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捏脊療法

小兒捏脊療法

小兒捏脊療法


  捏脊療法是連續(xù)捏拿脊柱部肌膚,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常用于治療小兒“疳積”之類病癥,所以又稱“捏積療法”,屬于小兒推拿術的一種?!?/P>

  晉代葛洪《肘后備急方?治卒腹痛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從龜尾至頂乃止,未愈更為之”的描述,是目前見諸文獻的最早記錄。經(jīng)后世醫(yī)家不斷的臨床實踐,逐漸發(fā)展成為捏脊療法?!?/P>

  基本內(nèi)容 
  1、捏脊的部位為脊背的正中線,從尾骨部起至第七頸椎。即沿著督脈的循行路線,從長強穴直至大椎穴。如頭面部癥狀明顯(目紅赤、癢澀羞明、鼻腔紅赤、牙齒松動、牙齦潰爛、面黃肌瘦、唇紅煩渴、面紅煩急、驚悸咬牙等)者,可捏至風府穴。捏拿完畢,再按腎俞穴。 

  2、施術時患者的體位以俯臥位或半俯臥位為宜,務使臥平、臥正,以背部平坦松弛為目的。 

  3、在捏脊的過程中,用力拎起肌膚,稱為“提法”。每捏3次提一下,稱“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稱“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單捏不提。其中,單捏不提法刺激量較輕,“捏三提一法”最強?!?/P>

  4、施術時可根據(jù)臟腑辨證,在相應的背俞穴部位上用力挾提,以加強針對性治療作用。如厭食提大腸俞、胃俞、脾俞;嘔吐提胃俞、肝俞、膈俞;腹瀉提大腸俞、脾俞、三焦俞;便秘提大腸俞、胃俞、肝俞;多汗提腎俞、照明俞、肺俞;尿頻提膀骯俞、腎俞、肺俞;煩躁提肝俞、厥陰俞、心俞;夜啼提胃俞、肝俞、厥陰俞;失眠提腎俞、脾俞、肝俞;呼吸系統(tǒng)病癥提腎俞、肺俞、風門等?!?/P>


  操作方法 
  兩手沿脊柱兩旁,由下而上連續(xù)地挾提肌膚,邊捏邊向前推進,自尾骶部開始,一直捏到項枕部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風府穴)。重復3~5遍后,再按揉腎俞穴2~3次。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6次為一個療程。慢性疾病在一個療程后可休息1周,再進行第二個療程?!?/P>

  捏脊的具體操作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用拇指指腹與食指、中指指腹對合,挾持肌膚,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動,拇指向前推動,邊捏邊向項枕部推移。另一種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與屈曲的食指橈側(cè)部對合,挾持肌膚,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動,食指向前推動,邊捏邊向項枕部推移。上述兩種方法可根據(jù)術者的習慣和使用方便而選用。 

  適應證 
  本療法有疏通經(jīng)絡、調(diào)整陰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臟腑功能以及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等作用。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為突出。臨床常用于治療小兒疳積、消化不良、厭食、腹瀉、嘔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癥。此外,也可作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P>

  禁忌癥 
  脊拄部皮膚破損,或患有癤腫、皮膚病者,不可使用本療法。伴有高熱、心臟病或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注意事項 
  1、本療法一般在空腹時進行,飯后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2小時后再進行?!?/P>

  2、施術時室內(nèi)溫度要適中,手法宜輕柔?!?/P>

  3、體質(zhì)較差的小兒每日次數(shù)不宜過多,每次時間也不宜太長,以3-5分鐘為宜?!?/P>

  4、在應用此法時,可配合刺四縫、開四關、藥物、針刺、敷臍等療法,以提高療效?!?/P>

  捏脊療法通過捏提等法作用于背部的督脈、足太陽膀胱經(jīng)。由于督脈總督諸陽,背部足太陽膀胱第一側(cè)線分布區(qū)又為臟腑背俞穴所在,“迫藏近背”,與臟腑密切相關,所以捏脊療法在振奮陽氣、調(diào)整臟腑功能方面的作用比較突出。近年來的實驗觀察證實,捏脊能提高患兒的血紅蛋白、血漿蛋白、血清淀粉酶指數(shù),加強小腸的吸收功能?!?BR>



(責任編輯:暖暖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