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根據(jù)本站專題研討會錄音整理 
  2000年6月16日19:00―22:00       
  好孩子集團上??偛繒h室 

  題目: 
  1、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與母親有什么不同? 
  2、缺少父親的作用對孩子成長有什么不利? 
  3、父親的角色及其現(xiàn)狀 

  參加人員: 
  鄧偉志  上海大學社會學教授 
  桑  標  華東師大心理學博士 
  孫時進  復旦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 
  陳建強  上海社會科學院青少所副研究員 
  李  維  上海社會科學院青少所副研究員 
  陸  震  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副研究員 
  張靜漣  上海中小學心理咨詢協(xié)會秘書長 
  王裕如  上海青干院燭光咨詢所咨詢師 
  陸為之  上海中易心理健康研究所副所長 

  主持:           
  陳小亞  好孩子育兒研究所所務委員 

  開場白:今天討論什么? 

  陳小亞:父親在家庭教育別是早期教育中扮演一種什么角色?有什么問題?父親是不是被忽視了?假如被忽視了,被忽視到什么程度?這里有一個對事實的評估問題,其中存在什么問題?從社會學的角度存在什么問題?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講又存在什么問題?一個好的父親哪些事情該他做?  給大家發(fā)了一個到會的人員及單位的名單,大家相互間多數(shù)認識,少數(shù)不認識,我們是漫談式的。在我的印象中,上海好象還沒有就父親的作用經(jīng)行過專門的比較有規(guī)模的討論,我們這次算是一次,一次可能談不完,將來還可以再談。在座的很多都是社會學家,教育學家,專家和一些經(jīng)常出新聞的人,發(fā)言人。在父親節(jié)之前大家聚在一起討論討論,還是有必要的,讓廣大父親們想一想怎樣做父親?請大家隨便談,題目有三個,不一定一個一個談,想到什么說什么,中間可以插話。研究父親想想自己。當局者迷,我看還是王裕如作為女士先來評判一下父親的作用發(fā)揮得怎么樣? 

  現(xiàn)狀:爸爸象媽媽,男人女性化 

  王裕如: 你讓我們說,我們沒好話,因為我們是問題的窗口(陳小亞插話:沒問題,來兩句難聽的話讓我們聽聽)“爸爸象媽媽,男人女性化”,對于孩子來講,既需要母愛又需要父愛,因為這兩種感覺是互相的,我認為媽媽的養(yǎng)育象草坪,父親象高高的樹,一個是制高點,一種精神,一個呢就是溫和的,讓你有著落的。這兩種在現(xiàn)代越來越模糊,尤其在上海這樣的一個城市,有的時候爸爸媽媽領著孩子來咨詢,爸爸就站在媽媽旁邊敲邊,一起欺負孩子。這是女權家庭的特點,爸爸沒有主張,爸爸聽媽媽的,孩子也聽媽媽的,很多的。(陳小亞插話:父權的社會,母權的家庭)。 

  現(xiàn)狀:數(shù)據(jù)表明,父親參與率很低 

  張靜漣:我補充王老師的幾個數(shù)據(jù),就是從父親參與家庭教育的角度,廣義的說,當然不是參與,他不管說話不說話,隨時隨地的行為,都是在參與,那么這個是無意識的,如果說是有意識的參與的話,我是從這樣幾個場合里統(tǒng)計出來的,當然這個統(tǒng)計不是很精確,第一是家長會,家長會父親參加大概有1/4,這是均數(shù),等一下我還要講一個不同年齡分階段的。第二個,就是我曾經(jīng)搞過成功父母的研討會,是付費的,他是一個國際咨詢公司舉辦的,當然來的都是自愿的,41個人,8個是父親,其他都是母親,差不多是1/5,另外有幾次在社區(qū)里搞父母培訓班,不付費,是義務的,在社區(qū)里貼幾個紙,是萬科城市花園,就在社區(qū)里貼了三張紙,告訴說是幾月幾號,培訓什么內容,等等。參加是140多個人,父親是48個,大概是30%。我們協(xié)會舉辦過好多次的快樂家庭的心理輔導夏令營、冬令營,50個人一期,父親8個,大概是18%左右,心理輔導中心,就是有問題帶著孩子來咨詢的,一般都是母親帶來的,父親只占10%,差不多10個中有一個是父親,當然這個比例是一個平均數(shù)。比例隨著年級年齡升高,比例會上升。越高父親參與的比例就越高,孩子在一個比較關鍵的時刻,比如畢業(yè)班,初三,高三,特別是高三,要填志愿,比例開始升高,特別是高三這個升高是大幅度的,(陳小亞插話:這個時候就在呼喚父親),也有一個特殊性,一般都是區(qū)市重點的,也就是這些孩子的家庭的父親文化程度可能要高一點,還一個現(xiàn)象,父親參與的比例是隨文化程度的升高而升高的,(陳小亞插話:家庭當中文化程度高的父母中父親參與的量大)比如象我們舉行付費的的“成功父母研討會”,這樣的家庭參與的就比較多,但高一點也沒有超過1/3?!?/P>

