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示兒課堂筆記知識點

五年級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示兒課堂筆記知識點

五年級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示兒課堂筆記知識點

1、五年級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示兒課堂筆記知識點

五年級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示兒課堂筆記知識點

示兒 【宋】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主題:

《示兒》是詩人臨終前寫給兒子的一首詩,詩人痛惜自己無法親眼看到國家統(tǒng)一,希望兒子以后家祭的時候能將這一好消息告訴自己,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情懷。

[注解]

①示兒:給兒子看。②元:同原,本來。③但:只是。④九州:古代中國分為九個州這里代指中國。⑤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⑥乃翁:你們的父親。

鑒 賞:

① 人死之后萬事皆空,詩人早已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唯一悲憤的就是山河破碎,不能親眼看到祖國統(tǒng)一。從中可以體會到詩人那種悲哀凄涼的心境。

② 詩人以熱切期望的語氣表達了渴望收復失地的信念,囑咐兒孫不要忘記把喜訊告訴自己。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并未絕望,他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復失地。

2、二年級上冊第19課古詩二首課堂筆記之重難點歸納

二年級上冊第19課古詩二首課堂筆記之重難點歸納

1.《夜宿山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夜宿山寺》這首詩運用了極其夸張的手法,描寫了寺中樓宇的高聳,表達了詩人對古代廟宇工程藝術的驚嘆以及對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2.《敕勒歌》描寫了哪些景物?給我們呈現(xiàn)的是什么畫面?

寫了大草原、陰山、天空、草、牛羊等景物。給我們呈現(xiàn)了廣闊壯美、空曠高遠、草木茂盛、牛羊肥壯的美麗圖畫。

3.《敕勒歌》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景的?

是按照由低到高,又由高到低的順序寫的。山川是低處景物,天空是高處景物,草木牛羊是低處景物。

3、二年級上冊第19課古詩二首課堂筆記之古詩大意

二年級上冊第19課古詩二首課堂筆記之古詩大意

1.《夜宿山寺》:山上寺院的高樓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人在樓上好像一伸手就能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這里,我不敢大聲說話,唯恐(害怕)驚動天上的神仙。

2.《刺勒歌》: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陰山腳下。天像圓頂的帳篷,籠罩著四面的原野。藍藍的天底下,原野一眼望不到邊,風兒吹過,牧草低伏,現(xiàn)出了隱沒于草叢中的牛羊。

4、三年級上冊第4課古詩三首夜書所見課堂筆記之課文主題

三年級上冊第4課古詩三首夜書所見課堂筆記之課文主題

《夜書所見》通過對秋風落葉、籬笆下的燈火、小孩捉蟋蟀的描寫,抒發(fā)了作者客居在外思念家鄉(xiāng)的情感。

5、三年級上冊第4課古詩三首夜書所見課堂筆記之詩意理解

三年級上冊第4課古詩三首夜書所見課堂筆記之詩意理解

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詩詞大意:

詩的大意是: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詩人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小孩在逗蟋蟀,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xiāng)。

6、三年級上冊第4課古詩三首贈劉景文課堂筆記之課文主題

三年級上冊第4課古詩三首贈劉景文課堂筆記之課文主題

《贈劉景文》詩人一反悲秋的調子,突出了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喚起學生面對生活要樂觀向上,不泄氣,珍惜現(xiàn)在的大好時光。

7、三年級上冊第4課古詩三首山行課堂筆記之詩歌主要意思

三年級上冊第4課古詩三首山行課堂筆記之詩歌主要意思

《山行》是一首明麗、充滿生氣描寫和贊美深秋山林景色的秋景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煉的語言寫的是在山行途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達了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8、四年級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雪梅課堂筆記

四年級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雪梅課堂筆記

雪梅翻譯:

《雪梅》: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相讓。這可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梅花雖然沒有雪花那樣晶瑩、潔白,但是雪花卻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雪梅主題:

《雪梅》這首詩寫法新穎別致,詩人借雪、梅的爭春,告誡我們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理。

雪梅鑒賞

1、前兩句寫梅雪爭春,詩人難以評判高下。首句運用擬人手法,別出心裁、生動活潑地表現(xiàn)出早春梅花與雪花之美。

2、后兩句是詩人對梅與雪的評語,概括寫出了梅與雪的不同特點。這兩句妙趣橫生,而且富有理趣,告訴我們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取人之長,補已之短,才是正理。

9、四年級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題西林壁課堂筆記

四年級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題西林壁課堂筆記

題西林壁翻譯:

《題西林壁》:從正面看廬山是連綿起伏的山嶺,從側面看就成了聳立的山峰,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xiàn)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自身處在廬山之中。

題西林壁主題:

