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學會關心

教孩子學會關心

教孩子學會關心

A君被一輛貨車撞了,頭痛得很,檢查結果是頭部有淤血,便住院治療。

A君住院期間,車主很盡責,親友們也非常之關心,每次探病必詢問頭痛情況,并熱心地向A君介紹哪個醫(yī)院有更先進的檢查儀器,有更好的醫(yī)學專家。按理說,有這么好的條件,A君的頭痛應該好得很快。但奇怪的是,A君的頭痛卻始終好不了,反而越發(fā)地嚴重。經檢查,發(fā)現(xiàn)A君頭部的淤血早消失了??蔀槭裁搭^痛始終不能好呢?專家會診后得出結論:A君的這種病屬于一種癔癥,是病人接受了消極的心理暗示所致。大家對A君的過分關懷,使A君感覺到自己的頭痛極為嚴重,以至于頭部淤血消失了,頭痛依然不能好。

針對A君的病因,專家們制定了新的醫(yī)療方案,即暗示療法。也就是向病人暗示其所患疾病是功能性的,完全可以治愈。由于診斷正確,治療方案合理,A君的頭痛經過醫(yī)生的精心治療和大家的積極配合順利地痊愈了。

現(xiàn)實生活中這種情況不勝枚舉。記得我的一位同學曾告訴我,她的7歲的孩子不愛吃蛋,為了讓孩子吃蛋,她便和孩子玩“石頭、剪刀、布”,猜輸了的吃。孩子就在這種好玩的氣氛中吃下了蛋。對此,她很是得意。我問她,孩子后來是不是就喜歡吃蛋了呢?她告訴我,每次吃蛋都得玩這個游戲。我說:你想過沒有,你雖然暫時達到了讓孩子吃蛋的目的,卻因為規(guī)定猜輸了的吃,給了孩子一個蛋不好吃的心理暗示,長期下去,孩子就會更覺得蛋不好吃啊。我建議她,在與孩子玩這個游戲時,把猜“輸”了的吃改成猜“贏”了的吃,這樣在孩子的潛意識中就會珍視這個來自不易的吃蛋機會。同樣是玩游戲,一字之差,卻能給孩子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即蛋是好吃的東西,只有贏了才能吃。

當我把這個故事貼在網上時,一位網名叫木蘭的老師說:她以前請學生看示教的材料,都是每兩個同學看完后互相猜拳,輸了的那個同學留下來給其它兩個同學繼續(xù)講解。后來她發(fā)現(xiàn)這樣調動不了大家的積極性,她就改變策略,讓猜拳贏的同學講解,這樣贏的同學覺得機會來之不易,就很認真地去講解,從而把學生的積極性給調動起來了。

同樣是猜拳,由“輸”了的吃到“贏”了的吃,由“輸”了的講解到“贏”了的講解,一字之差,卻是從消極的心理暗示變成了積極的心理暗示,產生的效果也就不盡相同。

給他人予關心的人總是善良的,真誠的,但因為關心方式的不同,其結果也不盡相同。不善于關心他人的人,常在不經意間給人予消極的心理暗示,而善于關心他人的人,卻總能給人予積極的心理暗示。消極的心理暗示讓人自怨自艾,無病呻吟,事與愿違地導致一種不良的后果;積極的心理暗示似春風溫暖著人們的心,似燦爛的陽光,催人奮發(fā)向上,對人將產生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

讓我們都來學會關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