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文 放飛蜻蜓的教學設(shè)計與教學反思 課后習題答案

語文課文 放飛蜻蜓的教學設(shè)計與教學反思 課后習題答案

語文課文 放飛蜻蜓的教學設(shè)計與教學反思 課后習題答案

20 放飛蜻蜓

教學要求: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9個生字,綠線內(nèi)的7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憑借對課文內(nèi)容的朗讀感悟,了解有關(guān)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fā)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

教學重點:

1、 在讀文的基礎(chǔ)上了解關(guān)于蜻蜓的知識,明白道理。

2、 學習多種途徑收集、處理資料。

教學難點:

通過自主學習,了解蜻蜓的習性、特點,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

教學準備:

關(guān)于蜻蜓的圖文資料,配套光盤

教學時間:

3課時(包括課堂練習)

教學過程:

教前構(gòu)思與反思

  《放飛蜻蜓》一文,這些雖普通但無比可愛的字眼飽含情感,不僅是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實踐,更是真情的流露、靈性的涌動。學生用心傾訴,是心靈深處真正的獨白。

縱觀全文,興趣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內(nèi)部動力。作為一名教師,要設(shè)法去調(diào)動他們的興趣,不斷讓他們感受學習的樂趣。只有這樣“寓教于樂”,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不是負擔,而是享受,從而提高語文課的教學效果。

第一課 時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其中兩條綠線內(nèi)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過程

一 扣題引發(fā),理清脈絡(luò)。

1、 啟發(fā)猜想:出示課題,學生圍繞課題質(zhì)疑。

2、 導入:這篇課文就是圍繞大家的猜想來寫的。不過,這個和小朋友們說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們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讓孩子們放飛蜻蜓的經(jīng)過嗎?快讀讀課文吧!

3、 初讀,理清脈絡(luò):

(1) 第一遍讀,讀準字詞、讀通課文。

(2) 第二遍讀,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詞典弄清詞語意思。

(3) 第三遍讀,根據(jù)板書(捉)蜻蜓--(談)蜻蜓--(放)蜻蜓,讓學生填上恰當?shù)脑~,弄清文脈。

二 簡析首尾,聚焦"放飛"

1、 指名讀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們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 讀第三段(11自然段)

(1) 從"紛紛"一詞可以看出孩子們都同意放飛蜻蜓

(2) 從"放了它,放了它"連喊了兩遍,體會孩子們的心情。

3、 激起懸念。

翠貞他們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飛"呢?(在"放飛"下加重點號)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樣和這群孩子談蜻蜓的呢?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讀課文,來解決這些問題。

三 指導寫字

1、 出示本課生字,學生再次認讀。

2、 學生找出簡單的,可以自己寫好的字:舌、蠅、蚊、餓、構(gòu)描紅、記憶字型。

3、 教師范寫:陶、慈、搶(強調(diào)左邊不是"倉")、復,抓住重點筆畫進行提示。

教后小記

  讓學生了解蜻蜓有關(guān)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并激發(fā)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然而在備課的時候我覺得文章既然寫的是陶行知先生的故事,還有一定用意,于是看到了課文里提到陶行知“慈愛地撫摩著翠貞的頭”、“用商量的口吻說”,課堂上我便抓住“用商量的口吻說”這句話讓學生揣摩和討論,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另一個寫作目的——體會陶行知尊重學生的注重勸導方式。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對課文內(nèi)容的朗讀感悟,了解有關(guān)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fā)學生保護有益動物。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回顧,問題導入

1、 出示詞語,學生認讀。

2、 請學生簡要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3、 回顧上節(jié)課的提問: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樣和這群孩子談蜻蜓的呢?

二 讀文入境,探究自悟

1、 學生自由讀二、三段,想一想:如果你就是這群孩子中的一員,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談了有關(guān)蜻蜓的事之后,你會自覺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飛嗎?為什么?

2、 學生結(jié)合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形成自己的理由。

3、 教師組織課堂討論:聯(lián)系前后文說明自己放的理由,關(guān)鍵點:

(1) 陶行知的語氣:"慈愛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們?nèi)菀捉邮芩慕逃?/font>

(2) 陶行知先生與孩子們的對話內(nèi)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結(jié)構(gòu)。(了解蜻蜓的特點,認識到它是益蟲,應(yīng)該保護)

提問:從他們的對話中,你對蜻蜓有了什么了解?(學生讀議)

(3) 孩子們的回答內(nèi)容和神態(tài)。("入神"說明陶行知先生的話太吸引人了)

4、 練習分角色朗讀。

(1) 同座間練習,再次體會人物的心理。

(2) 指名演讀,集體評議。

5、 啟發(fā)小結(jié)。

師:為什么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談了蜻蜓后,會自覺自愿、非常樂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飛呢?請結(jié)合剛才同學們的發(fā)言,對理由作一個小結(jié)。

學生小結(jié)。(教師點評)

教后小記

  語文課是同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就算是一句話、一個詞,這些細微的地方也隨時可以投射出人物的品行。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也一樣,不從細微之處抓起,就培養(yǎng)不了優(yōu)秀的品格,看著孩子們邊讀課文邊領(lǐng)悟的樣子,我再次體會到了語文不單是教文字,更重要是育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