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不懂就要問》

27《不懂就要問》

27《不懂就要問》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孫中山對待學問的態(tài)度,學習他的勤學好問的精神。
   2、指導學生會認本課兩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孫中山回答同學的那句話,學習他的勤學好問的精神。
  教學難點  結(jié)合具體的時代背景,理解為什么孫中山寧可冒著挨打的危險,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板書課題)看到這個題目,同學們心中會產(chǎn)生哪些疑問?(課文里是講誰不懂?哪兒不懂?要問誰?“不懂就要問”是誰說的?他為什么要這樣說?……)
   2.帶著問題借助拼音自讀課文,不明白的字、詞意可查字典,字典解決不了的問題可劃劃、圈圈。讀完讀文還可跟周圍的同學小聲議論議論。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礎上,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ㄟ@篇課文記敘的是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里讀書,為了弄懂書里的意思而大膽向先生提出問題的故事。)
   4.同學們交流有關(guān)孫中山先生生平事跡。
  二、深入學習,質(zhì)疑解疑。
    細讀課文,圍繞重點展開質(zhì)疑、討論研究,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1.什么叫“私塾”?“私塾”與現(xiàn)在的學堂教與學有什么不同?
    (這一問題的提出,要讓學生懂得,正因為先生只教讀和背,從來不講意思,所以才發(fā)生了孫中山提出問題,要先生講意思的故事,這也是故事發(fā)生的原因。)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質(zhì)疑、解疑。
    “照例”、“流利”、“連連點頭”在課文里是要說明什么的?課文前面寫了先生對孫中山的學習背誦是“連連點頭”,而后面孫中山自己卻認為這樣糊里糊涂地讀書沒有什么用。孫中山是怎樣對待學習的?對先生的提問為什么要“壯著膽子”?對先生請求時用了禮貌用語說明了什么?
    (通過兩次問題的討論,讓學生從“照例”、“流利”、“連連點頭”、“壯著膽子”等詞語中領(lǐng)悟到孫中山讀書認真,學業(yè)完成得極為出色,表達了他不滿足已有的成績,有進一步要求理解課文意思的愿望。)
   3.找出帶有下列詞語的句子讀一讀:
    “嚇呆了、害怕、霎時、鴉雀無聲、拿著戒尺、厲聲問道、收起戒尺、讓孫中山坐下”。
    接著看課文插圖,對比想一想,同學們的表現(xiàn)與先生的態(tài)度怎樣?
    圍繞上列詞語展開討論研究:當孫中山提出問題后,學生的表情有什么變化?先生的態(tài)度前后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出示課文插圖,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并能有感情地運用有關(guān)詞語復述圖意。
   4.學生質(zhì)疑:向先生提出問題為什么還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師為什么卻鼓勵學生提問呢?(教師幫助學生區(qū)分清楚:過去私塾封閉式的封建教育與今天民主開放或教育的不同。)
    孫中山在那種棍棒教育下敢于提問,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樣的精神?課文是怎樣告訴我們的?他為什么要這樣做?(明確:孫中山當時就有寧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學好問的可貴精神。)
  三、深入畫面,指導朗讀。
   1.自由組合,三人為一組練習。
   2.請兩組同學匯報。
     注意引導學生根據(jù)句子所表達的意思讀出不同的語氣。(如“……,有什么用呢?”這句話是說孫中山認為糊里糊涂沒有用,要讀出肯定的語氣;“……,不怕挨打嗎?”是別的同學感到奇怪,不明白,才問孫中山的,要讀出疑問的語氣;“你會背了嗎?”是先生厲聲問的,要讀出嚴肅、生氣的語氣。又如“請您給我講講吧!”應讀出懇求、期待的語氣;“我就講講吧!”應讀出表示答應的語氣。)
  四、深入探究,學習精神。
   1、學習了課文,你有哪些體會?
    (①孫中山小時候讀書背誦,毫不糊里糊涂,能夠自己對自己提出問題,正如名人所講“讀書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對他小時候的學習成績是“連連點頭”,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學習;②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會里,孫中山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問,他認為“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這種“勤學好問、讀書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們學習了。)
   2、說說你在平日的學習中是怎樣勤奮好學的。

  板書
             私塾讀書  像唱歌
             唯有一人  壯膽問   邊學邊問
    27 不懂就要問  學生驚呆  靜無聲
             戒尺拿起  厲聲道   收獲多
             先生細講  學生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