓"欣愉說"我的頭像餅干"瑤瑤說"我的眉毛像月牙"……以前的畫畫課我都要在黑板上把想要畫的形象畫出來,讓小朋友來模仿,我也想借此機會鍛煉一下小朋友的想象力,小朋友的想象力真的是非常豐富,拿起畫筆畫的時候小朋友們一起聽著我的指令,先畫頭、頭發(fā)、眼睛、眉毛……一大部分小朋友都畫得非常好,源源和琪琪有些吃力,我就把他們安排在畫的比較好的小朋友身邊,這樣畫得好的小朋友帶著畫的一般的小朋友,互相模仿者畫,進步得也比較快,本節(jié)課上的還比較成功,通過這節(jié)課使我了解到了孩子間互相的模仿能力、想象力是超乎我們大人所想象的,而且小朋友也喜歡接受新鮮的事物,時常的帶著他們到新環(huán)境下上課,他們也會對美術課充滿興趣與好奇。
31、中班科學領域教案《玻璃上的冰花》含反思
教材簡解:
冰花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而幼兒對于外界的事物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在幼兒已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幼兒觀察、體驗冰花發(fā)生的變化。
目標預設:
1、感知冬天自然界中的天氣、氣溫的變化。
2、初步理解事物都是處于變化之中的。
3、體驗在感知發(fā)現(xiàn)中帶來的快樂。
4、了解保持個人衛(wèi)生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5、學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樂觀的情緒,逐漸養(yǎng)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課前準備:組織幼兒觀察玻璃上的冰花。
2、知識準備:幼兒對冰花的變化已有一定的感知。
活動重難點:
重點:了解大自然中天氣、氣溫的變化。
難點:理解事物都是處于變化發(fā)展中的。
設計理念:
我以找準孩子興趣點和最近發(fā)展區(qū)選擇導入方式,設計了此次活動,通過活動可以激發(fā)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的關注以及探索的欲望,充分體現(xiàn)了以幼兒為主的教學理念。
設計思路:
冬天已悄悄走進了我們的幼兒園,雖說腳步是輕輕的,卻沒有躲過孩子們敏銳的眼睛。我們班一位幼兒一早來到幼兒園,剛走進洗手間,就大聲叫起來:"老師,老師,你快來看看呀,玻璃上有東西,真漂亮。"其他幼兒聽到之后,紛紛圍攏過來,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結合我班幼兒年齡特點,特設計了本次活動,希望讓幼兒在活動中去感知去發(fā)現(xiàn)周圍事物的秘密。
活動過程:
一、師幼談話,導入課題:
1、哪個小朋友知道我們現(xiàn)在處在什么季節(jié)?(冬季)
2、在這個季節(jié)天氣很冷,冷天會出現(xiàn)什么景象?(結冰)
3、玻璃上會出現(xiàn)什么?(冰花)
二、創(chuàng)設情景,教師帶領幼兒到洗手間,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1)請幼兒有序的排好隊觀察玻璃上的冰花。
(2)觀察玻璃上冰花有什么變化。
三、教師提問,啟發(fā)引導幼兒了解冰花。
1、提問:"你們知道冰花是從哪里來的嗎?"幼兒議論:"因為冬天天氣冷,所以有冰花。""冬天到了就有冰花,還下雪呢?"