  國外對父親作用的研究 

  陳小亞:父親的作用其實在教育當中是一個專門的問題,我看了一些材料,八十年代以后,對于父親在家庭當中作用的研究是越來越多,我們這里還有一個心理學著作的翻譯家李維,專門翻了一本“父親的作用”,他剛剛搞了一套哈佛家庭教育經(jīng)典,是主編,這本是他自己翻的。 
  李  維:我的認識也是從有關資料和自己的感性認識中得到的,中外比較的角度,父親的功能是母親不能替代的,而母親的功能也是父親不能替代的。在我們上海的一些家庭中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孩子的,父母的功能也不是外公外婆爺爺奶奶能替代的。我做過一個調查:在浦東,圈地后給當?shù)剞r民造了公房,有了房子后,孩子和爺爺奶奶仍然住在農村,而原來的家屬就進城了,裝修好后他們就住在城里,把孩子扔給爺爺奶奶,自己住到公房,爺爺奶奶仍然住在農村。這里就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爺爺奶奶還認為父母的功能他們能夠替代。 
  概括一下,有兩個功能,母親是不能替代的,第一就是力量,在力量的意義上和力量的感覺上,是孩子感覺到的力量,這是母親不能替代的。第二是知識,知識這個東西是母親不能替代的,這個知識是另外一種含義。母親的兩個功能是父親不能替代的,一個叫作愛撫,是安全感。再一是同情,這兩個是父親不能替代的?!?/P>

  父親怎樣抱孩子 

  李  維:我舉個例子:國外和國內都有這樣的研究,當我們的母親抱著孩子的時候,母親抱孩子的姿式和感覺,動作很平穩(wěn),嬰兒只要幾次的條件作用,就能感覺到這是安全的,而父親就不能了,他們通常開始的時候還比較規(guī)矩,到后來就把孩子拋來拋去。很少有母親會這樣做。對于嬰兒來說,這兩種感覺是不同的,他在母親那里感覺到的是安全,而在父親那里感覺到的是力量:這種力量是最初的。慢慢地孩子就有一種感覺,他靠近什么樣的姿式是安全的。久而久之,在父親拋他的時候就有一種心態(tài),他總是“哇哇”地哭或是“嘎嘎”地笑,那么母親又是另外一種。第二種,母親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總是講大灰娘、小白兔。孩子在母親那里聽的故事總是給人一種同情的感覺,弱者的感覺,孩子聽到這個故事后總是帶著壓抑和悲哀,小白兔最后是不是被大灰狼吃掉了?久而久之他就會留下同情這樣一種感覺;父親給孩子講故事總是講挑釁和攻擊,他很少給小孩子講大灰狼和小白兔,當然也會講到,但很多的故事都包含著一種主動出擊、攻擊、挑釁,或者說打打殺殺。這兩種知識對孩子來講都是需要的,對弱者要同情,但是又要自力自強,奮發(fā)進取。按國外的說法,攻擊并不一定是壞事,我們把攻擊作貶義用,他們在這時包含著一種試探、進取。所以這個孩子父母都不在,讓爺爺奶奶帶,這些功能都不能起到,爺爺奶奶寶貝孩子,包含著對兒子女兒作交待。他不是象我們講的真正愛護孩子,他們怕出了事情,沒法交待。所以據(jù)國外研究,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在對孩子教育上,提供的自私最多。當孩子受到挫折,父母親倒敢于批評,爺爺奶奶做不到,甚至維護孩子的自私,很多情況下是孩子的自私造成的挫折,但是要吃一虧長一智,可是爺爺奶奶明著要維護,父母能為自己的孩子負責。跟著爺爺奶奶,孩子有種感覺,自己總是對的。所謂知識,我們看到很少有父親象母親那樣詳細地把結果告訴給孩子。稍微講幾句就不耐煩,把問題扔給孩子,當一個孩子把自己的問題問母親的時候,母親會不要他動腦筋地把結果告訴他??雌饋砀赣H是很粗糙的,但是卻推動孩子動腦筋,國外就把這個東西叫作知識?!?/P>

  父親也有產(chǎn)假 

  李  維:我發(fā)現(xiàn)這個發(fā)達國家有兩點,我們這里可以考慮,一點他們是發(fā)達國家,父親有產(chǎn)假,現(xiàn)在都立法了。我們現(xiàn)在有些單位是土政策。象瑞士,他是女同志生產(chǎn),男同志放130天假,130天里工資不扣,獎金也不扣,130天后,獎金沒有,最多可以到3年,3年內工資一直跟著走。我們現(xiàn)在上海也有,他們立法了,假如說一個妻子生產(chǎn),而丈夫不放假,妻子可以起訴丈夫所在的這個單位,他要負法律責任的。第二,國外長期以來,妻子進產(chǎn)房生產(chǎn)的時候,丈夫等在門外。60年代有一個改革,到了90年代,專門有一個夫妻房,丈夫搬家搬進去,直到妻子出來為止。上海曙光醫(yī)院,有一個教學手術室,有一個玻璃窗,所有的人都在上面看,為了抗菌,下面就在上課,上面的人聽著。國外生產(chǎn)就是這樣,父親就在上面看,孩子生出來以后,按照心理學的原理,第一眼是不給母親看,第一眼是抱起來給父親看的,這里面是按照勞倫斯的理論。這兩個改革是有道理的。我們父親現(xiàn)在興沖沖跑到醫(yī)院看孩子出生,但卻被攔在門外。報號說:是兒子,才知道是兒子。他沒有感覺的。第一點不知道妻子生產(chǎn)孩子的痛苦,他體會不到;第二他體會不到小生命來的那種感覺。所以生好以后告訴他生小孩是如何痛苦,他是沒有體會的。(陳小亞插話:生出來第一眼給父親看有什么說法?)按照勞倫斯的理論:孩子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運動的東西會印在孩子的腦海中,我們現(xiàn)在的小孩生出來以后看到的第一眼不是母親,而是護士。 
  陳小亞:李維給我們介紹了一個很新的角度,在孩子的問題上,哪怕是抱孩子,抱法都不一樣,咱們繼續(xù)說。是比如抱孩子的時候這么扔一扔,有什么不同,陸為之好象有些研究?!?/P>