《題西林壁》是詩人游覽廬山后的總結,它描寫了廬山雄奇壯觀、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告訴我們認識事物要客觀全面,不能主觀片面。

題西林壁鑒賞:

1、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tài)變化: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連綿不絕;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云端。從遠近高低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不相同。贊美了廬山景色的雄奇壯觀、千姿百態(tài)。

2、后兩句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10、四年級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涼州詞課堂筆記知識點

四年級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涼州詞課堂筆記知識點

涼州詞詩意:

精致的酒杯里盛滿了醇香的葡萄酒,正要舉杯痛飲,卻聽到馬上彈起琵琶的聲音,在催人出發(fā)了。如果醉倒在戰(zhàn)場上,請你不要笑話,從古至今外出征戰(zhàn)又有幾人能回?

涼州詞主題:

《涼州詞》描寫了艱苦荒涼的邊塞上出征前的一場盛宴,描摹了將士們開懷痛飲、盡情酣醉的場面,表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曠達、奔放的思想感情。

涼州詞鑒賞:

詩一開頭就切入了宴會場面。夜光杯這里指精制的酒杯,以顯示宴會的豪華,令人想象那五光十色的宴飲情景。琵琶聲既是宴席上的歡快旋律,又是即將痛苦告別的前奏,將士們不懼怕戰(zhàn)斗的來臨,卻不免惋惜這場豪飲的終止。所以第二句中一欲一催刻畫了錯綜矛盾的情景和心情。詩的后兩句描寫了將土們縱情飲酒后,略帶悲壯的語言,這正是將士抒發(fā)的豪邁感情:戰(zhàn)斗來臨,投身疆場,為國獻身又有何懼!

11、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題西林壁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題西林壁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題西林壁》知識點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課文主題:

《題西林壁》是詩人游覽廬山后的總結,它描寫了廬山雄奇壯觀、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告訴我們認識事物要客觀全面,不能主觀片面。

[注釋]

①題:書寫,題寫。②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廬山腳下。③嶺:高大的山脈。④峰:高而尖的山頭。⑤識:認識。⑥緣:因為。

鑒賞

1、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tài)變化: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連綿不絕;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云端。從遠近高低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不相同。贊美了廬山景色的雄奇壯觀、千姿百態(tài)。

2、后兩句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12、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暮江吟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暮江吟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暮江吟》知識點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課文主題:

《暮江吟》這首詩描繪了從傍晚到夜幕降臨后江面上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美麗景色的熱愛,對大好秋色的無限喜愛之情。

[注釋]

①吟: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②瑟瑟:這里形容未受到殘陽照射的江水所呈現(xiàn)的青綠色。③可憐:可愛。④真珠:珍珠。

鑒賞:

1、前兩句寫的是詩人在傍晚所見到的紅日西沉的江景:傍晚夕陽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現(xiàn)出兩種不同的顏色。表現(xiàn)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變化的絢爛景象。

2、后兩句寫的是詩人在夜幕降臨時所見到的新月初升的夜景。露似真珠月似弓,詩人把地上天上的兩種景象壓縮在詩里,用兩個生動的比喻營造出秋夜和諧寧靜的氛圍。

13、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涼州詞課堂筆記譯文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涼州詞課堂筆記譯文

詩意:

精致的酒杯里盛滿了醇香的葡萄酒,正要舉杯痛飲,卻聽到馬上彈起琵琶的聲音,在催人出發(fā)了。如果醉倒在戰(zhàn)場上,請你不要笑話,從古至今外出征戰(zhàn)又有幾人能回?

14、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涼州詞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涼州詞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涼州詞》知識點

涼州詞[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作者簡介:王翰(687726), 字子羽,唐代邊塞詩人。其詩最負盛名的是《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主要作品:《涼州詞》《飲馬長城窟行》《春女行》等。

注釋:

①涼州詞:唐代曲名,起源于涼州(今甘肅省武威市)一帶。②夜光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間能夠發(fā)光。這里指極精致的酒杯。③欲飲琵琶馬上催:正要舉杯痛飲,卻聽到馬上彈起琵琶的聲音,在催人出發(fā)了。④沙場:戰(zhàn)場。

主題:

《涼州詞》描寫了艱苦荒涼的邊塞上出征前的一場盛宴,描摹了將士們開懷痛飲、盡情酣醉的場面,表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曠達、奔放的思想感情。

鑒 賞:

詩一開頭就切入了宴會場面。夜光杯這里指精制的酒杯,以顯示宴會的豪華,令人想象那五光十色的宴飲情景。琵琶聲既是宴席上的歡快旋律,又是即將痛苦告別的前奏,將士們不懼怕戰(zhàn)斗的來臨,卻不免惋惜這場豪飲的終止。所以第二句中一欲一催刻畫了錯綜矛盾的情景和心情。詩的后兩句描寫了將土們縱情飲酒后,略帶悲壯的語言,這正是將士抒發(fā)的豪邁感情:戰(zhàn)斗來臨,投身疆場,為國獻身又有何懼!