2、師:"你們還在哪里見過冰花?"幼:"電視上有許多好看的冰花。""我家的玻璃上也有冰。""我家沒有冰花。"
3、師:"為什么有的玻璃上有冰花,有的玻璃上沒有冰花呢?"幼:"因為我家有空調(diào),暖和,所以沒有冰花。""有太陽的地方?jīng)]有冰花,沒有太陽的地方有冰花。"師總結:由于氣溫的變化,導致了冰花也發(fā)生了變化,我們生活中有許多東西都是變化的,比如:天氣的變化、動物的變化、植物的變化等等。
四、結束活動:
小朋友們都已了解了冰花,并知道冰花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會發(fā)生變化,回去的時候,可以向你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介紹一下冰花。
活動反思:
抓住冬天這一很好的季節(jié)教育時機,和孩子們一起制作凍冰花,感受冬天氣溫的變化,探索水的形態(tài)變化與氣溫的關系。 讓幼兒知道天氣不太冷的時候室外是凍不出冰花的。 一個簡單的凍冰花制作給幼兒帶來了莫大的快樂。雖然凍冰花的制作過程很簡單,但由孩子親手來制作,體會制作過程的快樂這才是活動最根本的目的。
32、中班科學教案《我從哪里來》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媽媽懷孕的過程和感受。
2.體驗媽媽懷孕的辛苦,萌發(fā)更愛媽媽的情感。
3.感受媽媽對寶寶的那種愛,激發(fā)幼兒對媽媽的愛。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向媽媽了解懷孕時的過程和感受,收集一些胎兒在媽媽肚子里的書籍、資料。
2.媽媽懷孕時的ppt。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欣賞媽媽懷孕時的ppt
2.說一說媽媽懷孕時是怎樣的。
二、了解生長過程
1.了解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生長的過程(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通過臍帶進行呼吸并吸收營養(yǎng)逐漸長大,9個月后,寶寶就出生了。)
2.小結:我們都是從媽媽的肚子里生出來的,在媽媽肚子里住了9個月,并且慢慢長大。
三、 模仿體驗
1.幼兒在自己的衣服里面塞上枕頭,步行、爬樓梯、奔跑等。
2.小結:我們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網(wǎng))媽媽很辛苦,現(xiàn)在我們長大了,懂得了要更愛媽媽。
拓展延伸:
寶寶會在媽媽肚子里做些什么事情呢?幼兒在紙上畫下來,并說一說。
活動建議:
1.家園互動,和家長進行溝通,讓孩子了解媽媽懷孕的過程和感受。
2.可以借鑒“長高”的詩歌,讓幼兒更好地了解媽媽、爸爸把我們帶大很艱辛。
3.在語言區(qū)里提供有關書籍,了解媽媽的生育過程和寶寶的生長過程。
教學反思:
1、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幼兒提出的性問題。
專家指出:既然人的性的發(fā)育開始很早,即使不滿周歲的孩子在性問題上也不是中性體,所以性教育必須從幼年開始,真實正確的表述性知識。幼兒期是人生的啟蒙期,作為教師應該做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幼兒提出的性問題?!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也明確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xiàn)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chǎn)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在這次教學活動中,我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和本園有懷孕教師的契機,利用圖片、課件等直觀的教學手段,對幼兒進行科學的啟蒙知識。本次教學活動來源于幼兒的生活,是他們所感興趣的問題,所以在活動中,他們始終保持著飽滿的熱情。
2、根據(jù)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是:活潑好動,充滿了好奇心,總有問不完的為什么,他們的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在向幼兒介紹小生命的形成、成長和分娩的過程,我采用了圖片和課件的形式,讓幼兒直觀的了解生命的形成過程。為了讓幼兒體驗當媽媽的辛苦,在活動延伸中,教師在區(qū)角提供了小沙袋讓幼兒綁在身上,讓他們通過半天的活動,體會當媽媽的辛苦。
3、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處處皆教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fā)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我利用孩子們關注馬老師懷孕的現(xiàn)象,及時的對他們進行了基本的性教育,避免了幼兒對其錯誤的認識,使孩子們對生命的形成過程有一個科學的認識。
4、充分利用環(huán)境的教育資源,有效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同伴群體及幼兒園教師集體是寶貴的教育資源,應充分發(fā)揮這一資源的作用。"在本次活動中,我充分利用教師懷孕這個機會,豐富和拓展了幼兒的學習經(jīng)驗。
33、中班科學領域教案《水》含反思
一、活動背景
水是幼兒每天都能接觸到的、熟悉的、喜歡的東西,我就抓住這一教育契機,注意創(chuàng)設操作環(huán)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協(xié)調(diào)活動,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是幼兒變被動學習者為主動學習者、探索者,從而萌發(fā)愛科學的情感。
二、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在嘗試活動中讓幼兒認識水的基本性質(zhì):無色、無味、透明、流動。
2 、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懂得要節(jié)約護用水,保護水資源。
3 、激發(fā)幼兒對水的探究興趣,樂意參與活動。
4 、培養(yǎng)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fā)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二)活動準備:
1.兩個金魚缸(一缸水內(nèi)有一條金魚,一缸米內(nèi)有塑料彩球),一玻璃杯清水,每組一份菊花精、白糖、鹽、沙、石子、紅豆。
2.人手一只塑料小籃、有洞塑料袋、有洞小容器、半玻璃杯清水、一條毛巾。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導入課題
(1)出示一杯清水師:瞧,今天我給大家請來了好朋友--水。它的秘密可多啦,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水的秘密。
(2)幼兒猜猜水里、米里有什么。
師:小朋友看看這兩個金魚缸,一個缸內(nèi)裝水,一個缸內(nèi)裝米,你們知道水里、米里都有些什么東西嗎?
