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媽媽講道理的迂回戰(zhàn)術(shù)
巧媽媽講道理的迂回戰(zhàn)術(shù)
媽媽的話:我女兒6歲多了,和大多數(shù)獨生子女一樣,她對批評、教育很敏感。不給她講道理吧,肯定不行;但逮著事就亂說一氣吧,又會傷害孩子稚嫩的心。這兩年,我有意研究了一些“講道理”的方式方法,還挺有效果,希望能給其他年輕媽媽一些啟發(fā)。
把表弟的玩具拿回了家……
事件:我常帶女兒去她姑姑家,她和小表弟很合得來。有一次,她悄悄將表弟的玩具帶回了家。被我發(fā)現(xiàn)了,她很緊張。
[媽媽的做法]:
我沒有直接批評她,而是平靜地問她:“如果弟弟拿了你的玩具,又不告訴你,你會不會著急呀?”女兒點點頭,我接著說:“你弟弟現(xiàn)在肯定在找玩具,你給他打個電話,告訴他過幾天就把玩具送還給他,好不好?”女兒愉快地打了電話,還約好了下周日去還玩具。
孩子的心是單純的,她拿表弟玩具這件事,和大人的“順手牽羊”不是一個性質(zhì)。我想,如果我板起臉,嚴(yán)厲地批評她,再講一番“不要拿別人的東西“的大道理,女兒當(dāng)時可能聽話了、服從了,但心里也許會留下陰影,懷疑自己是個壞孩子,甚而缺乏自信心,或產(chǎn)生逆反心理,明知是錯的還要做,到那時候,媽媽后悔也來不及。
[老師的點評]:
五六歲的孩子道德觀念還沒有形成,不懂得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仍然以自我為中心,會因為“喜歡”、想“占有”而隨意拿走別人的東西,所以,請千萬不要把這種行為定義為“偷”!
當(dāng)然,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父母視而不見也不行。因為這會讓孩子養(yǎng)成不好的習(xí)慣,也鼓勵了他的物質(zhì)占有欲。這時候,您應(yīng)該給孩子一些特別的指導(dǎo)。
首先,父母一定要冷靜,不要打也不必罵。簡單粗暴的打罵既傷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并不能讓孩子真正明白別人的東西未經(jīng)許可不能隨便拿的道理,有時反而會讓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
這位媽媽的做法很可取,用平心靜氣代替大動干戈,用換位思考的方式,讓孩子學(xué)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看問題。既使孩子明白了道理,又保護(hù)了孩子的自尊心。當(dāng)然,最好的方法,應(yīng)該是教導(dǎo)在先。比如:平時,媽媽可以和孩子玩一玩借玩具的游戲――“這個玩具可不可以借給我玩一玩?”,讓孩子知道在得到別人的允許之前,是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的;父母還可以有針對性地講故事,教育孩子做一個誠實的人。
看到耍賴孩子的壞榜樣……
事件:女兒和我一起上街時,見到喜歡的東西,常常會磨著我買。
有一次,在大商場里,我們遇到一對母子,那個5歲左右的小男孩一定要讓媽媽給他買一個高檔玩具,那位媽媽不答應(yīng),小男孩便坐在地上大哭,怎么哄都不行!那位媽媽為免尷尬,只好掏錢給他買了玩具。
[媽媽的做法]:
我看女兒一直回頭看那對母子,好像對剛才的事情挺有興趣、挺有想法,就問她:“你來當(dāng)法官,‘評判’一下,剛才那個小弟弟做得對不對?”想不到,女兒的評判還相當(dāng)公正,她說,那小弟弟真丟人,坐在地上撒潑是不對的!那個媽媽的做法好像也不對。
于是,我就給了女兒幾種答案,讓她替那位媽媽選擇應(yīng)該怎么做:一是將兒子打罵一頓,硬拉回家;二是不理他,掉頭就走,藏在一邊,等孩子跟過來,回家再教育;三是兒子要什么就買什么。女兒想了想說,第二種方法比較好――這其實也是我最常采用的方法。
接著,我又給女兒講了父母掙錢養(yǎng)家的辛苦,全家人買東西都應(yīng)該量入為出等等,女兒愉快地接受了我的說教。
通過別人的事例迂回教育,既提高了女兒的分析判斷能力,也使她輕而易舉地接受了教育。
[老師的點評]:
在公共場合,孩子哭鬧耍賴,父母尷尬不已,這樣的場景我們常常見到。文章中的媽媽很有教育機(jī)智,抓住了這樣一個教育良機(jī),讓女兒自己去判斷和思考。“旁觀者清”,雖然自己也有“前科”,但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女兒分析得頭頭是道(被尊重、被重視的感覺真好啊),并且不知不覺中接受了媽媽的再次教育。這種方法對于年齡稍大、具有一定判斷能力的孩子非常適宜。