15、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出塞課堂筆記譯文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出塞課堂筆記譯文

詩意:舊是從秦漢時期延續(xù)至今的明月和邊關,征戰(zhàn)萬里、守邊御敵的將士至今還沒有歸來。倘若還有像飛將軍那樣英勇善戰(zhàn)的將領在,絕不會允許外敵南下越過陰山。

16、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出塞課堂筆記之本課重難點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出塞課堂筆記之本課重難點

問題歸納:

1.一句人未還讓我們嘗盡了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詩人王昌齡留下了眼淚。這是什么樣的眼淚?這是傷心的眼淚更是同情的眼淚。同情征人有家不能回的悲傷,同情征人的家人失去親人的悲痛。

2.怎樣理解萬里長征人未還?這句詩既敘事又抒情。在深沉的感嘆中暗示當時邊防多事,表現(xiàn)了作者對戍邊將士的深切這同情,同時又從空間上點明邊塞的遙遠,這樣,作者便創(chuàng)造了時空交織的意象,把讀者帶到萬里之外的邊塞,讓讀者到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去回憶,體驗、思考。

3.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只要有像李廣那樣的猛將來戍守邊關,胡人的騎兵就不敢越過陰山南下入侵了。這句話表達了詩人希望朝廷任用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zhàn)爭,使國家得到安寧,人民過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17、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出塞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出塞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出塞》知識點

出塞[唐]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作者簡介:王昌齡(?約756),字少伯,盛唐著名邊塞詩人,被后人譽為七絕圣手。他的詩意境絕妙,含蓄蘊藉,與高適、王之渙齊名。主要作品:《出塞》《從軍行》《閨怨》等。

注釋:①但使:只要。②龍城:盧龍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③飛將:漢朝名將李廣。匈奴懼怕他,稱他為飛將軍。這里泛指英勇善戰(zhàn)的將領。④教:令,使。⑤胡馬:當時內地和北方游牧民族間常發(fā)生戰(zhàn)爭。胡馬指襲擾內地的北方游牧民族騎兵。⑥陰山:位于今內蒙古自治區(qū)。

主題:

《出塞》這首詩反映了詩人對駐守邊疆的將士們久征未歸的同情,也表達了詩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zhàn)爭,使國家得到安寧、人民過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鑒 賞:

這是一首慨嘆邊戰(zhàn)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詩人從明月照關的景象寫起,第一句秦時明月漢時關中的月和關前面使用了秦時漢時兩個時間定語,這并不是說明月屬秦,關屬于漢,也并非實指秦、漢兩朝,其想表達的是防邊筑城的措施始于秦漢,可見邊關憂患的歷史已經十分悠久。接下來的第二句萬里長征人未還,讓讀者不由自主地聯(lián)想起歷史上那些在邊塞戰(zhàn)役中可歌可泣的將士。這兩句詩,從整體上拉伸了全篇的時間感(秦漢)和空間感(萬里),營造出一種雄渾的意境和歷史的滄桑感。詩的后兩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由敘事轉為議論。長征未還,固然是千古共同的哀怨,但秦筑長城,胡人不敢南下牧馬;漢逐匈奴,單于內附。詩人借對前朝名將的懷念,表達了希望邊關能夠現(xiàn)固、國家安全與統(tǒng)一能夠實現(xiàn)的心情。

18、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生字注音組詞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生字注音組詞

祭:j(家祭、祭祀、吊祭)

乃:nǎi(乃父、乃兄、乃至)

熏:xūn(熏陶、熏人、臭氣熏天)

杭:hng(杭州、蘇杭、杭絹)

亥:hi(丁亥、亥時、辛亥革命)

恃:sh(仗恃、恃才傲物、自恃清高)

哀:āi(哀痛、哀家、悲哀)

拘jū(拘束、拘謹、不拘一格)

19、五年級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主題思想筆記

五年級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主題思想筆記

《示兒》詩是詩人臨終寫給兒子的遺囑,表達了詩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tǒng)一祖國的深摯強烈的愛國激情。

《題臨安邸》是一首政治諷刺詩。是作者林升看到中原國土全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卻一味茍且偏安,尋歡作樂,為吐心頭的憤恨,表達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而題寫在墻壁上的心里話。