幼:有的說水里有條金魚;有的說水里有條金魚在游來游去。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有的說一看就知道;有的說透過水看到的。
師:看看米里有什么?
幼:有的說只有米;有的說什么也沒有;有的說看不出。
教師從米里拿出塑料彩球。
小結:水是無色透明的,能看見水里的物體;米不透明,看不見里面的。
(評:以探索秘密引出課題,萌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充分調(diào)動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并以具體形象的猜一猜活動,讓幼兒自己感受水是透明的。)
2、幼兒進行嘗試操作。
(1)盛水活動師: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有洞的小容器、塑料袋、小籃、請你們選一樣來盛水,看看會怎樣?
幼A:小容器里的水跑到了盆里。
幼B:籃子放到盆里時籃子里有水,拎起籃子水沒了。
幼C:塑料袋里的水流到盆里了,盛不住。
小結:水會流動。
(評:提供材料,幼兒在自己的嘗試操作中感知水會流動,教師及時肯定幼兒的結論,使幼兒有了成功的體驗,為下一嘗試活動奠定了基礎。)
(2)溶解實驗師:請小朋友從桌上的白糖、鹽、菊花精……中取幾樣東西放入你的清水中,再輕輕攪拌,看一看,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
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水的顏色及實物在水中的變化。
建議幼兒相互交流實驗結果。
師:誰來告訴大家實驗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幼A:糖、鹽放在水中沒有了,沙子沉到了杯底。
幼B:菊花精放在水中,攪一攪后沒有了,水變成了淡黃色,小石子還在水中。
幼C:糖、鹽、菊花精放在水中都沒了,水變顏色了,沙子、紅豆、石子都在水里。
師:小朋友觀察得可真仔細。
小結:糖、鹽菊花精放入水中不見了,這幾樣東西被水溶解了。
師:生活中你還見到哪些東西能被水溶解。
幼:有的說果珍,有的說阿華田,有的說味精,有的說化肥,有的說感冒沖劑。
(評:提供多種材料,引讓幼兒嘗試操作,并引導幼兒自己觀察、比較,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既為幼兒間的互動提供了機會,(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wǎng))又使幼兒的主動活動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能力,也理解了溶解的含義。讓幼兒運用已有經(jīng)驗,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造性思維。)
3、引導幼兒保護水師:水是我們?nèi)祟惖暮门笥?,也是小金魚的家,看小金魚在清水中游得多歡呀??晌覀兘?jīng)常在電視看到一些河水發(fā)黑、發(fā)臭,魚兒都死了,也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所以我們怎樣保護水呢?
