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需要天真的眼睛

科學需要天真的眼睛

科學需要天真的眼睛

  

我授權月亮船教育資源使用我的稿件并擁有電子版權,如需轉載必須經過北京前教育網同意

科學需要天真的眼睛

“科學需要天真的眼睛”,初遇這句話,先是思考,對于這句話有著模糊的認識,為什么科學需要天真的眼睛?知道今天的領悟學習我終于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如果沒有天真的眼睛怎么會發(fā)現“為什么”?沒有天真的眼睛怎么會有一項又一項大的發(fā)明,沒有天真的眼睛怎么會有科學的進步,沒有天真的眼睛世界會變得索然無味、一片茫然,因此科學需要天真的眼睛,這就需要我們去發(fā)現、培養(yǎng)一雙雙天真的眼睛。

幼兒園的創(chuàng)始人德國教育學家福祿貝爾說:“孩子就是我們的老師,他們純潔、天真、無所做作,我就像一個誠惶誠恐的學生一樣向他們學習,好奇心是一種最寶貴的天賦,而孩子們的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探索精神遠勝于我們成人。

心理學家將好奇心定義為個體對新異刺激的探究反應,對新鮮的事物、現象和人有著去了解和探究的本能,對于初涉入世的孩子來說,身邊的世界是那么新鮮和神秘,在他們心里有一種探索求知的欲望,這寶貴的好奇心正是他們發(fā)揮智慧的火花,更是促進他們學習的原動力,但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他們的好奇心在慢慢消退,開始對周圍事物漠不關心,沒有了探索和求知的欲望,對于孩子的淘氣我們都認為是作對或者不懂事的表現,于是我們會嚴厲斥責或置之不理,殊不知,孩子們正通過“淘氣”行為去探索、研究一些異想天開的想法,這些就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現。

在孩子眼中,很多事物都充滿吸引力:

“大海的顏色為什么是藍色?地球從哪里來?太陽為什么不掉下來呢?山電與雷是怎么回事,啟程為什么會走,布娃娃的眼睛為什么會動?火柴為什么會燃燒,對于這些在好奇心的驅動下,他們會拆汽車、會挖娃娃的眼睛,對于這一點我們應給予理解, 這不是幼兒的故意破壞,而是他們一種認識世界的探究行為,是一種追根究底的精神、是智力開發(fā)的象征,也是天真的表現。

科學教育不是原理教育,更不是事實教育,我們今天的科學教育應注重兒童精神的培養(yǎng),所謂科學精神:簡言之就是通過現象尋找事物之間的關系,發(fā)現內在于物的本質規(guī)律的探索精神,對于幼兒的發(fā)現我們應予以引導。

如:在一次戶外活動時,幼兒們有的在玩滑梯、有的玩沙包、有的玩籃球,我發(fā)現有幾名幼兒圍在滑梯那兒手舞足蹈的不知在議論什么?過去發(fā)現他們把跳球、沙包、還有各種玩具都放在滑梯上,看到這些東西滑下來,孩子們又手舞足蹈起來,顯然談們對這個游戲有著濃厚的興趣,不斷放上各種東西,直到活動結束孩子們還猶意未盡,回教室后他們展開討論提議可以自治滑板車,他們通過游戲有了新發(fā)現和自己的目的,并有很高的積極性,自己生成了有趣的手工小試驗,有的幼兒還借此發(fā)揮制作了蹺蹺板??梢娪變盒闹械氖澜缡瞧婷畹?、神奇的,他們有著很高的探索欲望,對于幼兒的欲望我們應予以肯定。第二天,岳天舒小朋友跑來告訴我:“老師我有個新發(fā)現――咱們樓梯的扶手可以當滑梯,放學時我把書包放在上面扶著它可以慢慢滑下去,而且一點也不累,天舒的這一發(fā)現引來幼兒的討論:”滑梯的用途”,通過這一戶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