《己亥雜詩》中第二百二十首,此詩,作者通過創(chuàng)造了萬馬風雷天公這樣浩大的意象來表達揭露社會弊病,抨擊官僚制度,表現(xiàn)作者火一樣的熱情,給人以鼓舞和激發(fā)。抨擊專制統(tǒng)治的同時,還表達了作者追求思想解放和個性解放。

20、五年級語文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讀后感

五年級語文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讀后感

《示兒》詩是詩人臨終寫給兒子的遺囑,表達了詩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tǒng)一祖國的深摯強烈的愛國激情。

21、五年級語文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好詞好句摘抄

五年級語文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好詞好句摘抄

好詞:

祭:祭拜 祭祀 祭奠 祭天 祭壇 祭文

乃:乃父 乃至 乃至于 有容乃大

示兒 【宋】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主題:

《示兒》是詩人臨終前寫給兒子的一首詩,詩人痛惜自己無法親眼看到國家統(tǒng)一,希望兒子以后家祭的時候能將這一好消息告訴自己,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情懷。

鑒 賞:

① 人死之后萬事皆空,詩人早已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唯一悲憤的就是山河破碎,不能親眼看到祖國統(tǒng)一。從中可以體會到詩人那種悲哀凄涼的心境。

② 詩人以熱切期望的語氣表達了渴望收復失地的信念,囑咐兒孫不要忘記把喜訊告訴自己。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并未絕望,他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復失地。

22、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己亥雜詩課堂筆記常見多音字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己亥雜詩課堂筆記常見多音字

降:jing 降落 xing投降

重:chng 重新 zhng重量

23、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課堂筆記譯文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課堂筆記譯文

詩意:重重疊疊的青山,鱗次櫛比的樓臺,西子湖畔這些消磨人們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時候才能罷休?暖風把人們的頭腦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南宋當局忘了國恨家仇,把臨時茍安的杭州簡直當作了故都汴州!

24、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課堂筆記之本課重難點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課堂筆記之本課重難點

① 青山重重疊疊,樓臺鱗次櫛比,山河如此美好。但這樣美好的山河,卻被金人占有。西湖歌舞幾時休?詩人的這一質問,表現(xiàn)了對當政者不思收復失地的憤激之情。② 日揭露游人不顧國計民生整日尋歡作樂、醉生夢死的卑劣行徑,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問題歸納:

1.由醉字你看到什么,聽到什么?表達作者什么情感?醉字我看到茶樓聽曲的人入了迷,瞇著眼睛,隨著曲子搖著頭,在桌子上用手敲著節(jié)拍,翹著的二郎腿一晃一晃的裝點的精致的游船上飄出歌舞聲、劃拳聲、嬉鬧聲,還有隨風飄來的淡淡的香粉味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2.《示兒》《題臨安邸》這兩首詩有什么相同相不同之處?兩首詩都有望南宋重振圳風,收復失地,恢復大好河的期待,立意相同,但表達的方式不同?!妒緝骸肥且员瘜懬?詩人在臨終時還在關心著國家的統(tǒng)一,希望兒子在家祭的時候把國家統(tǒng)一的消息告訴他?!额}臨安邸》以怒寫情,通過對統(tǒng)治者沉迷于驕奢淫逸的生活,無所作為的諷刺,表達渴望國家統(tǒng)一的感情。

25、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課堂筆記課后生字組詞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課堂筆記課后生字組詞

生字組詞:

熏:熏風 熏陶 熏肉 熏染 臭氣熏人

杭:杭州 蘇杭 杭綢

26、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題臨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主題:

《題臨安邸》描寫了詩人對茍且偏安、一味尋歡作樂的達官貴人們的諷刺和憤慨,以樂景寫哀情,表達了詩人的憤激之情。

[注解]

①臨安:南宋都城,即今浙江杭州。②?。郝玫?。③熏:吹,用于溫暖馥郁的風。④直:簡直。汴州:北宋都城汴粱,即今河南開封

鑒 賞:

① 青山重重疊疊,樓臺鱗次櫛比,山河如此美好。但這樣美好的山河,卻被金人占有。西湖歌舞幾時休?詩人的這一質問,表現(xiàn)了對當政者不思收復失地的憤激之情。

② 日揭露游人不顧國計民生整日尋歡作樂、醉生夢死的卑劣行徑,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27、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課堂筆記之本課重難點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課堂筆記之本課重難點

鑒 賞:① 人死之后萬事皆空,詩人早已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唯一悲憤的就是山河破碎,不能親眼看到祖國統(tǒng)一。從中可以體會到詩人那種悲哀凄涼的心境。② 詩人以熱切期望的語氣表達了渴望收復失地的信念,囑咐兒孫不要忘記把喜訊告訴自己。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并未絕望,他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復失地。