  父親的作用:把孩子拋起來的意義 

  陸為之:因為我是學醫(yī)的,要講到神經(jīng)系統(tǒng),感官會促進腦生長發(fā)育。我們一般知道的是視覺、聽覺、味覺,還有就是觸覺,還有一個就是我們大家不太知道的,就是前庭感覺,人跟地心引力之間的。還有一個就是肌肉和關節(jié)運動之間傳遞過去的,叫做本體感覺。這兩種感覺,在大運動的時候,還有就是在扔的運動的時候才獲得的。母親帶孩子的時候,這兩種刺激是比較少的,而觸覺刺激是比較豐富的,觸覺刺激和前庭刺激也是不同的。抱的時候輕輕晃是給大腦一種安撫的感覺,而上下的拋是給他興奮。觸覺也是,輕輕的安撫給他一種平靜,如果他恐懼的時候你就要緊緊地抱住他,而父親抱孩子的時候,拉力是比較大的,輕撫是比較少的,給他的刺激是不一樣的。孩子所需要的實際是一個全面的刺激,小朋友一般會在父親的刺激當中會比較興奮,而在母親這里是比較安全。小朋友在剛剛開始的時候他首先要獲得安全感,然后他才能夠去探索和運動,比如說爬行。小朋友從與母親的近距離接觸,得到安全感,有這樣一種安全感的時候他才會去運動,才會去爬行,才會去探索。不僅僅是一個生理功能的成熟,他還要一種心理上的成熟,他要一種安全感,他知道出去一會,他可以回來,母親依然會在這里。所以父親和母親的之間功能是不可替代的,就象王老師說的,一個很平,很安全的,他會經(jīng)常去的,而父親這邊卻是很刺激的,很新鮮的?!?BR>  陳小亞:你說這個前庭功能和本體感的發(fā)展需要在大運動中獲得,假如一個孩子長期由母親帶,他不能夠獲得這種足夠的刺激的話,會有什么后果? 
  陸為之:比如,前庭功能不足的小孩子對空間的把握能力比較差,因為他對空間的感知力比較差的時候,往往對于探索性的行為比較恐懼,到新環(huán)境里,比如很空曠,很陌生的場合會退縮,還有前庭刺激不足會導致肌肉的張力不足。小朋友在母腹中都是屈曲的,所以每個小朋友的屈肌都是很發(fā)達的,日后發(fā)展的是伸肌,而伸肌的功能是運動當中獲得的,也就是在前庭基礎上獲得的。本體感跟一個小孩子對自己身體的操縱有關。有一個叫作超越眼睛的境界,在運作自己身體時不用眼睛來看,就可以自如的運作身體,只有到了這個程度他才可以騰出自己的心理空間,去做更加高級的事情。 
  陳小亞:有些成年人發(fā)現(xiàn)自己方向感很差,說不定就是小時候“扔”的少了?!?BR>  陸為之:父親一般允許孩子去探索,我看媽媽總是拉著小孩子的手,父親總是讓小孩子自己在后面走或是在前面走,在車上也是這樣,媽媽一般總是抱著孩子,而父親甚至可以讓小孩子自己吊在欄桿上晃來晃去?!?/P>

  不是政策問題,而是素質問題 

  陸  震:即使我們有象國外那樣的政策,一種法定的父親可以給孩子提供多少多少教育,培養(yǎng)孩子的條件,或者我們具備有多少科學研究,我們看到每個父親在現(xiàn)實里的責任感有多少?這樣130天的假期里他打游戲機、上網(wǎng),(張靜漣插話:當然這是極端的),(陳小亞插話:即便父親教養(yǎng)的時間很長,也起不到父親的作用,是不是這個意思?)(張靜漣插話:我是這個意思,我覺得我們現(xiàn)在要提出的問題倒是我們的現(xiàn)實,現(xiàn)實到底是怎么樣?現(xiàn)在父親到底是起了什么作用?)(陸為之插話:張老師的意思是:他們是否真的參與了?) 
  張靜漣:可能是他們參與的很少,他們可能不懂,所以沒有引起他們的重視,自古以來好象養(yǎng)育孩子是妻子的事,好象男主外女主內,反正家里的內務是由妻子來承擔的,假如他知道這些科學的原理了,那么還要看他在現(xiàn)實社會中肯不肯做?!?/P>

