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

  也許是有意,也許是無意,也許是天意,也許是巧合,辦公室的窗正對著大門口。不少的時間里,特別是為了防“非”禁止家長將孩子送進校園的日子里,我總能靜觀送孩子來園時家長在大門外朝里的“望”。先是無意漸漸成了有意,再后來也便成了習慣。

  寧可待會兒為了趕時間冒著闖紅燈的危險,“望”卻怎么也不能省去。孩子的背影早已消失在走廊的盡頭,也許孩子已投入到五彩繽紛的游戲里,“望”卻延續(xù)著,有的伸長了頭,有的掂起腳尖,但大多咧著嘴。父母為了趕時間很快會離去,可祖父母、外祖父母則顯得更加執(zhí)著,竟有那么幾位爺爺、奶奶,索性帶著凳子整個半天地坐在大門外面等孩子。

  步行來園的可真方便,駐足留步就行;騎自行車的也說不難,靠著車更不顯累;騎摩托車的熄了火坐著倒挺舒服;開私家車的也不甘示弱,車調了頭搖下車窗照樣能“望”。

  只要能“望”,不會有人在乎天氣如何,晴天、雨天和大風天與“望”無關。

  雖然招了手,道了別,有的還進行了吻別、雙擊掌,不變的叮囑早已說過:快些進教室,上樓梯小心些,到教室喊老師呀,要聽老師的話,記著上廁所,上課要認真聽,發(fā)言要舉手,不要和小朋友打架,一會就來接你……

  筆者嘗試著分析“望”:是深情的希望,深含著愛,蘊藏著情。那目光含著擔心,含著期望,含著無限的溫柔與關愛。充滿春的希望,鑲嵌夏的濃郁,浸著秋的喜悅。

  接著也便提倡教職工們都來體會這“望”,老師們都表示:這望太沉重了,為了不讓“望”而失望,我們要憑著良心,盡全力做好一切工作,不讓孩子的光蔭虛度,起碼對得起家長風雨無阻的接送和這沉甸甸的“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