問題歸納

1.想象九州不同時社會是什么樣的?想象到九州不同時土地荒蕪,老百姓拖兒帶女背井離鄉(xiāng),房屋倒塌,路邊常常有餓死的人的尸骨;入侵者騎著高頭大馬。耀武揚威,隨意揮動著鞭子抽向正在做苦力的人身上,可是他們不敢怒也不敢言

2.《示兒》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最能表達感情的是哪一句?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渴望盡早收復中原統(tǒng)一祖國領土的迫切心情,最能表達感情的是 家祭無忘告乃翁。

3.九州生氣是怎樣的?透過字面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樣的畫面?國家安定,官員們挺胸抬頭,兢兢業(yè)業(yè),做事雷厲風行;老百姓居有定所,老有所養(yǎng),少有所學;莊稼地里年輕人正在忙碌,莊稼長得茁壯 ,家里炊煙裊裊,雞犬相聞

28、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課堂筆記常見多音字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課堂筆記常見多音字

同tng (相同)(共同)

同tng (胡同)

空kōng (天空)

空kng (空地)

29、五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詞三首之長相思課堂筆記之本課重難點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詞三首之長相思課堂筆記之本課重難點

問題歸納

1.《長相思》:你從身向榆關那畔行讀懂了什么?

點明了行旅的方向。詞人在這里強調的是身向榆關,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師,它使我們想到詞人留戀家園,頻頻回首,步履蹣跚的情況。那畔一詞頗含疏遠的感情色彩,表現(xiàn)了詞人這次奉命出行榆關是無可奈何的。

2.為什么羈旅勞頓之后深夜不寐呢?

作者由描寫白天的人聲鼎沸、駿馬嘶鳴轉入對夜深千帳燈的靜態(tài)描寫。這里借描述周圍的情況而寫心情,實際是表達納蘭對故鄉(xiāng)的深深依戀和懷念。

3.從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能感受到什么?

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與上闕夜深千帳燈相呼應,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寐的原因。結句的聒字用得很靈脫,寫出了風狂雪驟的氣勢,表現(xiàn)了詞人對狂風暴雪極為厭惡的情感。

30、五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詞三首之長相思課堂筆記課后生字組詞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詞三首之長相思課堂筆記課后生字組詞

y:榆(榆關、榆樹、榆莢)

pn:畔(河畔、池畔、耳畔)

更:gēng(打更、五更、三更半夜)

聒:guō(聒耳、聒噪、聒碎)

31、五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詞三首之楓橋夜泊課堂筆記譯文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詞三首之楓橋夜泊課堂筆記譯文

理解詩意

《楓橋夜泊》:月亮落下去了,烏鴉不時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彌漫著滿天的霜,面對著江邊的楓樹與江中閃爍的漁火,愁緒使我難以入眠。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響的鐘聲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32、五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詞三首之楓橋夜泊課堂筆記之本課重難點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詞三首之楓橋夜泊課堂筆記之本課重難點

問題歸納

《楓橋夜泊》:詩人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覺到什么?

詩人看到了漁船上忽隱忽現(xiàn)的燈火,西天的上弦月漸漸落下去了,天色變得漆黑;聽到了遠遠近近有幾只烏鴉驚叫起來,寒山寺的鐘聲;感覺到氣溫更低了,霜飛滿天,寒氣襲人

33、五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詞三首之山居秋暝課堂筆記譯文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詞三首之山居秋暝課堂筆記譯文

理解詩意

《山居秋暝》:山上剛剛下過一場雨,晚上天氣涼爽帶來了秋意。松林沐浴著皎潔的月光,清清的泉水從河床的石頭上流過。洗衣物的女子歸來,竹林里笑語喧嘩,漁船順流而下,攪動了一片片蓮葉。任憑春天的花凋謝,我自己卻要居住在這風光秀麗的山中。

34、五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詞三首之山居秋暝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詞三首之山居秋暝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作者簡介

1.王維(約701761),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世稱王右丞,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因篤信佛教,又被稱為詩佛。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與孟浩然合稱王孟。主要作品:《竹里館》《山居秋暝》等。

課文主題

《山居秋暝》描繪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時分山村的綺麗風光和山中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xiàn)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的高潔情懷和對理想生活的執(zhí)著追求。

35、六年級語文上冊第3課古詩詞三首課堂筆記之作者簡介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3課古詩詞三首課堂筆記之作者簡介

孟浩然,唐代詩人。漢族,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存詩260多首,多為五言律詩。風格以清曠沖淡為主,但沖淡中亦有壯逸之氣。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以寫田園山水詩為主。

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xiàn)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

辛棄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現(xiàn)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36、一年級下冊第12課古詩三首池上課堂筆記之精彩賞析