幼A:不把臟東西丟進河里。
幼B:工廠里污水不能放到河里。
幼C:看到河里有垃圾把它撈上來。
幼D:讓治污水的叔叔把水變干凈。
師:小朋友的辦法可真多,好了,現(xiàn)在我們把剛才水杯里的水倒到水桶里,可千萬不能亂倒呀。
(評:教師適當引導,使幼兒了解水污染的危害,激發(fā)幼兒保護水,增強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三)、活動評價:
本次活動新穎、有趣。幼兒從以往"教師示范,幼兒學樣"的舊教學模式中擺脫了出來,真正成為科學活動的主人。(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wǎng))我為幼兒提供多種材料,幼兒進行了兩次主動探索嘗試活動,認識了水會流動,有的東西在水中會被溶解。在活動中我沒有進行一手包辦,而是強調(diào)讓幼兒直接操作材料,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去思考,滿足了幼兒的好奇、探索、希望嘗試的欲望,充分調(diào)動了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yǎng)了動手能力,發(fā)展了直觀思維能力。同時在活動中師生感情融洽,幼兒專注投入,為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又由于我對每個幼兒的嘗試活動都給予肯定、鼓勵,使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又增強了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在這一活動中,我得到很多啟示:
(一)、在日常生活中,老師要善于觀察,善于捕捉教育契機,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著手,設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
(二)、幼兒嘗試精神的潛能是存在的,在設計活動時,應考慮到幼兒創(chuàng)造思維的發(fā)展,這樣孩子們就能得到充分發(fā)揚創(chuàng)新精神,鍛煉實踐能力。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是以探索水的秘密為主,水是孩子們天天接觸,非常熟悉的一個物品,但是水的秘密也非常多,因此,孩子們在本次活動中通過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水的三個特性,這對于他們來說是一件十分有成就感的事,孩子們非常感興趣。活動中教師也注重了讓幼兒用完整的一句話回答問題,并且鼓勵更多的幼兒參與思考,實驗,討論 ,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讓幼兒真正做到了學習的主人,自發(fā),自主,自由的開展活動,在同伴與教師的互動中共同探索獲得新知。
不足之處:
準備的不是很充分,探索活動應該有更多的操作材料,由于材料有限,因此大部分幼兒都是通過觀察來發(fā)現(xiàn),沒有親自嘗試,所以會有些遺憾。
34、中班科學教案《蔬菜從哪里來》含反思
設計思路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農(nóng)業(yè)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對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來說,想認識各種各樣的蔬菜并不難。因為在超市中隨時都可以買到一年四季的新鮮蔬菜。但是,如果你問孩子“蔬菜是從哪里來的?”恐怕孩子們很難給你正確答案,就更不用說認識蔬菜植株,了解它們的生長方式了。針對孩子們這一經(jīng)驗的不足,我設計了《蔬菜從哪里來》這一教育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長方式。
2、按照蔬菜的食用部分,對蔬菜進行簡單非分類。
3、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能力和記錄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蔬菜圖片若干、疏菜整株與部分的課件、蔬菜分類統(tǒng)計表每組一張。
活動過程
一、蔬菜從哪里來?
——教師提出問題“我們吃的蔬菜是從哪里來的?”
——幼兒討論:(從超市買來的,從菜市場買來的,從很遠的地方運來的,從地里種出來的)
分析與反思:從這一環(huán)節(jié)幼兒的表現(xiàn)來看,幼兒對于“蔬菜從哪里來”這個問題,只是憑借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有一些模糊的認識,即便是能說出“從地里長出來的”也只是從大人那里聽說,很少有人親眼見過蔬菜的生長,這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開展增加了難度,同時也增強了孩子們的探知興趣。
二、蔬菜是怎樣長出來的?