  爭論:不要宣傳父親回去帶孩子 

  陸為之:在這一點上我正好跟張老師有些不同,我覺得我們一宣傳就宣傳父親該回去多帶孩子,然而我就覺得以前在不經(jīng)意當中父親就扮演了這個角色,而他本身就有父親的一個功能?,F(xiàn)在一教育,又沒教育完,反倒把人家都搞糊涂,不帶孩子的還好一些,一帶孩子變得比媽媽還要媽媽,比媽媽還要敏感,一點點小事就緊張得不得了,所以我就覺得,不要這樣教育,父親不該象媽媽那樣對小孩,重要的是要象男人那樣面對孩子?!?/P>

  父親的作用:孩子的性別認同 

  陸  震:父親在男孩子的眼里既是長輩,又是同性別的人,還可能是朋友,所以這些關系母親沒法替代的,如果孩子在一個沒有父親的環(huán)境里長大,將來他會感到很累,兄弟跟父親是有區(qū)別的。當然沒有母親也不行,孩子將來長大找女朋友都難,他看女人都是怪物,因為他從小沒跟女人處過。所以父親從社會角色和社會學角度,兩方面都是不可取代的,凡是這兩方面發(fā)揮的作用,母親都無能為力,代替不了,如果父親缺席的話,這個孩子質量將來肯定會影響的。所以,男人女人關系是社會最起碼的最基礎的關系,這個關系搞不好,長大以后就會出事,這就別提了,這一點他如果缺少,好多問題就會出來。至于那些抱孩子的事,我覺得是綱底下的目。歸根結底,這兩個性別具有的一切是互相不能替代的?!?/P>

  養(yǎng)不教,父之過 

  陸  震:力度、高度、厚度,父親那邊來的多一點,寬度、廣度、深度,母親那邊來的多一點,我們說的個案都不能算。作為父親群體,這還可以感覺得到:在空間、時間上父親有些地方?jīng)]有做,你跟孩子沒有那么多時間,你要去做必須要跟孩子相處才行,大多數(shù)時間沒跟孩子待一塊,你就不可能產(chǎn)生什么作用。時間空間限制在什么地方呢?男人有很多時間是在外面,到什么關鍵時刻他就來了。上海的家庭有80%是女人當家的,女人在做完事情后心里沒底了,不敢去做了,“孩子他爸你是不是來,你看這件事怎么去做?”女人承擔著一個很大的壓力,(陳建強插話:實際上上海家庭中接觸的角色比例是這樣的:中年男性占50%,中年女性在家占21%,然后才是祖父母占21%。其實在家里的重大事情上,還是父親占很大作用)父親不可替代的東西現(xiàn)在是這樣的,母親是沒有辦法做起來,她覺得日常的家務和帶孩子,就已經(jīng)把她纏住了,她沒有辦法跟著思考,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封建社會里面的嚴是家教的嚴,而不是我們理解的父親更好的參與和母親一樣,我們討論的范圍是挺有限的,在這個情況里,知識的教育,父親的功能,如果有,是萬幸,如果沒有,母親是沒辦替代的,母親是不得已而為之,孩子跟母親待的時間比較長,先把母親弄清楚再說。農村是管不了,但城市的條件可以讓爸爸拎清?!?/P>

  男人不是海豹 

  李  維:這是一在個支點上談問題。國外有個說法,作為娛樂的,說:男人不是海豹,海豹是無性生產(chǎn)的,他說的男人不是海豹是指男人對育兒而言?!?BR>  陸  震:我舉個例子,我兒子今年大學畢業(yè)了,他要談女朋友,她媽媽告訴他女人是如何看待小姑娘的,我跟他談的是一個男人如何看待一個小姑娘,她媽跟他談了半天,跟我說:你也跟他談談吧!我該說都說完了,但是還缺一塊,我是女人的眼光,孩子要跟男的談談,我跟他談的另外一回事,象這些非常小的一個一個問題,都是沒法替代的,(張靜漣插話:能夠說給我們聽聽嗎?)這個小姑娘一定要分大小,漂亮不漂亮不要想,要分得清大小,小事情不能計較,但大的事情要咬住不放,比如尊嚴。這個事情跟他媽媽談是一會事,跟我談又是另外一回事。社會里父親不能替代的事鋪天蓋地,你做的事情很多是母親沒法做的,單親家庭最好是可以避免,實在不能避免最好是不能沒有母親,中國沒有幾個父親干活能既當?shù)之攱?,干的象模象樣的,母親先天的母性在那兒。 

  王裕如說不同:孩子成長三階段 

  王裕如:一般來說的不能替代,第一他是一個異性子女性別認同不能缺少。比如對女兒來說,她對異性的認識,是從父親開始的。比如你是父親,如果女孩子覺得你是男性,那么她就會認識到自己是女性,這是一個階段。第二就是一個精神偶像的作用。父親一般是孩子的精神偶像,他是孩子學步的拐杖。有人研究,在孩子生長分三個階段:一、把我抱緊點;二、把我放下來;三、別來打擾我。這三個階段中,我們把“把我抱緊點”認為是母親的階段?!鞍盐曳畔聛怼本蛡€時候他要學走路,他要奔,這時候他最需要父親了。父親可以帶他到草坪上,而母親沒有這個精力,也沒有這個時間,安全滿足他要運動的需要。如果沒有父親,就是一個空檔,孩子運動能力和與自然的接觸能力將來就欠缺,而這個欠缺對他將來的交往和他的認識,對自然對社會都是有防礙的?!?/P>