一年級下冊第12課古詩三首池上課堂筆記之精彩賞析

1.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這兩句介紹了故事的梗概:一個小孩子趁大人不注意,偷偷去采蓮歸來,突出了孩子的可愛。一個偷字,形象地表現(xiàn)了小娃的天真調皮,寫出了詩人對小娃的喜愛之情。采字和回字,表現(xiàn)小孩偷采一枝白蓮花又匆匆忙忙返回,為的是不想讓大人發(fā)現(xiàn)他的冒險舉動。

2.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這兩句巧妙地刻畫了小孩子的天真:他自以為行動機密,不會被人發(fā)覺,誰知道小船駛來時,沖得水面的浮萍兩邊散開,水面波動,出現(xiàn)了一道長長的痕跡,自然完全暴露了她的行蹤!藏字表現(xiàn)了小孩既不想讓人發(fā)現(xiàn)又不懂得隱藏自己的蹤跡,天真可愛之態(tài)畢現(xiàn)。開字表現(xiàn)浮萍上劃出的一條水道,暴露了小孩的秘密這種善意的嘲笑,更增添了小孩幼稚可愛的天性。顯而易見,一連串動詞表現(xiàn)一連串的動作,兒童的天真可愛形象呼之欲出,讀來仿佛一幅栩栩如生的采蓮圖就在眼前,讓人的思緒又回到了天真爛漫的童年。

這首詩好比一組鏡頭,攝下一個小孩兒偷采白蓮的情景。從詩的小主人公撐船進入畫面,到他離去只留下被劃開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動描寫,有心理刻畫,細致逼真,富有情趣;而這個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潑淘氣的可愛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了。

37、五年級語文下冊第9課古詩三首從軍行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9課古詩三首從軍行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從軍行

注釋

(1)從軍行:樂府舊題,內容多寫軍隊戰(zhàn)爭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這里指甘肅省的祁連山。

(4)穿:磨破。

(5)金甲:戰(zhàn)衣,金屬制的鎧甲。

(6)樓蘭:漢代西域國名,這里泛指當時騷擾西北邊疆的敵人。

(7)孤城:當是青海地區(qū)的一座城。一說孤城即玉門關。

(8)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譯文

青海上空的陰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遙望著遠方的玉門關。塞外身經百戰(zhàn)磨穿了盔和甲,不打敗西部的敵人誓不回還。

作者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早年貧賤,困于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

賞析

《從軍行》總共有7首,我們今天學的是其中的第四首。一二兩句描繪了整個西北邊陲的景象,同時又滲透了詩人王昌齡豐富復雜的感情:戍(sh)邊將士對邊防形勢的關注,對自己所擔負的任務的自豪感、責任感,以及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壯、開闊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第三、四兩句由情景交融的環(huán)境描寫轉為直接抒情,金甲盡管穿到磨破了,將士的報國壯志卻并沒有被銷磨,而是在大漠風沙的磨煉中變得更加堅定。全詩表明了將士們駐守邊關的宏偉壯志。

38、四年級下冊第22課古詩三首墨梅課堂筆記之重難點歸納

四年級下冊第22課古詩三首墨梅課堂筆記之重難點歸納

1.淡字表現(xiàn)了墨梅怎樣的特點?

淡字表現(xiàn)了墨梅顏色樸素淡雅的特點。

2.最后兩句在全詩中有什么作用?

最后兩句詩托物言志,點明中心。詩人借墨梅為喻,在素潔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鄙視流俗、淡泊名利、貞潔自守的高尚情操。

39、四年級下冊第22課古詩三首墨梅課堂筆記之詩歌譯文

四年級下冊第22課古詩三首墨梅課堂筆記之詩歌譯文

我家洗硯池邊有棵梅花樹,開出的朵朵梅花都帶著淡淡的墨色。它不需要人們夸贊它的顏色好看,只希望留下清香之氣充滿天地之間。

40、三年級語文下冊第9課古詩三首元日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9課古詩三首元日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我會寫:

符f(符號、相符、音符)

欲y(食欲、欲望、欲罷不能)

魂hn(靈魂、鬼魂、魂不守舍)

借ji(借口、借書、借錢)

酒jiǔ(白酒、紅酒、米酒)

何h(何時、何地、何苦)

牧m(牧童、牧民、牧場)

兄xiōng(兄弟、兄長、師兄)

獨d(單獨、獨自、獨立)

異y (異鄉(xiāng)、異地、奇異)

佳ji?。压?jié)、佳音、佳作)

多音字:

行hng(銀行)xng(不行)

少shǎo (少人)sho (少年)

書寫指導:

酒左窄右寬,與灑區(qū)別開來。

欲左寬右窄,右邊是欠。

魂、借、酒、何都是左窄右寬,

獨部首是犭筆順是:撇、彎勾、撇。

異上面是巳不是已,更不是己。

問題歸納:

1、《元日》一詩寫出了怎樣的節(jié)日情景?表現(xiàn)了怎樣的節(jié)日氣氛?

