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細心照料的嬰兒長大后較易應付壓力
得到細心照料的嬰兒長大后較易應付壓力
加拿大蒙特利爾麥吉爾大學的馬克爾?明尼教授,最近通過一項專題研究證實:得到雙親(其中特別是母親)悉心照料的嬰兒,長大后應付種種壓力的能力明顯要強于那些在嬰兒期未曾得到雙親悉心照料的人。專家們曾經對加拿大和美國 共1000余名青少年和成年人作了深入了解和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凡是在嬰兒時期未曾得到雙親悉心照料者,上學后逃學率比較高,學習上遇到困難時往往害怕、退縮,而長大成人后染上酗酒、吸毒或熱衷于暴力行為等惡習的可能性也比較大。此外更明顯的是,這些人應付生活、工作中種種壓力的能力比較差,表現(xiàn)得往往要么一籌莫展,要么灰心喪氣,要么歇斯底里。
為了揭開其中的奧秘,明尼教授還對動物進行了類似的研究,最后驚訝地發(fā)現(xiàn):出生以后第1周內能受到母鼠悉心照料(如舔身、理毛、撫摸等)的小鼠長大以后再遇到壓力(如突然的電擊、遭遇天敵、食物短缺、疾病等)時,在行為上表現(xiàn)得較為穩(wěn)定、積極,而且從“實質”上看,其大腦化學成分也保持了相對的穩(wěn)定――血液中只適度增加了“壓力激素”;相反,那些未曾得到悉心照料的小鼠長大后面對壓力就往往表現(xiàn)得驚慌失措和麻木不仁,其根源是由于血液中“壓力激素”的分泌量驟然大增――如果換上人,即表現(xiàn)為歇斯底里大發(fā)作。更有意思的是,專家們還發(fā)現(xiàn):有幸受到母鼠悉心照料的小鼠一旦自己也成了母親,也會對自己的子女悉心照料,由此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而未曾受到母鼠悉心照料的小鼠在當上母親后,一般也較少對子女顯示愛心,由此也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專家們對更高等動物―猿猴進行的同題研究其結果也大同小異,這證明了“什么樣的母親就有什么樣的女兒”似乎是一條普遍的規(guī)律。
專家們還提醒說,孩子如果在嬰兒期未能得到悉心的照料,那么要是在稍大以后的托兒所、幼兒園時期能有幸得到雙親和教師等各方面的關懷,其“缺陷”仍然可得到一定程度的彌補。
- 媽媽最關心的嬰兒照顧相關問題完全解答大全
- 嬰兒免疫力相關:初乳使嬰兒獲得強大的免疫
- 值得參考:澳大利亞教師發(fā)展幼兒體力的做法
- 幼兒園老師觀察記錄心得:培養(yǎng)幼兒應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快樂
- 幼師心得:由幼兒爭搶玩具想到的……
-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得到幫助的快樂
- 培養(yǎng)幼兒細心觀察的習慣和探索的興趣的中班科學教案:照鏡子
- 關于早產嬰兒出院后應如何護理的相關知識
- 嬰兒智力相關:小兒的頭越大越好嗎?
- 幼兒護理:嬰兒照料的全套方案
- 外語學習應從嬰兒聽力訓練抓起的建議
- 0到1歲嬰兒的心理發(fā)展和教育
- 嬰兒聽到聲音后有什么反應?
- 低體重兒的父母承受的壓力大
- 9個月大的嬰兒不記得媽媽
- 不能獨立入睡的兒童長大后有睡眠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