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認為漢語是嬰兒語

全世界都認為漢語是嬰兒語

全世界都認為漢語是嬰兒語

  100年前,全世界都認為漢語是嬰兒語,后來才發(fā)現(xiàn)原來漢語是進化過的世界最先進的語言。原來在七千年前,漢語也有羅嗦的后啜和字格,后來我們把那些無用東西都拋棄了。比如用一個“了”字就把已經完成的動作表現(xiàn)出來了。根本不用什么現(xiàn)在過去完成時那么羅嗦。

  古埃及楔形文字演化成腓尼基語,腓尼基古文字又演化成希臘語,希臘語又演化為拉丁語,拉丁語又變成法語,法語又演化成英語。拉丁語向東成為斯拉夫語系,斯拉夫語系又演化成俄語。同時這也是一個宗教的傳播史,是天主教分化為基督教,東正教的過程。漢語是世界上唯一不使用字母高級語言。

  漢語又是唯一可用于計算機時代的語言,最適合語音控制,而不用象英語那樣用手瞎摸!這是一個決定中國人命運的問題,請所有朋友盡量宣傳!漢語的一個明顯的優(yōu)勢是,思維面廣闊,在數(shù)學上由于單音節(jié)發(fā)音,對數(shù)字的反應速度也更快,但在邏輯思維方面還是拼音文字較好,但從人類文明發(fā)展的 趨勢看,作巍№意文字的漢語,由于可以自由組合新名詞新概念以至新思想, 可以容納信息和知識爆炸的沖擊,無疑將發(fā)展為人類的共同語言,用這種語言 來交流思想更加方便,更加豐富多彩,當然在論文和計算機語言是漢語和拼音 文字并用了,漢語的偉大就在于兼容,你們看看在漢語的學術論文有漢語和阿拉伯數(shù)字和西方拼音文字的混用現(xiàn)相,但在英語論文中則找不到一個漢字,中國的物理學專家可以憑借他在中學時代的化學基礎知識通讀化學專家的論文,反之依然,而英美的不同行業(yè)的專家要交流他們的學術成果,則是對牛彈琴,憑這個優(yōu)勢,漢語就有資格成為世界語,而我們國內還有些學者還要把漢語拼音化, 這不是邯鄲學步東施效顰嗎?我們中國人民也有資格控告那些所謂的文明的西方人,是誰在制造環(huán)境污染,破壞森林和草原,就是他們,因為印刷同樣內容的一本書,西方語言搖∪漢語浪費2倍的紙張,全世界使用西方語言的人搖∪使用漢語的人多5倍,按照簡單的因素級連倍乘法,就要浪費10-20倍以上的木材增加20倍以上的工業(yè)廢水,就語言的優(yōu)越性來講,西方人沒有什么資格對漢語說三道四,連文盲都知道從聯(lián)合國五種工作語言找出漢語文本,因為漢語文本是最薄的那一本。

  中國人心里有這樣一種成見;認為漢語遲早搖』英語所淘汰。記得有一次,大概是胡野碧在辯論時干脆把它清楚地說了出來。前幾天‘世紀大講堂’請了一位學者李銳也認為全球化的結果是讓英語統(tǒng)治世界。只有阮次山在一次‘大時代,小故事’中談到漢語的思維速度比英語快。但是,他又提出一個問題;既然由于漢語使用了‘聲’使得漢語的思維速度比英語快,那么,由于廣東話中的聲比普通話多,是不是廣東話的思維速度比普通話更快呢?我的回答是,廣東話雖然使用的聲調多于普通話,但是,廣東話有兩個缺點,第一、它的文字規(guī)劃得不好,文字表達欠佳,且有閉音節(jié)的聲音存在。第二、它的聲音利用率不高,普通話有21個聲母、35個韻母和四聲,連乘的結果是2900個聲音,但是能夠被利用的是2500個,而真正被用到普通話中的僅1200個。廣東話有九聲,即使它的聲母和韻母與普通話一樣多,那么它實際使用的聲音也應該是普通話的兩倍多才對,但是,廣東話中實際使用的聲音僅有1500個,與普通話相差不多,而它的利用率比普通話小了幾乎一倍。利用率小,就說明難學。因為同樣的一個聲母或韻母,每次的使用實際上也是一種練習的過程,利用率高的聲母或韻母必然容易記憶、容易掌握。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凡是常用的語言元素,包括聲母、韻母、漢字和單詞等到,越是經常使用的越容易掌握。語言的好壞其實取決于兩個方面,第一、是不是能夠用很少的記憶來掌握,第二、是不是能夠在有生之年掌握到比其他人更多的知識?用一句極限的話來講應該是:最好的語言是不學而知,但是所掌握的知識又最多的語言,或者說,學少而知多的語言。

  英語與普通話相比則不同,國際音標中,英語有20個元音和20個輔音,所以英語的聲音種類不會超過20×20=400個;反過來說,不在這四百個聲音之內的任何聲音都不被英語所承認,或者被認為是不正確的發(fā)音;這里所說的不是‘音節(jié)’。比較一下就會看出,漢語的發(fā)音種類是英語的3倍,兩者的比值遠大于廣東話與普通話的比值。

  下面要說一下,為什么聲音種類越多,思維速度就越快。這個問題,去年我在‘北大中文’論壇討論了一個月才使大家弄清楚,在這里我希望盡量說得簡單。假設有一個僅會發(fā)兩種聲音的人,具體地講,他就會發(fā)a和b兩個音。根據(jù)電腦的理論,我們知道,他用這兩個符號依然可以表達整個世界。再假設,世界上僅有400種事物需搖№達,那么,一個英國人可以用每一個發(fā)音來表達400種事物中的一件,而僅會發(fā)兩個聲音的人,有時就不得不用九個發(fā)音來表達400種事物中的一件,因為二的九次方才大于400。比如,英國人用‘i’代表‘我’而僅會兩個聲音的人可能要用abbababba代表‘我’這個概念。一般人每發(fā)一個聲音大約需要消耗四分之一秒的時間。比較兩者就會看出,僅會兩個聲音的人,不但表達得慢,而且還費力氣。在表達‘我’這個概念的時候,英國人使用四分之一秒的時間,而僅會兩個聲音的人使用了二又四分之一秒。如果兩個人總以這樣的比例生活一輩子,他們一生中所享受到的所有信息將是它的反比9:1。實際的情況中,最明顯的是日語與漢語的對照,我們知道,日語使用了100種不同的聲音,而漢語使用了1200種聲音,因此很多漢字讓日本人一念就必須用兩個或者三個聲音來表達。我們假設日語中所有的字都用兩個聲音來表達,那么豈不是說,日本人一生所能夠享受到的信息僅僅是中國人的一半嗎?我曾經思考過,這是不是與日本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偉大的思想家有關。我們知道,思維實際上是一種心里說的過程,如果在說話時表達得快,那么,思維的速度也應該跟著快。具體的例子是趙元任曾經比較用英語和漢語背誦乘法口訣的速度,漢語使用了30秒,而英語使用了45秒。因此,如果兩個人同時用英語和漢語來背誦的話,到了30秒的時候,漢語使用者一定想到了九九八十一,而英語使用者則一定到不了這里,說不定,他想到的僅僅是七七四十九。這就證明了使用發(fā)音種類多的語言比使用發(fā)音種類少的語言思維速度快。這一點曾經被國、內外許多學者所證實。至于思維速度快是否就代表聰明這個問題是被很多學者所承認的。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