答:這首詩寫出了放爆竹、喝屠蘇酒、換舊符(貼春聯(lián))的節(jié)日情景,表現(xiàn)了一種歡樂祥和的節(jié)日氣氛。

2、《清明》一詩描繪了這個節(jié)日怎樣的圖畫?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活靈活現(xiàn)的雨中問路圖,表現(xiàn)了作者哀傷的情感。

3、《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寫出了什么樣的節(jié)日情景?你們是怎么過這個節(jié)的?

答:寫的是重陽節(jié),外出的人登高望遠思念家人,在遠方想象家里的親人也在這一天登高望遠,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我們這兒叫老人節(jié),給家里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們過節(jié),人們會逛廟會,為老人祈福。

4、我國還有哪些傳統(tǒng)節(jié)日,這些節(jié)日是什么樣的情景?

答: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還有元宵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七夕節(jié)元宵節(jié)人們掛上各種燈籠,會猜燈謎,煮元宵吃;端午節(jié)人們會做鏡糕、吃粽子、賽龍舟,門上插艾草、沙棗花等;中秋節(jié)一家團聚,烙月餅,看月亮

課后習題答案:

二、這三首詩分別寫的是哪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寫出了什么樣的節(jié)日情景?

《元日》這首詩寫的是春節(jié)。寫出了一片喜慶,人們放鞭炮、喝屠蘇酒、貼新對聯(lián)歡度春節(jié)的情景。

《清明》 這首詩寫的是清明節(jié)。描寫了清明節(jié)雨紛紛而下,人們吊唁親人,傷心欲絕。在外不能回家掃墓人想借酒澆愁,恰巧碰到牧童指點去杏花村的情景。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這首詩寫的是重陽節(jié),描寫了親人團聚,登高望遠,遙想家鄉(xiāng)兄弟們插了茱萸也在思念自己的情景。

41、三年級語文下冊第9課古詩三首清明課堂筆記課后生字組詞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9課古詩三首清明課堂筆記課后生字組詞

【譯文】

清明時節(jié),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的行人,個個都是斷魂般地落魄。

詢問當地之人,何處可以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遠遠地指了指杏花深處的村莊。

我會寫:

符f(符號、相符、音符)

欲y(食欲、欲望、欲罷不能)

魂hn(靈魂、鬼魂、魂不守舍)

借ji(借口、借書、借錢)

酒jiǔ(白酒、紅酒、米酒)

何h(何時、何地、何苦)

牧m(牧童、牧民、牧場)

兄xiōng(兄弟、兄長、師兄)

獨d(單獨、獨自、獨立)

異y (異鄉(xiāng)、異地、奇異)

佳ji?。压?jié)、佳音、佳作)

42、三年級下冊第9課古詩三首清明課堂筆記之字詞理解

三年級下冊第9課古詩三首清明課堂筆記之字詞理解

清明: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有掃墓、踏青等習俗。

紛紛:形容多。 欲斷魂:形容傷感極深,好像靈魂要與身體分開一樣。

借問:請問。 杏花村:杏花深處的村莊。今在安徽貴池秀山門外。

43、三年級下冊第9課古詩三首清明課堂筆記之重難點歸納

三年級下冊第9課古詩三首清明課堂筆記之重難點歸納

1.路上行人為什么欲斷魂?

因為清明在我國古代是個重要節(jié)日,照例應該家人團聚,一起上墳祭掃,或踏青游春?,F(xiàn)在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趕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濕。此刻自然想在附近找個酒家,一來歇歇腳,避避雨;二來飲點酒,祛祛寒,也可借酒驅散心中的愁緒。

2.牧童遙指杏花村的遙妙在何處?

牧童的回答以行動代替語言,行人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見在一片紅杏盛開的樹梢,隱隱約約露出了酒館的標幟。

44、三年級下冊第1課古詩三首絕句課堂筆記之字詞理解

三年級下冊第1課古詩三首絕句課堂筆記之字詞理解

① 遲日:春日。《詩經七月》中有春日遲遲的詩句,春天一到,白晝漸長,所以說遲日。

② 泥融:冬去春來,氣溫回升,泥土融化,變得濕潤、松軟。

③ 鴛鴦:一種水鳥。鴛指雄鳥,鴦指雌鳥,雄鳥和雌鳥常常出雙入對。

45、三年級下冊第1課古詩三首絕句課堂筆記之句子解析

三年級下冊第1課古詩三首絕句課堂筆記之句子解析

1.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遲日即春日,春日遲遲:是說在春天白天變得長了。詩人以遲日領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萬物欣欣向榮的特點,并使詩中描寫的物象有機地組合為一體,構成一幅明麗和諧的春色圖。第二句詩人進一步以和煦的春風,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濃郁的花香來展現(xiàn)明媚的大好春光。