  插曲:連游戲都不同 

  陳小亞:我看了一個材料,它分析父母親跟孩子游戲的不同。母親跟孩子游戲的時候總是拿玩具給他玩。父親覺得玩具煩,而父親自己跟孩子玩,就是人跟人的玩。(陸為之插話:我們是后面觀察以后再總結出來的。有沒有必要教父親母親是怎么玩的,你也學一套,父母親功能都有,然后教母親父親是怎么扔孩子的你也去扔,我覺得這個是最壞的事,比不教還要壞,問題是你要的是一個什么,你要的就是一個父親,一個母親就可以了。) 
  孫時進:一個完整的家庭是有父母的家庭,而確實父親本身的存在就很重要。父母按他各自的事情,自己去做,就包括今天教做父母親,我覺得有時候也很矛盾,好比今天好多醫(yī)學告訴你,什么東西有營養(yǎng),最后這個有營養(yǎng)的東西還沒有自然吃的東西有營養(yǎng),(陳小亞插話:其實我們家庭中父親和母親各在發(fā)揮著作用,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 

  父親不能管得太瑣碎 

  王裕如:第三個部份是“別來打擾我”。幼時更需要母親,長大一點需要運動,更需要父親。一般來說到了別來打擾我的時候呢,就進入青春期,有自我意識的時候。今天我為什么要講第三個部份呢?因為恰恰在這個過程,現(xiàn)在的父親家長有兩句話,就是當他們說別來打擾我的時候,還要在那里繼續(xù)地呵護他。這樣就有礙于他心態(tài)的成長。一部分的父親很忙,忙錢忙權忙的就好象有一個意念,我給你很多錢就是對你好,這是一個極端。還有一個極端就是家長很閑,父親比媽媽還媽媽,這樣的兩種傾向,我們是否可以引起注意。因為社會的分化是男人的分化,女人是相對穩(wěn)定的,她還是干她的,上下的幅度也不大。那么男性的角色就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還有一些白領,她們不要孩子的也很多,他們不結婚,也就沒有這個問題了。我覺得現(xiàn)在的父親瑣碎化,父親知道女兒的每個一個偶像,甚至知道女兒的每一次例假,就是瑣碎到這個地步,你能說他不好嗎?也不是,現(xiàn)在有很多媽媽在外面掙大錢,不管家,然后爸爸回到家里變勞工,系著圍腰下櫥房,他跟兒子女兒很羅嗦,然后父子對抗母女冤家,可能跟父親的角色沒有把握好,沒有發(fā)揮他應有的教育作用有關?!?/P>

  鄧偉志說不同:父親常有精彩之筆 

  鄧偉志:社會情況是多種多樣的,女的也有雌老虎,男的還有娘娘腔,但從多數(shù)現(xiàn)狀來看父親有哪幾個作用?一個是:平衡器。母親帶孩子比較多,母子、母女之間有許多的矛盾,爸爸就是一個平衡器。再就是一個出氣閥的作用。媽媽氣量大的也有,但多數(shù)好象是爸爸氣量比較大,能起到宣泄作用。還有一個:男人比較勇敢,比較有勇氣。我老婆從來不敢半夜里出去,而我就沒關系,多晚都沒事,但現(xiàn)在不行了,意思就是男人帶孩子會在這方面影響孩子性格成長。還有一個:現(xiàn)在的教育嘮叨的多,畫龍點睛、點石成金的少?,F(xiàn)在的女孩總找一個比自己高的人,高一點以后,教育的藝術,教育的方式,也比較高一點。。教育不在于話多,在于精彩不精彩。你說到點子上了,孩子就接受了。還有一個就是我們的教育現(xiàn)在重直接教育輕間接教育,異子而教也許會好些,就是你教育我的孩子,我教育你的孩子。我們仍然講現(xiàn)狀,現(xiàn)在是男主外女主內,男人一般起一個外辦的作用,既然是外辦的作用,在提高了孩子的社會化程度方面,男人的作用是大一些的?!?/P>

  作為父親的鄧偉志 

  鄧偉志:我跟我孩子就是這樣。小時候經(jīng)常帶她去接觸社會,我?guī)ヒ娺^104歲的人,這個104歲的人會講英語,她就很高興。還有她崇拜哪個作家,我就帶她去看哪個作家,(陳小亞插話:男人本身的社會活動量是不是就比女人大?)女孩出去老是受人欺負,男孩就不同(李維插話:男孩不回來吃飯沒關系,女孩不回來,或是回來的晚,家里著急。)(陳小亞插話:在自然屬性上,男的因為他有力量,所以在客觀上就要擔負著許多的社會活動、社會關系的協(xié)調,然后呢,就有了較好的對外協(xié)作能力,比較寬容等,這也許跟他性別本身有關系。)只有女孩被強奸,男孩被強奸就很少。我教育我女兒,碰到一個玩蛇的,這個蛇是不會咬死人的,我讓她用手去摸一摸,膽子大一點。但是她后來還是怕蛇,因為有別人另外的教育。我女兒第一次離開家,我叫他到外婆家去,我老婆不放心,在我老婆不在家的時候我讓她去,看她幾點鐘去,再叫她幾點鐘回來,在她媽媽回來之前讓她回來。后來有一次被她媽媽抓到,我就承認了。第一次坐飛機也是我?guī)?,這不是老婆的責任,因為第一次總是有風險的。(陳小亞插話:在家里第一個吃螃蟹的,大概總是男的多)。從目前的現(xiàn)狀來看,應該讓爸爸多參與教育。我有一個調查:中國科大的孩子,這些孩子12、3歲上大學不容易,我調查以后發(fā)現(xiàn)都跟爸爸有關系。有的在文化革命期間“靠邊”沒事干,就在家里教孩子。有些爸爸身體不好,也不能干事,也在家里教孩子。我還搞過這樣一個調查:華東師大教師的孩子,學習好一點,他們會教孩子,因為他們學過心理學、教育學。岳陽路的中國科學院的孩子并不怎么樣,他們的父親拼搏,搞自然科學,也不懂很多的心理學,一天到晚搞實驗沒有時間教育孩子,這樣他們的孩子就出現(xiàn)很多問題。這樣來看呢,父親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當然也不能說絕對,剛才大家講到魯迅,魯迅講過:孤兒最勇敢。也不能絕對,確實多數(shù)情況下缺少父愛,缺少母愛都不行。母親強調穩(wěn)定,父親強調發(fā)展。安全、穩(wěn)定這些都是母親強調的,父親強調創(chuàng)新、發(fā)展?!?/P>