——教師出示常見的具有代表性的幾種蔬菜如:西紅柿、白菜、土豆、藕請小朋友辨別一下是哪種蔬菜,并找出我們吃的部分。
——教師出示蔬菜的整體余局部的課件,幫助幼兒理解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長方式。(本文.來源:快思.教案網(wǎng))(有的長在土里;有的長在水里;有的吃地上的莖葉;有的吃底下的莖)
分析與反思:看到整棵蔬菜的圖片,孩子們發(fā)出陣陣驚嘆:“原來西紅柿是長在樹上的”“土豆原來長在土里,土豆樹還開白色的花呢”“原來荷花的根就是藕呀”隨著孩子們的陣陣驚嘆聲,他們的好奇心被充分的激發(fā)出來,學習興趣也被充分的調(diào)動起來,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圖片呈現(xiàn)”的方式總感覺遙遠不真實,如果活動當時能帶孩子參過一下菜園,相信孩子們的印象會更深刻,理解也會更透徹。
三、蔬菜分類。
——出示多種整株蔬菜,請幼兒根據(jù)我們吃的部分進行分類。大體分為(葉菜類、瓜果類、根莖類)
——幼兒分組討論確定記錄的方法,完成常見蔬菜分類統(tǒng)計表。
分析與反思:
在幼兒分組完成蔬菜種類統(tǒng)計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給孩子們留下了充分發(fā)揮自主性的空間,每組幼兒可以共同討論并確定本組的記錄方法(有的繪畫、有的用符號代表)充分調(diào)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并且培養(yǎng)了他們相互合作的能力。
35、中班科學領域教案《動物的翅膀》
【活動目標】
1.了解動物翅膀探究其特征及不同作用。
2.能正確的區(qū)分各種鳥類翅膀的特征。
3.樂意與同伴交流自己喜歡的小鳥,對鳥類產(chǎn)生興趣。
【活動準備】
課件 會飛的動物調(diào)查表 動物圖片若干。
【活動建議】
1.了解動物翅膀的形態(tài)和不同的特點。
(1)提問:你知道哪些小動物會飛呢?
(2)它們?yōu)槭裁磿w呢?
(3)那么會飛的小動物的翅膀都是一樣的嗎?前幾天我們一起調(diào)查了動物的翅膀, 現(xiàn)在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說說你調(diào)查的小動物的翅膀是怎么樣子的呢?
(4)一般會飛的有兩對翅膀的小動物是昆蟲,而鳥類一般只有一對翅膀,翅膀上有羽毛。
小結:原來會飛的小動物的翅膀都是不一樣的,但是這些小動物都是通過煽動翅膀在天空、在花叢中、在水面上自由飛翔的。
2.了解動物翅膀的不同作用,動物的翅膀除了會飛還有什么作用呢?
(1)出示課件,故事中小動物為什么沒有把翅膀借給它?你還知道哪些小動物翅膀的作用呢?
小結:原來,翅膀?qū)τ谛游飩儊碚f都有著不同的作用。
3.組織交流,激發(fā)幼兒對鳥類產(chǎn)生興趣。
(1)請幼兒介紹自己喜歡的鳥類的名稱、特征、本領。
(2)你們希望有一對翅膀嗎?假如你們有一對翅膀,你們要像哪個小動物一樣用翅膀做什么事情呢?請你去找一個動物朋友,并用一句好聽的話來告訴大家。
36、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為什么會浮在水面?》反思
【活動目標】
1、知道通過改變形狀可以把沉的東西變成浮的。
2、能用符號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樂意與同伴、教師分享自己的發(fā)現(xiàn)。
4、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fā)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
物質(zhì):
1、裝水的大臉盆每組一個、毛巾若干。
2、幼兒每人一個托盤、內(nèi)裝:包裝紙、橡皮泥、蠟光紙、帶蓋玻璃瓶。
幼兒人手一份“沉浮記錄表”、筆。
【活動準備】
1、問題激趣
提出問題:誘發(fā)幼兒討論:輪船為什么會浮在水上?
2、猜測結果
組織幼兒觀察材料:看一看,托盤里有什么?
引導幼兒猜想:拿起來摸一摸,哪些東西放水里是浮的。哪些東西是沉的。
交代記錄要求:在記錄表上,把你認為會沉的東西畫上“↓”符號,會浮的畫上“→”符號。
引導幼兒假設、猜想:我認為:橡皮泥會浮、玻璃瓶會沉。因為……。
3、驗證假設
引導幼兒將自己假設的材料放入水中,驗證沉浮事實。
引導幼兒討論驗證結果,重點觀察:沒帶蓋子的玻璃瓶是沉還是浮。
小結:通過實驗,我們了解到橡皮泥一下子就沉進水里了,沒蓋子的玻璃瓶會浮一會,一會兒過后也沉進水里了。
4、讓沉的東西變成浮的。
引發(fā)幼兒思考討論有什么辦法可以讓沉的東西浮起來?