由于自我中心意識比較強(qiáng),而情緒和行為的自我控制能力又比較差,所以當(dāng)愿望、要求不能得到滿足時,孩子便會以哭鬧來表示自己的憤怒或“抗議”。當(dāng)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時,最重要的是,對待無理要求,父母的態(tài)度要“強(qiáng)硬”,并通過“冷處理”、轉(zhuǎn)移注意力等方式來“軟”處理。平時,則可以通過做游戲或者安排一些小任務(wù),來有意識地鍛煉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
遭遇淘氣男孩……
事件:有一天,女兒從幼兒園回來,一臉不高興,我知道一定有問題。果然,她說班里有個小男孩在站隊時老是擠她。
[媽媽的做法]:
我想,也許這小男孩太淘氣了,“欺負(fù)”了我女兒。但是,小孩子之間一般不會有真正的惡意,父母沒必要夸大這些小小的矛盾,更不該讓孩子以牙還牙去攻擊對方。這種時候,一種“積極邏輯”可以幫助孩子化解矛盾,結(jié)識新朋友。于是,我故意問女兒:“你認(rèn)為他是故意擠你呢?還是無意中碰了你呢?”女兒想了想,肯定地回答說,他是故意的。我又按照“積極邏輯”對女兒說:“是不是他想做你的朋友,又不好意思說,也不知道該怎么表示友好,所以就碰你一下呢?他看你的拼音學(xué)得好,畫畫也很棒,他大概想要跟你學(xué)呢。”
一席話,說得女兒氣全消了,小臉露出笑容,她說:“那我明天就去問他,他要是想做我的朋友,我就教他?!惫?,女兒和那個淘氣小男孩一來二去,成了好朋友。
以后,女兒和其他小朋友有了沖突,她都會按這種“積極邏輯”去處理。
[老師的點評]:
孩子在幼兒園一起玩耍,發(fā)生爭執(zhí)和矛盾很常見也很正常,多數(shù)并非惡意,而是與孩子的語言和交際能力有關(guān)。但是很多父母的第一反應(yīng)是自己的孩子被欺負(fù)了,并可能指導(dǎo)孩子:“別人打你,你也打他!”。而文中媽媽的觀點和做法真是難得,很令人贊賞――“沒必要夸大這些小小的矛盾"、“更不該讓孩子以牙還牙,去攻擊對方”。媽媽巧妙地化解了女兒的不快,還教給女兒從光明面看事物的正確視角。我相信,有了這樣一顆寬容友善的心,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會更容易感受快樂。
當(dāng)然,待人友善絕不等于膽小怕事、懦弱退縮。有時幼兒園里真的有“小霸王”,會“逞強(qiáng)欺弱”,那么,文章中媽媽的做法對于生性開朗的孩子可能更適用,但對于有些孩子來說,父母最好的做法應(yīng)該是,一方面疏導(dǎo)孩子的情緒,另一方面教會孩子保護(hù)自己以及學(xué)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所以當(dāng)孩子受了“欺負(fù)”,向你訴苦和抱怨的時候,你首先要表示同情、理解和關(guān)愛,允許孩子述說心中的委屈和不快,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是了解他的感受的,同時對孩子加以安撫;等孩子情緒基本平靜下來之后,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你可以問問孩子:那個小朋友為什么會這樣做呢?或者引導(dǎo)孩子來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好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如果孩子說“我不敢!”“我不知道!"或者說“他打我,我也去打他!”這時父母既不可嘲笑孩子的膽小,也不可責(zé)備孩子的魯莽。父母應(yīng)該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也一定可以找到適合他的正面積極的解決方法。
采編自《為了孩子》
- 陳景潤:民主對待孩子
- 蓋達(dá)爾當(dāng)眾將女兒趕出會場
- 請家長也為孩子準(zhǔn)備四顆糖
- 生命之樹常青
- 成功,從良好的愿望開始
- 戴維劉易斯教育孩子的40條鐵律
- 希爾頓的家教
- 優(yōu)秀母親引領(lǐng)孩子走向成功
- 偉大母親人格魅力的影響
- 父親鼓勵年幼的穆勒自我解決問題
-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 偉人父母談成功教子四大秘訣(一)
- 鄉(xiāng)村母親和博士兒子
- 犧牲時間給孩子講故事
- 禍福倚伏
- 幫助孕媽增加活力瑜伽動作
- 學(xué)校的“明天”
- 讓寶寶睡個有質(zhì)量的午覺
- 《啄木鳥》第二課時教學(xué)設(shè)計
- 21《荷花》第二課時教學(xué)實錄
- 給小貓刷牙_小學(xué)生作文:五年級
- 小班美術(shù)教案《漂亮的圍巾》
- 沱牌酒廣告宣傳文案33句
- 最新情侶名446個
- 簡單淡雅的名字昵稱大全456個
- 四年級上冊第23課梅蘭芳蓄須課堂筆記之段落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