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教學中引思的藝術

關于小學教學中引思的藝術

關于小學教學中引思的藝術

    

------------構筑學生的內心世界

 

教學是一門藝術,課堂教學的途徑也是多種多樣,最終目的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發(fā)展他們的心理智力,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積累知識。那么,如何在“主動參與式”教學過程中實施教學藝術,除了精講、善導等外,引思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

     所謂“引思”就是引發(fā)思考。在教學中,教師把教學內容分成一個一個知識點,設計成一個一個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學生在積極思考的過程中,通過手動、眼看、腦想,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感覺器官,從而活躍思維,達到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注重“引思”,在“主動參與式”課堂教學中,我們注重以趣激思、以教導思、以疑促思、以動啟思、以情引思,進而構筑學生的內心世界。

一、創(chuàng)情達境,以趣激思。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興趣是創(chuàng)設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huán)境的主要途徑之一?!笨梢哉f,良好的學習興趣,是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從而促進思維發(fā)展的源動力。因此,在“主動參與式”教學中我們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以趣激思:

第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趣味性,以趣激思。

學生對知識的迷戀往往是從興趣開始,由興趣產生動機、由動機到思考、由思考到成功,在成功的快感中產生新的興趣和動機,推動學習的不斷成功。在教學中通過利用環(huán)境布置、課前談話、游戲活動等,創(chuàng)設具體生動的情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熟悉了將要學習知識的背景,為學習新知作了準備,進而激發(fā)學生飽滿的學習熱情,引導他們以積極的態(tài)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動探索,在思考中感受思維的美,在探索解決問題中體驗快樂,從而獲得最佳效益。

第二、借助教學媒體的趣味性,以趣激思。

 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首先要引起學生對知識的強烈渴求感。根據(jù)小學生愛新鮮、好奇心強的特點,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電教手段,發(fā)揮電化教學特有的“鮮明色彩”、“生動形象”、“聲像同步”等優(yōu)勢,盡量設計一些學生覺得新鮮、有趣的教學活動,把靜止的東西變成活動的東西,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從而刺激學生的視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新奇的快感,喚起求知欲,促使學生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

第三、挖掘教材內容的趣味性,以趣激思。

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 在教學中,當學生進入了探求新知的最佳狀態(tài)時,教師若能充分挖掘教材內容的趣味性因素(如教材中簡明概括的語言、寓意深刻的漫畫、豐富多彩的欄目等,都是可供加工利用的激趣素材。),依據(jù)教學目標,抓住時機,有意識地展示有利于學生學習模仿、概括的教學內容,同樣也可以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激活思維。

此外,一個真實生動的故事、一句幽默風趣的話語、一段充滿誘惑的懸念、一曲宛轉動聽的樂章……都能激發(fā)學生濃厚的興趣,產生“聚焦思維”效應,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去感悟,從而學有所趣、學有所思。

二、精錘細鑿,以教導思。

英國人笛卡爾曾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蔽覈怨乓嘤小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之說??茖W的思維方法是能力形成與發(fā)展的基本要素,學生只有掌握了科學的思維方法,才能獲得更豐富的知識,從而實現(xiàn)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從一定意義上講,教學的真諦就在于傳授思維的方法。這里強調的是方法論的主動參與教學思想。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種學習方法的傳授,讓學生將獲得的學習經(jīng)驗用于再實踐,以求得更大的發(fā)展。在“主動參與式”教學中,教師可調用多種手段進行思維方法的示范與訓練,使學生從教師示范、學生模擬開始,逐步過度到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

第一、錘煉科學的教學語言。“慧于心而秀于言”,語言作為人類思維的外衣,是人類用來交流信息、表情達意的重要工具。而教師的教學語言又是與學生交流的最重要工具。教師教學中遣詞造句、說理敘事的邏輯性、條理性、哲理性以及準確、鮮明、生動、幽默的風格,其本身作為一種思維方法的示范,常常能令學生出現(xiàn)哲理的頓悟,思維的火花。