  處處有父親的作用 

  陸為之:我想補充一下王裕茹老師,她講的有三個階段,其實也不是絕對的。他每個階段同樣都有兩方面的需要,剛剛出生的孩子在以安全感為主的時候,他已經(jīng)在尋求自立的沖動,所以他也有一些冒險的需要。到了他要“把我放下來”、“不要來打擾我”的時候,有時候他需要回去保護的,如果把這種階段分的太清的話,就會使得父親覺得早的時候就叫媽媽給他安全,到了大了的時候父親就出面了,然后就讓他很有勇氣,其實在很早的時候兩個角色就在相互的作用。 

  瑞典:男廁所里也能換尿布 

  鄧偉志:我舉一個例子,我剛剛從瑞典回來,瑞典是世界上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這個國家的社會福利社會秩序很好,女的生完孩子父親可以休假有的11月,有的13月。但是有一條,必須由丈夫休假一個月,而且這一個月通過鑒定,不能在家里看電視,要帶孩子。還有就是歐洲許多國家在女側所里都有一個給小兒換尿布的板,但是唯獨瑞典,男側所里也有一個。瑞典比較早就讓父親帶孩子,培養(yǎng)孩子性別的認同要早一點?!?/P>

  父親的作用跟城市發(fā)展水平有關 

  陳建強:十幾年前,父親對家庭的介入比例較小,現(xiàn)在跟前些年相比要好一些。重要的是:父親對家庭教育的介入跟城市的發(fā)展聯(lián)系在一起。有什么道理呢?三年前我參加一個“父親角色”的討論,主要說這么幾句話:第一句是“尋找父親”,第二句叫“呼喚父教”,接下來說了一句話是“男性對家教的整體淡出現(xiàn)象”。是那些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而現(xiàn)在又急于改變國家經(jīng)濟面貌,發(fā)展比較快的一些國家的普遍現(xiàn)象。這好象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不得不做出的民族犧牲。就象經(jīng)濟發(fā)展了人們回過頭來尋找文化一樣,經(jīng)濟發(fā)展好了,同樣父親介入比例也高了,因為經(jīng)濟發(fā)展提供了可能的基礎。最近我也有一個調查。父母親參加家長的比例是38%和37%,參加家長會的母親占38%,父親占37%。這是一個數(shù)據(jù)。第二個數(shù)據(jù)是父母親在家里起“決策角色”作用,上海的比例要比全國比例高一些,上海的父親決策的比例在54%,上海的母親是17.2%,祖父母是21.7%,北方的祖父母比例比上海的高,祖父母要達到37%。最近還搞了一個上海家庭教育質量研究,研究1800個家庭0-18歲孩子的父母,父親與母親的比例是抽樣的,差不多的。所以我覺得,父親介入家教的情況,現(xiàn)在要好一點。美國在近10年當中也是這樣的,父親對扶養(yǎng)孩子的介入由每周5小時增加到32小時。另外有一個數(shù)據(jù),隨離婚數(shù)字上升,過去單親當中母親比父親帶孩子的比例高得多,而現(xiàn)在單身母親帶孩子與父親帶孩子的比例在接近,差距在縮小。這本身可能跟社會與經(jīng)濟發(fā)展相聯(lián)系。這是對三年前討論作一個比較,大家也許可能忽略這樣一個問題,0-18歲的家長是非常值得我們同情的,這些父親也是非常值得我們同情的,當時抽樣是2歲的孩子、幼兒園中班、小學二年級、五年級、初二、高二學生的父母,75%(也就是3/4的父母)是30-45歲這個年齡段??煞Q為社會學意義上的“第四代人”,他們基本上出生在55年以后,到60年代末,這一代基本上沒有受過完整的基礎教育,所以在目前教育孩子當中,他們包括父親非常需要接受再教育,非常強烈。現(xiàn)在我們?yōu)樵u價父親的指標,主要有三點:一、父親在家庭中的作用不能看時間量,要看“家庭時間”,即看父親在家庭發(fā)生一些關鍵性事件、轉折性事件的時候介入了多少,第二看參與的質量,看你當時跟孩子接觸的強度、力度,溝通的深度;第三、看責任意識?!?/P>