引導幼兒用自己想出來的辦法讓提供的四種東子浮起來,如:蠟光紙、包裝紙折成船,將橡皮泥捏成碗,將空瓶子擰上蓋。
引導幼兒交流討論自己的操作和實驗結果。
教師重復幼兒的方法,做一遍總結示范。并在驗證途中加入新的發(fā)現(xiàn):在紙船和碗中可以加入新的東西,他們還可以運物。
教師小結。
活動反思:
1、事先沒有明確“浮上來,沉下去”這兩個詞組的搭配,所以在實驗結束的時候,會聽到好幾個幼兒說“浮下去,沉上來”,這個問題是我事先沒有考慮到的。
2、有幾組幼兒在做實驗的時候,出現(xiàn)爭搶實驗用品、拿杯子玩水、最后將紙船玩得變成紙漿的現(xiàn)象,這個是我事先沒有明確實驗的注意事項造成的,每一次活動過程中幼兒的常規(guī)問題還是要考慮到的。
37、幼師中班科學領域教案《在馬路上—找家》
教材分析
數(shù)是幼兒早期數(shù)學概念發(fā)展的重要基礎,中班幼兒是通過實際操作感知數(shù)的形成的。本次活動,利用牌子上的數(shù)為三位小朋友找家, 對中班小朋友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幼兒在多次嘗試的過程中,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大提升。
活動目標
1.幼兒能運用已有生活經(jīng)驗,根據(jù)數(shù)經(jīng)驗為三個朋友找到家。
2.體驗活動中的樂趣。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與家長一起收集過關于自己所居住的小區(qū)的資料, 已有一些小區(qū)認識的經(jīng)驗。
2.物質(zhì)準備:幼兒人手一張優(yōu)化操作卡、筆。
活動建議
1.談話活動,引出活動主題。
這幾天我們都在收集關于自己所居住的小區(qū)的資料,誰能告訴大家你住在什么地方?(具體路名幾號幾弄幾室?)
2.呈現(xiàn)問題情境,引導幼兒解決問題。
有三個小朋友,它們出去玩兒,但是走迷路了,手里只有自己家地址的牌子,你們能幫助他們找到家嗎?
看看三個朋友手上的牌子寫了什么?幫助幼兒認識上面的文字和數(shù)字以及表示的意義。
教師將三個朋友手上的牌子寫出來,方便幼兒識記。
誰能為小明找到家?小紅的家在哪里?小蘭的家又在什么地方呢?
幼兒自由討論,決定如何才能幫助小朋友找到家。
3.幼兒操作,鞏固所學知識經(jīng)驗。
幼兒人手一張操作卡和一支筆,獨立完成。教師巡回觀察,個別幼兒進行引導。
4.活動延伸
開展送信的活動,引導幼兒進一步理解門牌號上數(shù)字符號的意義。
說說自己家的門牌號碼和好朋友家的門牌號碼。
38、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我愛大樹和小花》反思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我愛大樹和小花》適用于中班開展科學活動。欣賞圖片閱讀教材,理解圖片內(nèi)容知道花草樹木對人類的作用,讓幼兒欣賞圖片并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說出幾種花草樹木的名稱和作用及其保護方法,啟發(fā)幼幼兒保護花草樹木,愛護環(huán)境。
活動目標
1.目標一:欣賞圖片閱讀教材,理解圖片內(nèi)容知道花草樹木對人類的作用。
2.目標二:欣賞圖片并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說出幾種花草樹木的名稱和作用及其保護方法。
3.目標三:了解花草樹木與人類的依存關系,萌發(fā)幼兒保護花草樹木及環(huán)境的意識,產(chǎn)生愛樹愛花的情感。
4.目標四: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目標五: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掛圖四幅、幼兒用書第37-38頁、五幅環(huán)保畫(例如:樹木被破壞、花朵被摘……)、制作花朵大樹頭飾幼兒人數(shù)各一半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幼兒園里面開了很多花,種了許多樹呀,那你們喜不喜歡呢?為什么?