第二、提煉教材的方法因素?!皼]有科學的方法就沒有科學的結論”,教材知識的內在結構與邏輯體系、知識結論的形成過程等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思維方法的因素。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將它們挖掘出來,并在引導學生探究知識來龍去脈的過程中,對結論形成過程的思維方式、思維進程、思維活動策略進行指導,便可以有效地啟迪學生的思維,傳授學生思維方法,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第三、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但任何有效的教學方法應該不僅能讓學生獲得知識而且能獲得思維的啟迪和發(fā)展。不論運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教學中教師應允許學生標新立異、奇思妙想甚至異想天開、無中生有,應鼓勵學生獨立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分析、去判斷。總而言之,教學方法的選擇要以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主體,師生互動為原則;教學方法的運用要以能創(chuàng)造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的氛圍為目標。

第四、設置精當?shù)牧曨}講練。學生多種思維方法的熟練運用以及良好思維品質的養(yǎng)成與鞏固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在“主動參與式”教學過程中,教師特別注重思維方法的示范與訓練,特別是習題設置本著以有益于學生思維發(fā)展為宗旨,重視思維方法和解題思路的訓練,把練習過程作為開啟想象、訓練方法、發(fā)展思維的教學過程,使學生形成一問多思、一問多答、一問多解的思維品質,養(yǎng)成從主觀、客觀、宏觀、微觀等多角度去思考,從正向、逆向、橫向、縱向等多視角去分析的思維習慣。

    三、布疑巧問,以疑促思。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睂W生的思維能力是其主動在思考和解決問題中不斷滋長而發(fā)展起來的?!爸鲃訁⑴c式”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的設疑、破疑、再設疑的過程,即“無疑---有疑---無疑”這樣一條波浪式路線前進的。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首要的基本教學技能應該就是善于設疑和激疑,并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敢于和善于質疑,從而啟迪并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從“主動參與式”教學過程的本質來看,“以疑促思”實行的就是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合作互動的思想。教學中互動的程度、效率如何,則取決于教師設疑和激疑的藝術。

第一、要在學生容易忽略或容易搞錯的地方激疑,以疑促思。

古人云: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學生在一些問題上往往比較粗心大意,有時對一些問題不求甚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抓住一些問題堵一堵、塞一塞,在不易產生疑問之處或容易搞錯之處,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火花,這樣就可以收到明顯的教學效果。

第二、要善于通過巧布疑陳來引起學生心理中的疑竇,以疑促思。

在學生心理上引起疑竇,由疑竇產生求索志向和動機,促使學生迫不及待地從事學習,最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智慧。因為,在這種心理狀態(tài)下,學生思維處于最佳活動狀態(tài),略加點撥、開竅,智慧之火花就會隨之而至。

第三、要善于創(chuàng)設一些爭議的情景置疑激難,以疑促思。

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碰到這樣的情形:學生因為對一些問題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提出一些出乎教師意料之外的觀點或問題與我們爭辯。面對這種情況,當教師的應感到高興,應給予熱情的鼓勵,切不可以為對自己不尊重而潑冷水,影響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在此同時,教師要因勢利導,鼓勵其他學生發(fā)表不同的意見,對有創(chuàng)見的及時給予表揚。制造爭議的目的,主要是要求學生善于求異,要求學生對同一問題能有不同的答案或見解。

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精心設疑、激疑、答疑。要做到以疑促思還需注意兩點:第一:問題要有思考性、啟發(fā)性。無思辨、欠啟發(fā)的問題是毫無意義的,非但不能激發(fā)思維,反而會導致機械刻板而禁錮學生思維的發(fā)展。第二:問題要有新穎性、靈活性。問題新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才易于集中學生注意力,迅速把學生的思維引入問題情景,促進思考;多角度、多層面的設問,才能引導學生的思維、擴展他們的思維、豐富他們的想象,鞏固所學的知識。