  要有做父親的意識 

  張靜漣:還有不要以時間來計算這個肯定是對的,應該看他腦子里有沒有這個意識,有沒有對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我一直在關注這件事,不過不一定花那么多的時間,因為他的社會角色不可能給他這么多時間。 
  陸為之:父親角色的教育當然比母親角色來的重要,從我們醫(yī)學角色上來講,男性的生命力從生物學的角度講就比女性弱,容易得遺傳的病。我覺得社會角色的生命力也比較弱,現(xiàn)在是父系社會,他在社會上的功能以外,在家庭男性很容易放棄的。夫妻有矛盾父親就退出來了,你讓他意識到父親的角色好象也比較困難,母親你不教育她,她還有一個本能,父親好象弱?!?/P>

  網(wǎng)絡時代的父親作用 

  陳建強:網(wǎng)絡文化前面,稱數(shù)字經(jīng)濟更確切,數(shù)字經(jīng)濟不僅僅指的是網(wǎng)絡的問題,還包括傳統(tǒng)產(chǎn)業(yè)的數(shù)字化建設的問題,現(xiàn)在上海的家庭,正處于一種數(shù)字化的建設之中,或者說家庭教育正處在信息化的改造之中,而在這種改造之中,父親的角色更為重要,因為網(wǎng)絡正提供一種契機。有個調查,所有家庭,家用電器父親比母親懂的多,而且是80%的母親沒有孩子懂的早,她們在這個面前是遲鈍的?,F(xiàn)家庭教育應該是在網(wǎng)絡上把家庭教育搞的上去。一個97年的全國好家長叫胡金海,空軍政治學院的一個教授,他在網(wǎng)絡家庭教育上有整套的經(jīng)驗,他認為現(xiàn)在搶占登上家庭教育的至高點,帶領孩子在網(wǎng)絡的前面和信息教育的前面,把家庭教育搞好,如果哪位家長不帶孩子在這上面起步就會遠遠落在后面。 

  桑標的研究:母性意識和父性意識  

  桑  標:通常講到家庭教育,通常講母親,母親的作用怎么樣,母親怎樣跟孩子交往,事實上現(xiàn)在父親參與在這個家庭當中的育兒的比例是越來越高了,前一段時間我做一個父性意識和母性意識的調查和探討,因為幾年前跟日本搞了一個合作,當時做的是關于母性意識,因為日本人比較關注母親怎么樣跟孩子交往,有了孩子以后母親自身會有一種什么樣的感受,情感體驗,以及他對自身發(fā)展有些什么樣的需求。這個問題好象不能單純從母親的角度來講,我們國內在做這個調查的時候我把父親也放了進去,把父母意識各搞了一個調查表?!?BR>  在父性意識當中是非常奇怪的,最典型的是年輕的父親對家庭有一種接納感和責任感,可能不是那么明顯。從父親的這個功能來講,傳統(tǒng)家庭,父親關注比較多的可能是外在的東西,但是這個父性意識問卷做下來,父親的家庭教育角色非常明確,他也愿意接受新的家庭孩子的誕生,也愿意為孩子承擔責任。 

  父親:緩解育兒焦慮 

  桑  標:在這個里面也有一些不一樣的地方,有一個育兒焦慮的問題。前面好幾位專家已經(jīng)談到,孩子怎么發(fā)展,他身高體重有什么標準,為什么那么容易生病,到底是因為什么。一有傷風感冒就要去看醫(yī)生,看醫(yī)生就要去看專家門診。我們對孩子成長過程中投入了大量的關注,關注的極端就造成了育兒的焦慮感覺,生怕孩子沒有帶好,生怕孩子落在人家的后面。父親在緩解這種育兒焦慮上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以一種比較平和的心態(tài),鼓勵孩子探索。而我們的母親有了這個育兒焦慮以后她要限制孩子的探索,到池塘邊你不能去的,爬山你不能爬的,拿一個刀,不行,有危險的。不要限制他。所以從父親的這個角度上來講,他可以承擔一種使家庭比較輕松愉快的有生活樂趣的家庭的功能。父親的這個功能可能是一種緩沖劑,父親與母親的方式就不一樣,親子交往的著眼點就不一樣,效果往往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從這點來講父親恐怕有母親不能替代的作用。沒有父親這個家庭確實是很難說,通常中國的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和培養(yǎng)總是成為一個中心話題。有了孩子以后,不管是父親也好,母親也好,都把關心投注在孩子的身上?!?/P>

  言傳與身教 

  有一種跟孩子交往的方式就是“言傳”,還有一種方式稱為“身教”。言傳和身教在不同時候會起不同的作用。心理學家講這個身教是榜樣,你自己是怎么做的、你的價值標準是怎樣、你的為人處事怎樣,對孩子的影響比你用話語去教作用會更大一些。父母在談到孩子成長的時候,是不是有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是不是求發(fā)展、求自我發(fā)展,往往對孩子的影響更大。我想父親也好,母親也好,假如說有了孩子以后,在關注孩子成長和發(fā)展的同時,關注一些自身的發(fā)展和成長,不要迷失了自我,不要只要求孩子而沒有要求自己,那么象這樣的一個父親也好母親也好,一種角色或一種榜樣對孩子的影響力可能會更大一些。事實上他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所以有的時候我們教育孩子,今天你要做完這些功課,明天你要考第幾名,后天你要完成一件作品,你自己沒有做好這一切的話,這個事情的作用根本就體現(xiàn)不出來?!?/P>