幼兒討論:為什么喜歡幼兒園里面的花草樹木?通過此問題來引出接下去的基本活動。)
(二)基本活動
讓幼兒欣賞、理解圖片內(nèi)容及其意思,懂得保護花草樹木的重要性,并與同伴討論自己保護花草樹木的方法。
教師:1.請小朋友把教材翻到最后一頁(37-38頁),看到了什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幼兒互相討論,教師找一部分小朋友講一講看到了什么,對圖片的了解有多少)
2.逐一出示掛圖并分析每張圖示的意思,當出示掛圖(四)的時候著重向幼兒解釋光合作用對人類的重大作用。(第二次看掛圖目的是為了讓幼兒能夠更好的了解圖示內(nèi)容,從而幫助幼兒理解教材內(nèi)容,明白教材的教育宗旨懂得保護花草樹木的重要性,萌發(fā)幼兒喜愛花草樹木的情緒情感。)
3.逐一出示花草樹木被破壞的照片,幼兒進行觀察并說出自己的感想,提出保護花草樹木的方法。(通過反面的例子來提升幼兒愛護花草樹木的情感并深刻體驗到愛護花草樹木的重要性。)
(三)游戲活動:
"我是大樹、小花"游戲,幼兒體驗怎樣保護花草樹木,學會用自己的方法保護花草樹木。
教師示范:
3、教師示范扮演花朵帶上花朵的頭飾,讓幼兒扮演花朵的主人并讓幼兒為花朵天天澆水等等最后教師將花朵開心的心情用肢體語言表達出來,讓幼兒從直觀上發(fā)現(xiàn)愛護花草的好處。
4、教師組織幼兒玩以上游戲。(教師組織幼兒玩游戲并帶上相應的頭飾,互相輪換玩游戲。)
教師組織幼兒總結活動:
我們的小朋友都很不錯想了那么多保護花草樹木的方法,我們的花草樹木們都很高興。小朋友們在游戲中感受到花草樹木的快樂和難過了所以懂得怎么去保護他們了,那么我們以后應該怎么去做呢,老師請我們小朋友自己說說看以后你應該怎么做,怎么去保護我們的花草樹木們,怎樣讓我們的環(huán)境變得更加的美麗。
(四)延伸活動
1、教師帶領幼兒為幼兒園的花草樹木們貼上愛心標簽。
2、教師選擇合適的時間,帶領幼兒為花草樹木們澆水、鋤草……
教學反思:
1. 我從教學目標上我有認知、情感、技能、但是科學活動應落在探索上,這是我以后科學活動中應注意的。
2. 活動中我應考慮在幼兒的水平上來安排內(nèi)容。如理解光合作用這是難點,應建立在平時經(jīng)驗之上來教學。
3. 通過游戲活動幼兒對花草樹木的情感提升了,了解了保護花草樹木的方法。
- 電筒亮了(中班科學)
- 幼兒園中班科學:海底世界(中班科學)
- 幼兒園科學教案:保護海洋
- 培養(yǎng)幼兒動手能力的教案:幫貓媽媽做事情
-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泡泡(科學)
- 幼兒園經(jīng)典教案:L花貓釣魚(中班科學)
- 好吃的栗子(科學)
- 幼兒園中班教案:多彩的肥皂常識(科學)
- 美麗的貝殼(中班科學)
- 培養(yǎng)幼兒大膽嘗試的中班科學教案:物體盒沉浮
-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魔術瓶
-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鏡子用處多
- 中班科學生活常識教案:各種各樣的鎖
- 中班生活常識教案:花菜、卷心菜
- 幼兒園工作經(jīng)驗交流: 影響業(yè)務園長管理教學的內(nèi)在因素
- 訓練孩子說話的建議
- 老虎灘
- 給老師的一封信
- 快樂曲線
- 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培養(yǎng):美麗的菊花
- 《傳聞中的女帝后宮》簡單刷錢攻略
- 樹和喜鵲上課筆記劃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