巴爾扎克曾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疑義地是問號,我們大部分的發(fā)現(xiàn),都應歸功于‘為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人都問個為什么?!鄙钊绱?,我認為,我們的教學就更應是如此。在“主動參與式”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緊扣思維的矛盾處,抓住最佳教學時機,“開其意,達其辭”。真正強化學習內驅力,真正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真正達到“以疑促思”的效果。

四、實踐操作,以動啟思。

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lián)系,思維就得不到發(fā)展?!笨梢姡说氖帜X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要解決知識的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的矛盾,就要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進而達到以動啟思的目的。

兒童學習的根本途徑應該是活動,活動是聯(lián)系主、客體的橋梁,是認識發(fā)展的直接源泉。在“主動參與式教學”中,教師從學生角度出發(fā)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將教材上靜態(tài)的教學內容變?yōu)閷W生動態(tài)的思維內容,如:聽唱歌曲、念念兒歌、說說做做、組織游戲、創(chuàng)設情境等,廣泛吸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中,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充分滿足學生的好動好表現(xiàn)的心理,使學生通過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實驗、操作、調查、搜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不斷激起創(chuàng)造的欲望,使更多的“靈感”和“噸悟”涌來,從中引發(fā)思考,進而學會用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演繹、抽象與概括、比較與歸類等方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tài)度的發(fā)展。

   五、交融情感,以情引思。

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涉及師生在理性和情緒兩方面的動態(tài)人際過程。課堂氣氛、學生情緒、教師感染力三者的和諧統(tǒng)一,是“主動參與式”教學手段實施過程中應遵循的原則?!案腥诵恼撸^于情。”積極的情感體驗往往能驅使人們在積極的行動中增強思維的活動。為此,教師不僅要在認識上引導學生展開充分思維,而且要及時抓住學生情感的共振點,并以鼓勵、扶持、肯定的積極態(tài)度去調動學生,用以激其情、集其神、促其思。即所謂以情激情,以情引思。

情感交融,心靈相通的前提是教師要熱愛學生、理解學生。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有個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卻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小心露珠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的確,一個教師要想教好學生就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用教師特有的敏銳的觀察力洞察學生的內心世界,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用融融的師愛搭建溝通心靈的橋梁,以最大限度的寬容去理解、接納每一個學生,為學生營造寬松、愉快的成長環(huán)境。波利亞說過:“…不單看教師講得怎樣,更重要的是看學生學得怎樣,要觀察你學生的臉色,弄清他們的期望和困難,把自己置身于他們之中”只有這樣才能鋪墊好師生情感交融的基礎,切切實實地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師生情感的交流的重要手段是語言,不同的語言形式能表達不同思想感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句真情的問好、親切的語言、熱情的鼓勵、風趣的幽默,使學生如沐春風,一個贊美的手勢、會心的微笑、示意的眼神、贊許的點頭,也能使“心有靈犀一點通”,拉近了師生的心靈的距離,使師生的思維產生有效的“共振”,并肩站在對知識進行探索和研究的“前沿”。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和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教育教學過程,不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過程,而且也是師生情感交流,心靈碰撞的過程,更是學生沐浴教育愛的過程。所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以情入手,以情換情,以情激情,努力做到臺上、臺下水乳交融,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爸鲃訁⑴c式”教學營造的就是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這樣的課堂也是學生在創(chuàng)新活動中生長身體、智力、情感和個性心理的“土壤”。

 常言道:學起于思?!八肌笔莿?chuàng)新學習的核心,是課堂的“軸”。通過思考探索的過程,拓寬思維,才能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鬃釉唬骸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彼伎迹菍W生發(fā)展智力的起點,也是推動他們積極學習、奮發(fā)上進的一種推動力。“引思”就是要實現(xiàn)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思維間的和諧統(tǒng)一,教師必須想方設法去引導學生多思、深思、會思,使學生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中,讓他們思有所學,思有所得。