  孫時進說不同:重要的是存在本身 

  孫時進:父親既存在,孩子又感覺到你的存在,關鍵是你自己還是要做好你自己的事情,存在本身就行了。因為很多東西都在你身上表現(xiàn)出來了,并不一定是刻意去做什么。始終牽涉到他本性到底是什么。有沒有男性跟女性還是有區(qū)別的,比如在攻擊性上,攻擊性、創(chuàng)造性、勇敢都是一起的。每一個人都有個性,但作為兩個性別來說,永遠都不應該被取代。要把各自的個性充分展現(xiàn)出來。在這個事情上,父親把自己應該展現(xiàn)的東西充分展現(xiàn)出來。至于怎么演化,可能跟咱們沒有關系。到現(xiàn)在為止還是父親比較有創(chuàng)造性、理智、邏輯分析,女性比較感性,剛才講到,有些杰出的母親她過份用理智去看很多教材去教育孩子,不一定好,母親她本身就是感性的,以前我也說這個母親對孩子的愛太過份了,后來想想,她這種無條件的愛是存在的,看起來很過份的,但對孩子的成長是必不可少的。當然這個社會變化就象剛才有一位老師談到了比如網(wǎng)絡,跟以往的那個社會不一樣了,可能有些變化,總體這個大的方面如果還沒有變化的話,應該就是他剛才指的那一點?!?/P>

  爭論:父親比母親重要嗎? 

  陳小亞:鄧老剛剛講到一個談戀愛結婚的事,有一種婚姻梯度現(xiàn)象,女的要找比自己高的。如果找到比自己低的,家庭結構就不那么合理。那么這是個事實,大多家庭的事實。這個事實在家庭教育中會表現(xiàn)出來。男人比女人在水準上高,文明的水準、智力的水準,在某種意義上他是高。 既然男人比女人高,在教育孩子上就要出高招。出主意的分量是不同的,做事情可以女的做得多一點,但是在大事情上,關節(jié)點上,在核心問題上男人要記住自己的責任。從統(tǒng)計意義上講,男人普遍的文化的教養(yǎng)跟他的決斷的能力本身也是一種魅力?!?BR>  鄧偉志:男人比女人要強一點,當前講,在家里面男人要比女人強一點,你看在外面多少女強人找不到丈夫。 
  陸  震:他使用的概念非常細,就是在家里什么不行,什么行?只有非常具體的說,這概念沒有細化,后面沒法比較。我們整個教育不是由幾大塊組成的嗎?一類情感,一類認知,如果我們把這幾塊切分開,難道丈夫在情感教育上沒有老婆好嗎?在理性教育上明顯超過妻子,但沒有辦法比較誰的能力強誰的能力弱。我看情感教育上,肯定母親勝過父親?!?BR>  陸為之:我覺得這個強是決斷上的強,這個是對我們很有吸引力的,即便他們兩個人在獨自的能力上差不多的話,到了家庭以后哪一個人卷入過多的情感成份的話,會影響到他的決斷力。我覺得父親要在家里起到一個點睛作用的話,一定不要卷入太多。(陸震插話:情感的深淺是很難說的,有決斷的人情感是淺,沒決斷的人情感就深,根本就不是這會事。我對我妻子說:你對孩子的情感深還是我對孩子的情感深?我妻子說:當然我對他深,其實不然,我給的情感表現(xiàn)方式不一樣。) 

  沒有父親的歷史: 二戰(zhàn),父親去打仗 

  李  維:在歐洲有過一個調查,在二戰(zhàn)的時候,男的都出去打仗,女的懷孕。男的回來家庭矛盾出來了,他懷疑這個孩子哪里來的。親子鑒定最早就是從二戰(zhàn)開始的,當然還沒有這個科學水平,就是聽領居的,領居說你妻子是干凈的,他就相信了。丈夫參軍后,妻子帶著孩子,女孩受的到的損害大于男孩受到的損害,這是沒有父親的情況下。女孩有兩個階段,一個是過份追求男性,而且是放蕩的追求男性,還有一個是,怕男孩,非常怕男孩,假如家里來了一個陌生的男孩,她的各種各樣的懷疑都出來了?!?/P>

  結束語:父母都要拿出自己的東西來 

  陳小亞:當然我們沒有辦法得出一個結論,說男人在家教中比女人強。但是可以說,男人在家庭教育中有很多優(yōu)勢很多特點,這一點女人要意識到,男人自己也要意識到,才能更好的形成一個父母教育子女的關系。這一點大家好象比較有共識,男人確實有許多東西,比如說勇氣、發(fā)展、風險,甚至有些馬虎,在外部的人們交往當中,可能是更好一些,因為他主外,主外過程當中他要學很多東西。女主內是傳統(tǒng)社會中形成的,也有許多優(yōu)點,比如細致,這是好事情。但細致也可能給孩子帶來另外的東西。兩個生活領域當中形成了不同的人格特征,光有母親來教可能就缺一大塊,父親也要出來教,在這個時候父親就不能往外躲。在家庭教育的整個過程中父母都要拿出自己的東西來,交給孩子。



(責任編輯:暖暖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