這兩句的遲日江山春風花草組成一幅粗線勾勒的大場景,并在句尾以麗香突出詩人強烈的感覺。

2.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這兩句是工筆細描的特定畫面,動靜結合,既有燕子翩飛的動態(tài)描繪,又有鴛鴦慵睡的靜態(tài)寫照。飛燕的繁忙蘊含著春天的勃勃生機,鴛鴦的閑適則透出溫柔的春意,一動一靜,相映成趣。而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陽光下,和諧而優(yōu)美,確實給人以春光旖旎之感。泥融和沙暖都緊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陽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歸,銜泥做巢而不停地飛翔,顯出一番春意鬧的情狀;因為遲日才沙暖,沙暖才引來成雙成對的鴛鴦出水,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中,是那樣悠然自適。

46、六年級語文下冊第10課古詩三首馬詩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10課古詩三首馬詩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馬詩

[唐] 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注釋:

大漠:廣大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國境內杭愛山。

鉤:古代的一種兵器,形似月牙。

何當:何時將要。

金絡腦:即金絡頭,用黃金裝飾的馬籠頭。

踏:走,跑。此處有奔馳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譯文:

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像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如彎鉤一般。

什么時候才能給它帶上金絡頭,在秋高氣爽的疆場上馳騁,建立功勛呢?

47、六年級下冊第10課古詩三首竹石課堂筆記之字詞理解

六年級下冊第10課古詩三首竹石課堂筆記之字詞理解

咬定:咬緊。 立根:扎根。 破巖:裂開的山巖,即巖石的縫隙。

千磨萬擊:指無數的磨難和打擊。 堅勁:堅強有力。

任:任憑,無論,不管。 爾:你。

48、六年級下冊第10課古詩三首竹石課堂筆記之重難點歸納

六年級下冊第10課古詩三首竹石課堂筆記之重難點歸納

1.請揣摩咬字在表達上的作用。

一個咬字,運用擬人手法,充分表達了勁竹的剛毅性格。

2.這首詩用了什么寫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操?

這首詩用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寫法,全詩借立根破巖之中的勁竹,含蓄地表達了自己決不隨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意思對即可)

49、六年級下冊第10課古詩三首竹石課堂筆記之詩句解析

六年級下冊第10課古詩三首竹石課堂筆記之詩句解析

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詩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個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著青山巖峰的翠竹形象展現(xiàn)在了讀者面前。一個咬字使竹人格化。咬是一個主動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動作。它不僅寫出了翠竹緊緊附著青山的情景,更表現(xiàn)出了竹子那種不畏艱辛,與大自然抗爭,頑強生存的精神。緊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巖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礎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巖石之中。在作者鄭板橋詩、畫中的竹又往往與石是分不開的。有時侯,石構成竹的對立面,如畫根竹枝插塊石,石比竹枝高一尺,雖然一尺讓它高,年來看我掀天力;有時候石成為竹的背景,如秋風昨夜渡瀟湘,觸石穿林慣作狂;惟有竹枝渾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場。在這首詩里,竹石則形成了一個渾然的整體,無石竹不挺,無竹山不青。這兩句詩也說明了一個簡單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強。

2.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有了前兩句的鋪墊,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兩句: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首詩里竹有個特點,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靜止的竹,而是巖竹,是風竹。在作者鄭板橋的詩畫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頑強意志的象征,而風則往往是惡勢力的代表,如前面提到的秋風昨夜渡瀟湘這幾句,又如:一陣狂風倒卷來,竹枝翻回向天開。掃云掃霧真吾事,豈屑區(qū)區(qū)掃地埃。在這首詩中同樣竹子經受著東西南北風一年四季的千磨萬擊。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巖石之中而仍巋然不動,堅韌剛勁。什么樣的風都對它無可奈何。詩人用千、萬兩字寫出了竹子那種堅韌無畏、從容自信的神態(tài),可以說全詩的意境至此頓然而出。這時挺立在我們面前的已不再是幾桿普通的竹子了,我們感受到的已是一種頑強不息的生命力,一種堅韌不拔的意志力,而這一切又都蘊涵在那蕭蕭風竹之中。

50、六年級下冊第10課古詩三首竹石課堂筆記之詩歌譯文

六年級下冊第10課古詩三首竹石課堂筆記之詩歌譯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松,因為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

經歷成千上萬次的折磨和打擊依然堅韌挺拔,任憑你刮的是什么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